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母爱,让人生春暖花开

王石川 《 环球人物 》(

    “网上孝子何其多,可惜你妈不上网……”每到母亲节,礼赞母亲的抒情散文便刷爆朋友圈,也招致网友如此戏言。在这个舶来的节日,无论给母亲送一束康乃馨还是陪母亲聊聊天,无论帮母亲做顿饭还是陪母亲走一走,都远比空洞的网上表白更有意义。

    一说到母亲,我们会想到“择邻处、断机杼”的孟母,会想到在孩子背上刺下“精忠报国”的岳母,还可能想到画荻教子的欧阳修的母亲。这几天,网上也热传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老舍年幼失怙,全仗寡母独力抚养,母亲去世后,老舍动情地写道:“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这样的文字让人动容,也让人共鸣。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此非虚言,有的母亲教给孩子从容的气度,有的母亲教给孩子纯良的品性,也有的母亲像孟母那样劝学,比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称:“小时候在乡下耕田、割草、放牛,能从中学毕业已算幸运,但是母亲有远见,自己不识字,却坚持要我上学。”

    还有的母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慈母,而是严母,比如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据宋美龄回忆:“母亲的个性,处处表示出她的严厉刚强,而绝对不是优柔善感的。”倪桂珍不许子女养成饮酒、赌博、撒谎、偷懒等不良习惯。宋家尽管富裕,但她要求女儿们从小学会做饭、烧菜、做针线活。对子女严格到不近人情,倪桂珍堪称当今“虎妈”之先驱。而严格要求背后,又何尝不是深深的母爱?

    与孟母、岳母这种名满天下的母亲相比,有太多母亲不为人知,她们爱孩子出乎本能,纯粹、全力而不求任何回报。史铁生患上腿疾后,母亲的全部心思放在给他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几年前,媒体报道的“暴走妈妈”割肝救子,亦是感动人心。

    有善母也有恶母。“她比容嬷嬷更可恨!”最近,有网友如此评价热播剧《欢乐颂》中樊胜美的母亲。樊母索求无度,把女儿当成提款机,还重男轻女,让人恨得牙齿痒。尽管樊母是被加工的艺术形象,但现实中不难找到原型,毋庸讳言,也不乏比她更“恶劣”的母亲。即使如此,绝大多数母亲都配得上赞美,都善良、仁慈和朴素,她们不仅给了我们生命,更塑造了我们的脾性。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母亲,报答母亲,每个做子女的都该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母亲所期待的无非是孩子多陪陪她们说说话,如果真正做到了常回家看看,她们又担心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工作;给母亲寄的钱,她们几乎从不会花,而是积攒起来帮孩子买房子、婚嫁宴请……这就是中国最常见也最质朴的母亲。

    在母亲眼里,只要孩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就是最好的报答了。于此而言,我们对母亲的最好报答就是不让母亲操心,更不让母亲担心。操持着自己的人生,安安静静,恬淡中充实,充实中自得,足矣。在对待母亲的态度上,能够始终和颜悦色,尽管不易也该坚持。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随着马齿渐长,便深知冲撞母亲实属大不敬,掩耳不闻母亲的谆谆之言也是冒犯。

    母亲在哪里,家在哪里。母亲在,意味着春暖花开;母爱在,意味着人生安稳。母亲的角色不止于此。曾看到这样一句话,有妈在,兄弟姊妹是一家人。妈妈不在了,兄弟姊妹就是亲戚了。走得好的,是亲戚;走得不好的,就是陌生人。读后让人久难平静。

    母亲节,让更多人感母情、念亲恩。或许,每个人都可以问一问自己:有多久没给母亲打电话了?

母爱,让人生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