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打仗不要命,有湘军的血性”

首任陆军司令李作成

□ 文字统筹 许陈静 □ 本刊记者 李静涛 《 环球人物 》(

    2015年的最后一天,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掀起了第一个高潮: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的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解放军新成立的三大机构授予军旗。当李作成上将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军旗时,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陆军司令员,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先秦时期的法家著作《韩非子》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习近平也曾引用此文,希望干部们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而李作成出身农家,从战士做起,经历战火洗礼,45年军旅生涯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无疑是一位发于卒伍的猛将。

    人人喜欢的乡村少年

    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以盛产黑茶闻名。1953年,李作成出生在距安化县城近百里之外的梅城镇启安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李作成的父亲年轻时曾参加志愿军,退伍之后回到村里过着平淡的农家生活,李作成是他的大儿子。

    提到小时候的李作成,上了年纪的村民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的“活泼开朗,爱说爱笑”。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到附近的小学读书。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平日里好动的李作成一进课堂就变得很守规矩。“他很听老师的话,不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就是踏踏实实念书。加上脑瓜很好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三好学生’之类的奖状没少得。”李作成的一位亲戚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在自由的乡村生活中,李作成很快长成了一个瘦高的少年,来到离家不算太远的安化一中读初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李作成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当时他奶奶的身体不太好,家里这么多口人全指望着他父母养活,日子过得不容易。李作成很懂事,放学一回家就帮着干家务。尽管他初中时成绩还是很好,但看到父母的辛苦,他就没再接着读书了。”李作成的同龄村民说。

    告别学校,李作成回到启安村务农,早早地扛起生活的重担。他的亲戚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回村以后,他在生产队干活,喂过猪,扛过砖,和大家一起卷起裤腿在稻田里插秧、收割。有时候,我们晚上就睡在生产队的仓库里,夜里看仓库能计工分嘛。”李作成脑子好使,却从来没在干活时耍过小聪明。“生产队的年轻人里有爱钻空子偷懒的,李作成从来不搞这些,生产队让干什么,他就卖力干好。他本来就聪明,还很诚实,村里人人都喜欢他。” 

    在生产队劳动了一段日子,李作成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1970年,部队到村里征兵。当时与李作成同在一个生产队的村民说,他很适合当兵:“那个年代能参军是很光荣的事,李作成身体不错,很符合部队的要求。另外,他入伍也能减轻些家里的负担。”在亲戚的记忆中,李作成也很渴望参军:“他虽然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但非常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觉得一直待在村子里会有些遗憾。”

    就这样,17岁的乡村少年李作成在1970年底,离开了家乡,走入军营。当时的乡邻无论如何也想不到,45年后,这个朴实的少年走上了解放军陆军司令的职位。

    战火中走出的将军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湘潮》杂志曾于2002年刊登过一篇文章,记述了李作成从士兵到将军的历程:在战场和抗灾前线出生入死,多次立功。

    入伍之初,李作成被分配到广西军区独立2师2营营部通讯班当战士。由于学习认真,训练刻苦,李作成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当上班长,还入了党。随后,他又被提拔为排长、连长。

    1979年,李作成奉命带领连队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一名41集团军的老兵对媒体说,他在战场上打仗不要命,有湖南人的霸蛮,有湘军的血性。这番话并不夸张。李作成也曾提到过战斗中的细节:用左手抓住敌人发烫的枪管,右手提着冲锋枪射击,击毙敌人后才发现自己抓枪管的手烫得满是血泡;右臂被子弹打穿,鲜血直流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战斗……

    李作成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在家乡的亲人非常挂念。他的一位亲戚向《环球人物》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细节:“李作成打仗时受过伤,有时候他母亲听到天上飞机飞过的声音就会想起儿子,还会伤心落泪。哪个当娘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由于作战勇猛,战绩突出,李作成所在的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尖刀英雄连”,他本人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之后,李作成作为作战英模报告团成员在全国巡回演讲,他的名字也家喻户晓。他还被安排回到老家启安村做了一场演讲。“当时,演讲就在村子的会堂里举行,好多人去听。演讲结束后,他和亲戚朋友匆匆忙忙见了面,又随着部队走了。”村民回忆道。

    在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上,29岁的李作成入选为主席团成员,一年之后,他被任命为广西某边防团团长。当时,团里的管理松散,训练成绩不理想。他上任之后,就到基层连队抓训练,带领团队逐渐甩掉了落后帽子,进入了先进行列。1991年,李作成升任广州军区守备第三师师长。同年,他率领部队参加了区域性防御作战演习,结束之后,他还参与编写了《区域性整体防御作战研究》。

    人们常说,对于解放军而言,抗灾前线就是他们在和平年代的战场。1994年,广西发生严重洪灾,李作成率部前往抗洪第一线,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年,中央军委为他所在部队集体记二等功。第二年,李作成被评为全国“百佳公仆”。1997年,李作成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一名44岁的将军。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奉上级命令,李作成又带领部队转战湖南、湖北的11个县、市,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7万余人,先后排除各种险情140多处,其中重大险情24处,守卫了荆江、洞庭湖等大小堤垸280多公里。

    同年,李作成被任命为第41集团军军长。后来解放军在我国东南沿海举行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李作成参与其中。在两个多月的演习时间里,他近百次组织修改方案,多次进行沙盘推演。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观看演习时,曾对李作成说:“不简单啊!长江后浪推前浪。看了你们这次演习,我对人民解放军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几十年了,为人没有变”

    李作成年仅45岁就成为正军职干部,他的军旅仕途很被外界看好。

    2008年,经历了10年“正军”岁月的历练后,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跨入副大军区职行列。一年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2013年,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201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些年,李作成冲在第一线的作风没有变。就在他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当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他又一次出现在救灾队伍中。此后相继发生的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中,李作成也都参与了指挥救灾工作。

    这些年间,李作成还保留了勤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查询到他近几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国防》杂志上发表过的许多文章。文章主题涉及推动部队装备建设科学发展、人民防空建设、装备和保障机关能力素质建设、推进战区军事斗争国防动员等。去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李作成作为作者之一,发表了《继承好全民抗战这一法宝》的文章。

    对于启安村的村民们而言,感受更为真切的是,不论职位、军衔怎么变,李作成还是他们熟悉的那个同乡。多位村民提到,李作成是个孝子,曾把父母接到身边,但老人家岁数大了,还是习惯老家的生活,就回到村子里住了。他的一位亲戚说:“以前有村里的熟人外出办事,顺路到部队去看他,他也没摆过什么排场。当时的条件还不像现在这么好,他都是让人家睡他的床铺,自己随便找块门板,打个地铺。后来工作忙了,他偶尔回村时也没见过有其他干部迎来送往的事。路上遇到我,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语气招呼说‘哥哥,来一起走’。几十年了,他为人没有变,一点也没变。”

    祖国在我心中

    李作成

    1979年,我是广西边防部队某团的一个连长,带领全连参加了自卫还击作战。

    我们和兄弟连队一起,彻底歼灭了××两个公安屯的公安军,打退了敌人一个营的反扑,共毙敌194人,缴获武器弹药及其他作战物资一批,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连的作战任务。

    公安屯,是××公安军驻边境基层单位的名称。一个公安屯,多的100多人,少的几十人。我们连打的公安屯有100多人,他们当中许多人是吃中国大米长大的。可是,这些家伙却对我边境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由于他们反华卖力,这个公安屯被××当局树为所谓的“模范公安屯”。

    面对这伙敌人,我们早就忍无可忍。

    2月17日凌晨,战斗打响了。我边防部队开始炮击敌军阵地。在我强大炮火掩护下,全连从进攻出发阵地一跃而起,跑步前进。当时,两侧炮火十分猛烈。硝烟弥漫,弹片横飞,但全连同志毫无畏惧,只用6分半钟就通过了900来米的距离,按上级要求提前1分多钟赶到了指定位置。

    我连的主要任务是攻打敌公安屯防御阵地中的三号、四号高地。敌三号高地周围布满了铁丝网,表面设有纵横交错的堑壕和许多火力点。四号高地在三号高地的右后侧,地势略高,具有扼守三号高地的作用。

    我们的部署是:一排由副连长杨息任率领,绕到四号高地后的小青山,先夺取小青山高地,然后向四号高地发起进攻。在这同时,二排从正面攻打三号高地,我在二排指挥全连战斗。三排由指导员谢喜生率领,在三号高地一侧的小无名高地截断敌人的退路。

    由于敌人多年来早就修好了坚固的工事,又占据着有利地形,对我进攻十分不利。战斗一开始就打得十分激烈。四号高地之敌利用冲锋枪、轻重机枪、60炮疯狂地压制小青山背面上来的一排。

    一排同志决心冲破敌人封锁,翻越小青山。冲上四号高地,机枪射手汪孟海面对四号高地敌人的扫射,毅然把机枪架在小青山顶上,消灭了好几个敌人。担任尖刀班的二班班长兰辉,带领全班在机枪掩护下,沿着小青山30多米长的陡坡疾速往下滚,杂草树枝把他们的手和脸划破了,子弹嗖嗖地打来,大家全然不顾。一班、三班的同志也都跟着往下滚。

    全排同志就是这样奋不顾身地滚到了四号高地与小青山之间的洼部地带,接着又往四号高地冲击。副连长杨息任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杨副连长灵活地迂回到左侧,以迅猛的动作冲上敌人暗堡,连甩两枚手榴弹,把敌人的重机枪炸成哑巴,接着又用手枪连续打死两名敌人。就在他准备冲进暗堡时,不幸被暗堡里的残敌打中腰部,壮烈牺牲。

    同志们强忍悲痛,发出共同的战斗誓言:冲上去,消灭敌人,为副连长报仇!

    为了更好地夺取战斗胜利,我一边指挥大家战斗,一边冷静地观察战地情况,看到预定的战斗方案和实地情况不很相符,觉得二排三排现在所在的位置都便于攻打四号高地,二排完成正面攻三号高地的任务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集中力量攻打四号高地。在副团长林美思指挥下,我们及时调整战斗部署,放弃了同时攻打三、四号两个高地的战斗方案,二、三排就地向四号高地射击,支援一排战斗,使一排很快消灭了四号高地的5个暗堡、火力点,攻占了四号高地。这样,全连形成了三面包围敌三号高地的有利态势。

    在取得初步胜利以后,副团长立即同我们认真研究了三号高地的地形和敌火力情况,决心利用占有的阵地压制敌人火力,派出突击队首先突入敌堑壕,后续部队乘机而上,对敌堑壕和地堡、火力点分段包围,逐个歼灭。在火力掩护下,我带领通信员王扩挑、四班长张桂生等8名同志组成的突击队,迅速巧妙地接近敌人三号高地前沿阵地。

    这时,铁丝网阻挡了我们前进。我们暴露在敌人跟前,多待一秒钟就多一分危险。我不顾一切地冲到铁丝网前,双手抓住最底下的一条铁丝,用力往上拉,拉出了一个弧形洞口,然后迅速从这个洞口钻进去。怕死的敌人开始慌张起来,我们趁势勇猛跃入离铁丝网最近的一段堑壕。堑壕里几个敌人一边逃跑一边转身向我们开枪。我端起冲锋枪扫射,打倒两个敌人,其他同志打死了其余的敌人。

    我把突击队分为两组,分头搜索前进。我和通信员小王等同志从右边搜索,突然小王发现前面有一个洞,我跑上去,见洞里龟缩着一个敌人。我悄悄地一跃跳到洞口的另一端,和小王同时把枪口伸到洞口,大喊一声“出来”,这个敌人乖乖地举起双手钻出洞来。

    在继续搜索前进中,小王不幸被一个敌人打中臀部,受了重伤,我把小王背到一段安全的堑壕以后,就去追打那个敌人,正好那个敌人找死,他也来追打我们。在堑壕的一个拐弯处,我和那个家伙差点碰到一起,正当那个敌人端枪向我射击时,我毫不迟疑地用左手抓住敌人的枪管往上一推,右手同时提起冲锋枪向敌射击,敌人对空打了一个点射,我的子弹打中了敌人的胸膛,敌人躺下一动不动了。

    在我们突入敌堑壕的同时,指导员谢喜生带着三排突击队从另一个方向向敌人阵地冲击。在指导员和排长的率领下,三排的同志打得英勇顽强。我们很快就突破敌前沿阵地。但是敌人不甘心失败,妄图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隐蔽的暗堡进行垂死挣扎。当时,我的右臂已被敌人子弹打穿,鲜血直流,我顾不得包扎伤口,和同志们一道由西向东进攻敌人阵地纵深。

    在接近右侧一个暗堡时,突然有两名敌人跳出暗堡向我开枪,我立即向敌开火,当即击毙一名,另一个敌人马上龟缩进暗堡。在和敌人对打时,我的冲锋枪机柄和弹匣被敌人的一梭子弹打坏,右手背五六处被炸伤,我迅速换了一支枪,和九班的同志一道消灭了这个暗堡里的5名敌人。

    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我们基本占领了三号高地表面阵地,只剩下西北角最后一个暗堡的敌人还在顽抗。这是敌人的指挥所。我指挥二班长兰辉监视暗堡口,自己带着高升等6名同志向暗堡左侧摸去,打算搞清暗堡周围的情况。敌人突然从暗堡里向我们投出来五六枚手榴弹,落在我们四周吱吱冒烟,我立即向身后的战士大喊一声“卧倒”,同时顺势一滚,避开连续爆炸的手榴弹,随即跳出坑来,继续前进。我仔细观察了左侧的地形,发现有三条堑壕通向暗堡。为了不让敌人逃跑,我立即命令几名战士分别卡住堑壕,我和兰辉摸到暗堡的一个洞口,互相配合。

    兰辉向洞口投手榴弹,我趁着手榴弹爆炸的烟雾,端起冲锋枪冲进暗堡进行猛烈扫射。我一口气打完一个弹匣,消灭了一部分敌人。但残敌拼命朝洞口开枪,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洞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改变了主意,加强两侧火力掩护,叫一名同志爬上暗堡顶部,俯身朝暗堡里投弹。战士高升一马当先,在我的火力掩护下冲上暗堡,连续向暗堡里扔了两枚手榴弹。他正打得起劲,不幸被敌人打中胸部,壮烈牺牲。

    看到战友牺牲,我心中燃起了一团怒火,对旁边的战士喊了一声“注意掩护”,顺势抓起6枚手榴弹,冲上了敌暗堡,从暗堡口把手榴弹全部投了进去,终于全歼了这个暗堡的敌人。我们从暗堡里拖出了16具敌人的尸体,其中有一个军官。战士们轻蔑地说:“这就是侵略者的下场。”

    同志们让我转告祖国各地的亲人:边防战士决不辜负祖国亲人的期望,决心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节选自上世纪80年代李作成在英模报告团所作的演讲)

    (第三篇)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

    军改:新军种新亮点

    □ 本刊记者  田亮

    为何改

    李作成的上任,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具体表现。就在李作成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军旗后的第二天,即2016年元旦,新华社全文发布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意见》堪称深化军改顶层设计方案,看点颇多。

    《意见》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对深化军改作出了战略部署。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深化军改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

    《意见》中10次提到“强军”一词,其中4次为“强军目标”。 2013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2015年9月3日,在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当习近平乘检阅车驶回天安门时,受阅部队一次又一次齐声喊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响亮口号。如今,这一强军目标在全军已深入人心。

    怎么改

    《意见》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即六个坚持——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根本原则。早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就创造性地提出党支部建在连上,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今天的深化军改仍要“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军队最高领导权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

    坚持向打仗聚焦。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强调“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各军区、军种围绕“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展开了大讨论,深化军改也将围绕这一原则和标准展开,“全面提升我军能打仗、打胜仗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2015年10月举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首。深化军改,这一理念仍不可或缺,“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创新、军事管理创新”,以“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谋取更大军事竞争优势”。

    坚持体系设计。“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长期布局与过渡安排、体制改革与政策配套的关系。”

    坚持法治思维。“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与立法相协调,注重运用法规制度固化改革成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坚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把握改革节奏,控制改革风险,走渐进式、开放式的改革路子,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改什么

    深化军改的重点是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此外,协调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深化军改的总体目标。

    《意见》提出了9项改革内容。

    改革领导管理体制,“由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军委机关“下放代行的军种建设职能,剥离具体管理职能,调整归并同类相近职能,减少领导层级,精简编制员额和直属单位”。

    改革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改革军队规模结构,“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军队规模由230万逐步减至200万;优化军种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压减军官岗位”。2013年4月,国新办发布国防白皮书,公布了陆、海、空三大主力军种的规模和结构。我国陆军包括18个集团军和部分独立合成作战师(旅),共85万人,集团军分别隶属7个军区;海军现有23.5万人,下辖北海、东海和南海3个舰队;空军现有39.8万人,下辖与陆军相同的7个军区空军和1个空降兵军。

    改革部队编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优化布局”,“优化预备役部队结构,压减民兵数量”。改革军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政策制度,“构建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推进军官职业化”,“全面停止军队开展对外有偿服务”。

    军民融合发展,“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法规制度和创新发展机制”。改革武警部队指挥管理体制和力量结构,“加强中央军委对武装力量的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军事法治体系,“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

    谁来改

    深化军改“必须始终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统一领导下”推进。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主要领导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军委指导工作组要“加强跟踪指导、具体指导、全程指导”,军委巡视组“同步展开巡视工作”,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要“发挥好统筹、协调、督促、推动作用”,四总部“既要做好自身调整改革,又要指导好全军改革”,新的军委机关部门“成立后要抓紧完善运行机制,尽快进入角色、履行职责”。

    杨宇军说:“这轮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抓住治权这个关键。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确保它们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亮点一:

    成立陆军领导机构

    目前来看,此次深化军改已呈现出多个亮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新军种的成立。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作为解放军历史最为悠久的军种,陆军为什么现在才成立领导机构?

    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当时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10月,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建立之初仅由陆军组成。1949年11月11日,空军领导机构在北京成立,司令员为刘亚楼,政委为肖华。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肖劲光任司令员。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下文称二炮)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向守志任司令员(未到任),李天焕任政委。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解放军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同义务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第二年4月,武警总部正式成立,李刚为司令员,赵苍壁为政委。

    陆军一直未设立独立的领导机关,领导机关职能由四总部(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代行,七大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在行政等级上,海军、空军、二炮的司令部均属大军区级,而陆军7个军区全部为大军区级单位。海军东海、北海、南海舰队等级低于大军区。四总部、七大大军区领导均为陆军将领。在以往这种制度下,陆军的地位高于海军、空军和二炮。

    “成立陆军领导机构,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陆军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创造条件,也有利于军委机关调整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杨宇军说。

    亮点二:

    成立火箭军

    此次深化军改的另一位耀眼人物是原二炮司令员魏凤和,他担任新成立的火箭军司令员。原二炮政委王家胜担任火箭军政委。习近平在成立大会上指出,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火箭军的前身二炮,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专业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在2015年的胜利日大阅兵上,二炮的各型导弹令国内外民众印象深刻。

    据原二炮司令员李旭阁回忆,1956年元旦,钱学森给军队高级将领讲课,听课的人中包括贺龙、陈毅、叶剑英、聂荣臻等元帅。钱学森在黑板上写下“火箭军”三个字说,“火箭军”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现有的陆、海、空三军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准确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后起之秀。“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1959年,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地地导弹营”成立,这是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雏形,被周恩来誉为“东风第一枝”,现为二炮某洲际战略导弹旅。组建56年来,该旅先后发射数十枚多型东风战略导弹,多次参加执行重大任务,每次行动都事关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为中华民族争气蓄威。

    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种地地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标志着战略导弹部队战斗力基本形成。1966年7月1日,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成立,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保密的需要,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由周恩来为其命名为“第二炮兵”。

    1966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地地导弹“东风二号”,完成了导弹与核武器结合试验,结束了我国“有枪无弹”的历史。1984年的阅兵式上,二炮部队首次接受祖国检阅。1996年3月,二炮在训练中向东南海域发射导弹,首次公开展示战斗力。如今,在钱学森提出“火箭军”概念整整一甲子后,其建议终获采纳。

    亮点三:

    成立战略支援部队

    与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在原有建制基础上进行改革不同,战略支援部队是一个全新的军种,最具神秘性。在成立大会上,习近平说:“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杨宇军解释说:“战略支援部队主要是将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都很强的各类保障力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成立战略支援部队,有利于优化军事力量结构、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有关战略支援部队的一个关键词是“新质作战能力”。2015年11月1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就是重点发展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需的先进力量和手段,提升我军新质战斗力。”17天后《人民日报》专门就该词语加以解释:“新质战斗力这个词越来越被叫响,它到底指的是什么?它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集综合感知、实时指控、精确打击、全维防护、聚焦保障于一体的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其大致要求有:在思维方式上,以信息为思维重心,更新思想观念,确立系统思维、关联思维、非线性思维等方式;在武器装备上,注重单件的信息化改造和整体上的综合集成,尤其是加强信息手段与方法的融合,提高信息的亲和能力;在编制体制上,利于信息的快速流动与分配共享,加强模块化、标准化部队建设;在作战理论上,强调发挥信息优势,变革作战方式、指挥方式和保障方式等。”

    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由军事科学院原院长高津担任,政委由北京军区原政委、党委书记刘福连担任。据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介绍,战略支援部队的主要使命是支援战场作战,使我军在航天、太空、网络和电磁空间战场能取得局部优势,保证作战的顺利进行。其具体任务包括:对目标的探测、侦察和目标信息的回传;承担日常的导航行动,以及北斗卫星和太空侦察手段的管理工作;承担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的防御任务。它不是一支单独的作战力量,将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兵种的行动融为一体,形成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行动。

    国防大学教授李璟说:“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2016年,我们还要实行很多改革,包括军队规模结构和作战力量体制的改革,院校和武警部队的改革。全军官兵都会感受到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感受到改革给军队带来的新活力,感受到改革给战斗力带来的新发展。”

首任陆军司令李作成
军改:新军种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