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独臂将军”刘畴西

他是掩护红军主力西撤的红十军团军团长,被俘后与方志敏同赴刑场

□ 本刊记者 毛予菲 《 环球人物 》(

    刘畴西,1897年生于湖南望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第一次东征中负伤,失去左臂。后回到中央苏区,任红十军团军团长、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1935年1月在怀玉山战斗中被俘,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 

    自浙江边界向西南蜿蜒的山脉,至江西上饶境内的分支被称为怀玉山。穿行在怀玉山深处,青松昂立,山花烂漫,满目葱郁中,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纪念碑屹立于此。时间追溯到81年前,为钳制蒋介石的国民党军,掩护红军长征主力向西撤退,一支举起北上抗日旗帜的先遣队自苏区北行至此,迎战蒋介石嫡系王耀武部。总指挥刘畴西和他的红十军团几乎全军阵亡。

    600公里外的湖南靖港,妻子杨淑纯守候着,等刘畴西回家。但一直在外征战的将军却音讯全无,直到解放后,组织派人送去了抚恤金,杨淑纯才拿到刘畴西生前的假肢。她哭倒在地,后半生都在思念中度过。

    畴西曾署名“仇西”

    靖港坐落于湘江西岸,自古得水运优势,又因为唐朝大将李靖曾在此驻军,故得此名。刘畴西出生于靖港镇金星村。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环球人物》记者探访刘畴西故居,从长沙驱车入靖港,穿村而过,一路碧池青山,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养鱼为生。车子拐进了路边一座小院,这就是刘畴西的出生地旧址。

    正屋里坐着一位朴实的老人,他是刘畴西弟弟家过继来的儿子刘应华。见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刘应华热情地端上茶水,正襟坐下后,凝望着堂上刘畴西的黑白照片,开始讲述他在家乡的故事。

    刘应华说,家里长辈曾回忆,刘畴西的父亲是把种田好手,全家耕地15公顷,是个大户人家。刘畴西在家中八男一女里排老五。“他是最懒的一个,从不干农活,不过胆子大,人聪明,从老家的私塾、长郡中学、省立师范一路考出去。家里长辈也开明,卖了好多粮食换了钱,都给他读书用了。”

    刘畴西就读长沙县四中时的老师赵湘藻,也常常对这名学生赞不绝口。刘畴西个子大,他还有个同学郭亮,矮矮小小的,赵湘藻就常把两人凑一块儿,说“一高一矮,栋梁之材”。

    刘畴西与毛泽东是校友。他于1920年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当时正值毛泽东发起和组织的新民学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活跃时期。刘畴西受到了毛泽东最直接的影响,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誓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祖国。

    农家子弟出身的刘畴西,一路受到的都是新学堂教育,接受了先进思想,尤其是在黄埔军校。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正在湖北教书的刘畴西直接拿到了一封党组织的介绍信,赶到上海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军校招生复试。他在作文试卷上,毅然将名字署为“仇西”,“列强如此欺负我们,不报此仇,非炎黄子孙”。5月,刘畴西被编入黄埔第一期第一队。

    “我一只手也能干革命”

    黄埔毕业后,刘畴西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第三连党代表。初露锋芒是在1925年对军阀陈炯明作战时,但他却在炮火中断了一只手臂。

    当时,陈炯明命洪兆麟进犯广州,意欲推翻革命政权。2月的淡水攻城战中,黄埔以10名军官和100名士兵组成了东征“奋勇队”,刘畴西就是领头的军官之一。2月15日拂晓,“奋勇队”队员发起攻击,轻装摸到淡水城墙边,枪林弹雨中直往城门冲。不过几分钟,战壕上就堆满了尸体,伤亡过半。刘畴西第一个跃出战壕爬上了城头,击毙了洪兆麟部的一名旅长,“奋勇队”乘势而上,用了半个小时,就攻进城内,俘虏上千人,缴枪2000多支。

    陈炯明见洪兆麟部竟败给了初出茅庐的学生军,恼羞成怒,又重新集结数万之众,扬言要与东征军再一决高低。

    同年3月,刘畴西所在的第一教导团,在棉湖西北山地迎战林虎率领的劲旅,8小时的激战,炮火肆虐、血流成河,只顾往前冲的刘畴西,左臂被一颗流弹击中。他不顾疼痛,继续右手端枪,左手高擎战旗冲锋。刘畴西跟战友们说:“抓住战机反击,敌人就会溃败。打仗没什么秘诀,就是不怕死!”

    战斗结束,刘畴西才去接受医治。但他被送到广州博爱医院的时候,左臂静脉血管已经损坏,伤口溃烂,严重感染,医生沉重地告诉他,只有截了肢才能保住性命。28岁的刘畴西很坦然,要求截下溃烂的左臂,“为了打倒军阀,性命尚可牺牲,割掉一臂又有何妨?我一只手也能干革命!”

    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闻之痛心惋惜,亲自去医院看望。在东征总结表彰大会上,周恩来说,“刘畴西是黄埔军校的骄傲”。军校给他颁发了军功状,校长蒋介石还特别批准,拨款为刘畴西装上了一个假肢。

    率红十军团北上

    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军连战连胜,北伐节节推进,广大军民欢欣鼓舞。蒋介石却在南京密令:“已光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国民党开始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全副武装的青红帮、特务,身着蓝色短裤,臂缠白布黑“工”字袖标,每日凌晨从法租界分散四出。亲眼见到这些血腥恶行,刘畴西坚定了革命信念。他奉命秘密去武汉贺龙部队做政治工作,又转到叶挺所在的第24师任参谋,参加南昌起义后任24师营长。1929年,刘畴西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次年回国,被派往中央苏区,任红一军团三军八师师长。

    自1930年冬起,在苏区的三次反“围剿”中,刘畴西战功赫赫、名声大震,得了个响当当的外号——“独臂将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向西突围,中央苏区附近留下的最大一支红军部队,只有新合并的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这就是著名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国民军视线。

    1934年11月之后,由方志敏、刘畴西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军王耀武部的围追,此役红军损失惨重。次年1月,方志敏、刘畴西等率余部撤往闽浙赣边。而浙赣边界的怀玉山,则成为他们最后的战场。

    大山里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红军将士个个面黄肌瘦、手脚冻裂,有的连扳机都扣不动;挣扎着向围上来的敌人投弹,又投不了多远,甚至躺在地上动弹不了。红十军团边打边撤,终被包围。1万名将士,只有参谋长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围出来。

    1935年1月底,弹尽粮绝的刘畴西和方志敏在程家湾被俘。

    不为蒋介石威逼利诱所动

    蒋介石将刘畴西视为大才,他对刘畴西的印象非常深。蒋介石认为,如果没有刘畴西率部攻下陈炯明部,就没有后来的他和国民党。所以在刘畴西被捕后,蒋介石密令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一定要劝他“归诚”。

    顾祝同曾是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管理部代主任,在黄埔既是刘畴西的教官,又是他的上司。最初,顾祝同怕自己一个人说不动,就借蒋介石任黄埔同学会会长时,刘畴西担任过总务科长的名头,联络来更多的黄埔同学,让他们帮忙一起“做工作”。于是从怀玉山到江西上饶,从上饶又到南昌,押解刘畴西的路上,来劝降的人络绎不绝,光是顾祝同就亲自来劝了三次。

    故情、官爵、监禁还有死亡,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刘畴西依然丝毫不为所动。在南昌的监牢中,枪伤未愈又染风寒,刘畴西整个人骨瘦如柴。

    国民党中央监狱的原监狱长胡子婴曾因为在清党时同情共产党被捕下狱,成了刘畴西和方志敏的狱友。他后来如此描述了二人在狱中的状态:“我看不出他们有丝毫的愁容和怕死的表情。革命志气、大义凛然,连床沿上也用手指甲刻写着视死如归四个字。”方志敏惦念狱友刘畴西,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反复提到“田寿”这个人的英勇斗争,他就是刘畴西。

    直至入狱半年后,蒋介石认为劝降无望,留给共产党更是后患无穷,便决定将他们处死。1935年8月6日,刘畴西与方志敏等被押往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窝的秘密刑场,英勇就义。

    刘畴西就义,湖南靖港的家人却一概不知。刘应华同《环球人物》记者聊起,他曾听父辈回忆,刘畴西胳膊没断的时候,偷偷回过一次老家。那时已经有了妻子杨淑纯,但他坚持要去干革命,还劝几个哥哥一同加入革命队伍。

    刘畴西留给家里人的念想,如今只有一只生前用来装行李的旧皮箱。和记者聊着,刘应华从里屋拿出来那只落满灰尘的箱子。箱子已经损坏,后盖上的铁扣也脱落了。“但后人没有忘记,我们这个乡曾取名为畴西乡,现在长沙烈士公园里的纪念塔,依然陈列着刘畴西的遗照和事迹,来缅怀的人也从未间断。”

“独臂将军”刘畴西
周立波:摆自己的谱让别人说去吧
足球流氓,用拳头看欧洲杯
在塞纳河上,当个文艺青年
回国创业必须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