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秋山利辉,坚守日本最后的学徒制度

他的木工学徒都剃和尚头,不许恋爱,不许用手机,除了信件不得和家人往来

□ 萨苏 《 环球人物 》(

    "我们日本人到底适合干什么?”这是日本年轻人经常自问的话题。其实这个问题拿到日本以外倒是不难回答,几乎所有人都会感叹:日本,真是个匠人的国家。

    精雕细琢,一丝不苟,把工作完成到极致,便是工匠精神。骨子里,这便是日本人最尊崇的品质。所以,当秋山利辉接受日本顶级对话节目采访时,貌似谦逊地说出一句:“我是个匠人”,整个房间里都能感到他抑制不住的骄傲,比自称“我是自民党干事长”或“我是东京都知事”腰杆还硬。

    秋山利辉27岁时开办的“秋山木工”会社是日本木工行业的圣殿。从日本政府接待各国贵宾的迎宾馆,到日本各大美术馆,每年都会从他那里订购家具,其精美和独具匠心闻名于世。他培养出的后辈中,有50名被视为世界一流工匠,活跃在各个国家。他所著的《匠人精神》在日本被称作“走出低谷的必读书”。

    总之,他是走到哪里都备受尊敬的人。

    从鸡笼子找到自信

    秋山利辉已经73岁了,仍然会亲手教学徒们怎样使用工具。曾有记者这样描述所见到的秋山利辉:“眼前的他,正拿着16岁起就开始使用的刨刀,向学徒们示范着如何去刨质地坚硬的樱花木。只见他全神贯注,气沉丹田,往肚脐方向用力拉动刨刀,刨刀仿佛就长在他手上一样,运用自如。”

    一个解牛庖丁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备受尊敬的名匠早年学业不佳,只读到中学,甚至在音乐、体育这些功课上的表现也是不尽如人意。干啥啥不行,估计不会有谁把那时候的秋山利辉当做励志偶像。

    那么,名匠到底是怎么炼成的?13岁时,秋山利辉准确地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方向。那一年,他家邻居的鸡舍坏了,他自告奋勇帮忙维修。邻居老太太只当小家伙在开玩笑。谁知几天过去,秋山利辉竟然打造出了一个两层楼样式的木头鸡笼子,美轮美奂!惊讶万分的老太太请他喝茶感谢,并且说了一句对他一辈子十分重要的话:“学会木工的话,你一辈子就不发愁啦!”秋山利辉在成名后接受采访时说,正是老太太这句话让他好好地审视了自己,骤然发现了不少优点。比如,手巧,喜欢观察家具、房屋的结构,好像对其有一种天然的兴趣…… 中学毕业后,秋山利辉成了一名木工学徒,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把“喜欢做的事”和“擅长做的事”结合到一起了。

    秋山利辉的博客叫做“应天命而生”,实属有感而发——木工便是他的天命,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才可能成功。他最不满意如今日本社会流行的颓废和茫然,认为今天90%的人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他给学生们上课,第一课永远是要大家通过自我介绍说清自己干什么拿手,喜欢干什么,未来想干什么。在秋山利辉眼里,只是喜欢还完全不够,比如他自己,如果当初只是通过搭鸡窝发现擅长做木工活,那么今天日本只会多一个做榻榻米的木匠而已。在秋山利辉看来,“天命”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要用一生的努力来面对它,才能够获得生命真正的价值。

    为医生打造家具而去学医

    日本的学徒制度盛行于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徒工在学艺期间几乎是无偿劳动,师傅也十分严厉,艰苦的学徒生涯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熬炼,对秋山利辉来说却近乎享受。他在晚年总结:“挨骂要趁早,最好是20岁以前。”“被自己尊敬的人骂会更有效果。”他甚至认为自己比别人多挨骂是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先挨骂往往是因为学习、工作进度超过同辈,先碰到了别人没有碰到的问题。他的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一代日本木工工匠,至今秋山利辉的徒子徒孙已经遍天下,普遍对挨骂甘之如饴。

    秋山利辉在学徒期间,不仅仅是认真学习,而且是一边工作,一边努力考入了日本颇具盛名的桑泽设计研究所。那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腾飞时期,带来的是狂热的工作热情和财富的迅速积累,几乎每个人都相信,只要工作就有机会赚钱。而去研究所深造,却是一件疲累且短期内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事实证明,这一努力大大拉开了他和同事之间的差距,使他具备了更开阔的视野。

    这种不懈的追求,使秋山利辉具备了普通木工所不具备的眼光。他在哲学、美学、神学甚至计算机网络等各方面都有涉猎。这一切都是为了做出更好的家具。他说,想做好的匠人,除了自身技艺以外,还要懂得体察客人,从而了解他到底需要什么。“今天的客人和30年前相比,他们想要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了。”他的客户可能是政治家、贵族、神父或者IT产业巨头,为了真正了解客户的需要,必须懂得客户的行业。为了给一个医生打造足够满意的家具而去学习医学,有人认为这是件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秋山利辉真的会这样做,他认为只有真正诚心诚意,甚至于苛刻地对待自己的职业,才配称得上一个匠人。

    合格的匠人要“自负”

    生活中秋山利辉不是个太让人舒服的家伙。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辄就说,“如今这世道能称得上匠人的越来越少啦。”“不能因为贪图成本低廉就把工厂设到外国去,那样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前途。”说话直言不讳,给人一副“九斤老太”加拒绝国际合作的老顽固形象。

    他在日本做了一件备受推崇也备受质疑的事情:在自己的公司附属学园中坚持学徒制度。学徒们入学后10天内无论男女都要剃成和尚头,此后不许谈恋爱,不许用手机,甚至除了信件不得和家人往来,一学就是8年。也许这种不近人情的做法是培养大匠“向道之心”所必要的,但更像秋山利辉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加诸学员身上,多少有点和现代学校教育唱反调的嫌疑。面对非议,秋山利辉毫不动摇,倔强地维护着日本最后的学徒制度。

    在秋山利辉心里,做一个合格的匠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自负”,那种由于自身高超本领而产生的霸气。这种霸气既是才能带来的勇气,更是逼迫自己努力向前,保持傲视群雄本领的动力。不过,强硬的秋山利辉,也有柔情的一面:在客户面前,他会永远谦恭地注视对方的眼睛;面对木工工具时,会如抚摸婴孩般轻柔;谈到自己手艺的时候,又会在嘴角抿出一抹无以名状的骄傲。

    也许正是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无尽追求,使他无暇顾及在其他方面表现完美。作为一名大匠,只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无可挑剔,那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便是秋山利辉天然应该拥有的,因为 “我是个匠人”。

张赞波:高速中国里的低速人生
秋山利辉,坚守日本最后的学徒制度
瓦斯菲,一人一琴慰藉一座城
霸道型男坎耶·韦斯特
涛岛潜水,享受鱼一样的自由
何须转型,只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