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他是时代寻找的千里马

李拯 《 环球人物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提出一个 “世界历史个人”的概念。“世界历史个人”是时代的英雄,是世界精神的工具,也是普遍观念自我实现的载体。暂且抛开唯心唯物的争论,这一概念通过把“历史”与“个人”结合起来,揭示出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命题——如何处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如果说普罗大众常常感到自己淹没在时代洪流中,那么在大人物身上,则鲜明地体现着历史车轮滚滚而过的印痕。甚至,他们自己就可能在时代刻下印痕。

    显然,朱镕基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

    (一)

    朱镕基的人生轨迹,几乎贯穿这个民族自抗日战争以来的所有大事。上中学时,举国上下共御外侮;上大学时,国共内战决定国家发展道路;工作之后,历经“反右”扩大化风波,穿越改革开放,见证中国崛起。而这些宏大叙事,也在朱镕基的人生轨迹里投下影子,日军炮火下举校迁往湘西,国共内战时毅然投身革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前往“共和国的工业长子”东北,改革开放后逐步走上国家领导人岗位……可以说,时代与个人呈现出双向投射的镜像关系,时代就像伯乐一样,永远都在寻找那匹适合自己的千里马。

    反过来看,千里马何尝不是通过自己的选择来靠近伯乐?如果抱着一种“后见之明”的角度,从青年朱镕基身上寻找日后成功的密码,答案就潜藏在对个人与时代关系的回答中,那就是始终与时代合步伐,与大势同节奏。“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没有人能够与时代对抗,把握大势才是最有力的人生杠杆。

    在清华读书时,青年朱镕基就展现出对时代大势的判断力——国共内战,炮火纷飞,面对国民党“清共大队”随意进入校园的暴行,青年朱镕基自愿加入护校纠察队,以个人的血肉之躯与国民政府“合法的暴力”对抗。这一举动或许是出于本能的良知,但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则意味着一个青年学生对正义的判断与坚守,以及与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决裂,更为日后加入共产党埋下了伏笔。其实,选择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这是国家层面的宏大问题,也是时代中的每个人必须做出的抉择。青年朱镕基通过加入护校纠察队给出了选择,这恰恰就是对时代大势的把握。在回答了这个宏大问题之后,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清华学生会主席,进入国家计委……时代大势只会对顺应它的人慷慨。

    在今天的青年看来,“时代”这样的大词,似乎只是媒体人矫揉造作的语汇,与自己的小清新没有什么关联,自己只是生活在“小时代”。但其实,无论怎样“宅”进自己的世界,你仍然是时代的一分子。青年朱镕基面对的个人与时代关系的命题,今天并不是不存在,只是一些青年不愿去面对而已。岂不闻乎,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阐释互联网思维的流行语句,不是一样在强调大势的作用吗?没有互联网的大势所趋,那些捣腾腾讯、百度与阿里的人,怎会成为新一代青年才俊?青年朱镕基展示出的把握大势的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青年是历史向着未来的延伸,也就天然地包含着一个社会的未来可能性。青年总喜欢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以各种张扬个性的亚文化去开拓可能的边界。正因此,在任何社会,青年似乎总是与时代存在一种紧张的关系,这也是一个社会获得活力与多元的源泉。但这依然不能回避个人与时代关系的命题。青年可以通过自己的个性张扬,把今天的亚文化变成明天的主流文化,前提是需要借力今天的时代潮流——诸如papi酱等“网红”一代,不也是借潮流之力吗?

    正因此,青年朱镕基的人生选择对今天的青年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最大的助力,就来自于契合时代;最大的能量,就来自于顺应潮流。

    (二)

    然而,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不是说踏着时代的鼓点,就能自然抵达成功,这只是一个正确的起点,在路途上还需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青年朱镕基告诉我们,蹚过去的唯一方式就是奋斗。

    激荡在青年朱镕基心里的,是奋斗的力量。他从湖南考到清华大学,曾经的佼佼者遇到了同样出类拔萃的同学,尤其是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他拥有更好的基础。这不正是今日校园里城乡差异、地域差异的历史写照吗?而朱镕基是怎么做的呢?他更加奋勇争先,“除了到食堂吃饭,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经常是晚上最后一个回到宿舍”。

    考验一个人奋斗品质,最重要的就是看逆境中的反应,朱镕基被错划为右派,严寒中戴顶妻子做的红帽子,也遭到匪夷所思的诘问:“朱镕基戴上了右派的帽子,你现在给他顶红帽子,是什么意思?”这种无理的折磨并未让青年朱镕基牢骚满腹,一句“对我的处理还是非常宽的”,足见他仍然相信光明、相信奋斗。“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此之谓也。

    青年朱镕基对奋斗的坚定不移,恰恰与当今很多青年对奋斗的解构形成了强烈对比。解构奋斗、矮化拼搏的奋斗无用论,占据着一些青年的大脑。王思聪能够稳居“网红”的头把交椅,很大程度上说明,相比于依靠自己的奋斗,不少青年宁肯相信“拼爹”。

    这固然与阶层固化、社会板结有关系,与年轻人上升通道收窄也有关系,但是论出身,大多数人总比青年朱镕基的孤儿出身要好;论体制壁垒,大多数人都未曾面临青年朱镕基曾经历过的“反右”扩大化。那么,如果以青年朱镕基为参照,现在的青年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社会如果给了你铜墙铁壁,你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奋斗去把它撞开?更何况,机会向所有人打开,正是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奋斗来撬动大势的杠杆,青年一代有什么不能创造出来?

    哲学家说,种子里面就包含着一棵大树的能量。青春的时光在人生中或许非常短暂,但正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价值观以及未来想象,决定了后面的人生道路。第一粒扣子不扣好,后面的人生无非只是时间的无谓流逝,没有诗意,也将毫无意义。而青年朱镕基的启示,恰恰在于如何扣好青春这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正确回答个人与时代关系的命题,并以百折不回的奋斗去践行这个回答。

    说到底,青春需要与时代共同成长。

    今年是朱镕基的88岁“米寿”之年,不仅是他的老同学、老同事,还有无数想念他的人们都将为他祝福,为所有把青春献给了共和国的成立、探索与波折的那一代人祝福。

青年朱镕基
他是时代寻找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