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巴格达迪,与全世界为敌

他的残忍,让他名列《时代》2015风云人物,其所领导的IS已成为恐怖主义的新标志

□ 本刊记者 肖莹 《 环球人物 》(

    又到一年岁末时,每个人都习惯性地回望,想对即将画上句号的365天做一个盘点。美国《时代》周刊也踩着往年的节奏,推出了最新一期的年度风云人物评选。

    最初,在得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头目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另外7人共同入围时,不少网友颇有微词:“这样的恶人能入围?荒唐!”12月9日评选结果揭晓,巴格达迪位列《时代》2015年度风云人物第二名,仅次于默克尔。对于这样的排名结果,《时代》主编吉布斯解释说:“今年,巴格达迪把一个地区性组织发展成了跨国恐怖主义网络。他向世界提出了重大挑战。”

    搅局

    巴格达迪和他领导的IS的确搅动了整个2015年度的国际局势。

    1月7日,新年的日历刚刚翻过没几页,3名戴着头巾的男子就端着冲锋枪闯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一阵激烈的枪战过后,共有包括两名警察和《查理周刊》主编在内的12人丧生。事后人们得知,这3名恐怖分子中有一名来自IS,而他们发动袭击的原因,可能与《查理周刊》此前刊发嘲讽伊斯兰宗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画有关。

    3月18日,伪装成士兵的武装分子进入突尼斯议会大厦附近的巴杜博物馆,待旅游大巴抵达后向人群开火,随后又在博物馆内杀害游客,共造成23人死亡,其中包括十余位外国游客。次日,IS发布一段音频声明,宣布对该起事件负责,并称“这只是开始”。

    3个月后,突尼斯果然再受重创。IS的枪手袭击了著名海滨旅游城市苏塞的两家酒店,造成数十人死亡。

    同样是6月,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的一座什叶派清真寺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炸弹在大批什叶派教徒进行周五祈祷时爆炸,造成至少25人丧生,另有超过200人受伤。

    7月11日清晨6时30分左右,意大利驻开罗领馆附近的一辆汽车被遥控引爆,至少一位平民在爆炸中丧生,领事馆建筑外部被炸毁,周围的民居也受到波及。IS事后称,是他们预先在汽车上安装了重达450公斤的炸药。

    此后数月,IS接连在一系列国家实施恐怖袭击:

    8月13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萨德尔市区发生汽车炸弹袭击;23日,位于叙利亚东部古城巴尔米拉的巴尔沙明神庙被炸毁;9月24日,也门首都萨那一所清真寺遭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人员伤亡;10月31日,一架搭载200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俄罗斯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哈桑纳地区坠毁,机上无人幸存……

    时间进入11月,恐怖袭击的频率更是进一步升级:12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发生两起自杀式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7人死亡,180多人受伤;13日,从法兰西体育场附近的3次爆炸,到比夏街、伏尔泰街、巴塔克兰剧院等地相继发生枪击和爆炸事件,巴黎在半小时内遭受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共有130余人在袭击中丧生;18日,IS声称已经杀死了一名中国人质和一名挪威人质;24日,突尼斯一辆运载着总统卫队成员的大巴发生爆炸,造成至少12人死亡……

    “鬼影”

    整整一年,全世界的神经就这样不间断地被此起彼伏的枪声、爆炸声所牵动。作为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制造者,IS开始频繁地被世界各大媒体提及。他们的头目巴格达迪,却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据伊拉克政府官方文件记载,巴格达迪1971年生于古城萨迈拉,和第一任妻子育有两男两女共四个孩子。伊情报部门的报告则称,他和第二任妻子还生了个儿子。

    追随者对巴格达迪的描述几近完美——出生于宗教家庭,亲属中既有教士也有研究阿拉伯语的教授,本人则在伊斯兰大学获得过博士学位,人称“巴格达迪博士”。但有资料显示,他并非逊尼派创始人阿布·巴克尔的后裔,巴格达迪也只是其众多化名之一,意为“来自巴格达”。他实际上出生于伊拉克萨马拉的巴德里部族,本名阿瓦德·易卜拉欣·巴德里,曾在伊拉克前政权军队中任职,并担任过迪亚拉省某清真寺的伊玛目(领拜人)。

    巴格达迪8岁时,萨达姆上台,开始了对伊拉克长达24年的统治。此前,伊拉克与同宗同族的叙利亚关系十分密切,两国都由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统治。但萨达姆与老阿萨德(巴沙尔总统的父亲)关系一直不好,叙利亚还曾参加美国发动的针对萨达姆的海湾战争。

    2003年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崛起,逊尼派穆斯林被排除在权力之外,代表逊尼派极端势力的“基地”组织便在伊拉克建立起分支组织。同年,巴格达迪开始招募自己的武装力量。他很快成为逊尼派武装团伙“圣战者协商会议”的主席,并追随极端分子扎卡维,投身“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活动。此后,巴格达迪曾被美军关进伊拉克南部的博卡营监狱。西方媒体普遍相信,正是在此期间,他萌发了极端和恐怖主义的思维。

    2006年10月,“圣战者协商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建立“伊拉克伊斯兰国”。这正是IS的前身。

    扎卡维在2010年被美军炸死后,巴格达迪凭借极端的理念和超强的行动力赢得了大批追随者,在组织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据中东《观察家》网站透露,在不少“圣战者”眼中,他的威望已超过“基地”组织领导人扎瓦西里,“支持者甚至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给巴格达迪写信,宣誓对他效忠”。渐渐地,巴格达迪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边界地区发展成独立于“基地”的力量。

    2011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同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巴格达迪敏锐嗅到了壮大的机会,通过叙伊边境进入叙利亚。他号召追随者在伊拉克全境实施“越狱”,靠着大批越狱而来的极端分子,重组了专业化的指挥团队和严密的管理架构。他还积极接触对什叶派统治有所不满的反对派和民兵组织,大肆宣传教派矛盾。

    乱局中,巴格达迪羽翼渐丰。2013年3月,IS攻占叙利亚东部城市拉卡。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省会城市,是叙伊边境地带的重镇,拥有丰富的石油储备。4月,他不顾“基地”组织首领扎瓦希里的反对,宣布将“伊拉克伊斯兰国”与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救国阵线”合并,成立“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不过,“救国阵线”拒绝加入,巴格达迪与扎瓦西里的矛盾也逐渐升级。到2014年初,“基地”组织宣布与ISIS“恩断义绝”。

    作为一个以宗教为核心凝聚力的组织,ISIS继承并强化了“基地”组织所信奉的强硬作风和全球圣战的原则,热衷于通过武力,来实现建立和统一伊斯兰国家的目的。巴格达迪本人也常动用斩首等极端手段,并用视频记录整个过程,传到网上,行事作风之残忍,常让好战分子都胆战心惊。就连本·拉登都曾在生前发出警告,称之为一个新生的残忍极端组织势力。

    巴格达迪非常善于伪装自己,被一些国家的情报机构称为“鬼影”。 外界一直以来只掌握他的两张模糊照片,其中一张是美军悬赏1000万美元通缉他时发布的,分辨率极低。ISIS主要对手“真主党”的武装情报官员艾哈迈德证实,巴格达迪擅长伪装容颜,还会讲带黎巴嫩、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各种口音的阿拉伯语,足以以假乱真。“即使今天就坐在他旁边,第二天走过他身边时,你可能压根认不出他。”他的一位老部下曾回忆,因为知道人们容易被金钱收买,“他从不与人分享秘密”,哪怕只有亲信在身旁,也不忘以头巾掩面。

    野心

    2014年1月,巴格达迪带领ISIS“杀回”伊拉克。

    此时的ISIS,经过了叙利亚内战的锻炼,已能娴熟地实施地面协同作战,这让缺乏训练的政府军毫无招架之力。他们很快占领了巴格达以西60公里的费卢杰,后来更是以800人的兵力打败政府军,轻而易举攻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

    此战让ISIS名声大噪,也让他们更加疯狂。6月16日,他们将一段长达36分钟的视频传到网上,宣布处决了1700名政府军俘虏,让世人震惊。巴格达迪于是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眼中“世界上最危险的人”,德国一位国际政治学者更是表示:“如果把‘9·11’事件和本·拉登被击毙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恐怖主义的标志,ISIS将成为‘后拉登时代’恐怖主义的新标志,即中东恐怖主义进入3.0时代。”

    巴格达迪还花大力气充盈自己的钱袋子。和一些极端组织不同,ISIS不再单纯依赖海湾地区一些“同情者”捐助的资金,而是发展出走私原油、敲诈当地企业、掠夺国有银行等多种筹资方式,迅速积累了20多亿美元的资产。以走私原油为例,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多哈中心一位学者透露,仅在伊拉克境内,ISIS就已控制了至少5座油田,每天能轻松赚取150万美元。尽管联合国禁止各国从ISIS进口油气能源,但黑市交易仍然存在。以财力为诱饵,ISIS频繁地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包吃包住,工资从优”的招兵广告。

    他们还大摇大摆地在众多新媒体平台上晒暴力、搞互动,宣传“存活并扩张”,以及“有比你自己更为重要的事业正在发生,你必须参与其中”等口号。一些人受到ISIS宣传攻势的蛊惑,血脉偾张地要为他们而战。

    ISIS的成员总是扛着写有白色口号的黑色旗帜,除了打巷战,平时都是坐着皮卡车,架着机关枪或高射炮,在路上疾驰,这种符号化极强的装扮更渲染了恐怖气氛。

    虽然ISIS的军事力量目前没有确切数字,但《纽约时报》援引中央情报局的分析认为,他们现在有2万至3.15万名战斗人员,其中1.5万名是来自国外的“圣战者”。“既能在中东战场上发挥作用,回国后还为巴格达迪招募新成员,在中东以外的国家发动袭击。”

    财力、物力、人力俱备,6月29日,ISIS在互联网上以多种语言发表书面声明,宣布恢复已经消亡了百年的哈里发(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的称谓)政权,在横跨叙伊边境的广大区域正式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国土”横跨叙利亚和伊拉克,从叙北部阿勒颇省至伊东部迪亚拉省。他们推选巴格达迪为哈里发,敦促各地“臣民”坚决地“拒绝来自西方的垃圾”。

    5天后,IS在其网站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巴格达迪身穿黑色教士长袍,头裹黑色头巾,留着大胡子,一步一停地走上清真寺的高台,自称是“全球12亿穆斯林的领袖”,追随他就是追随真神。他否定一切发源于西方的现代思潮和价值取向,强调伊斯兰国才是穆斯林的归宿。这是巴格达迪首次发表公开讲话。

    至此,巴格达迪终于将自己的野心摊开在世人面前:他要在5年内占领整个中东,非洲东部、中部和北部,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黑海东部、南部和西部,亚洲中部和西部。他们还在网上发布了一张“领土图”,其“终极控制区”面积比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还要广大。

    反击

    面对巴格达迪的疯狂叫板,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坐不住了。8月,他宣布将对IS发起攻击。但有了伊拉克战争的现实教训,又受限于缩减军费的十年计划,美国只能在2011年撤军时留下的烂摊子上修修补补,象征性地祭出空袭一招。而IS显然看到了美国的难言之隐,于是更加疯狂地叫嚣着要进行大规模报复,扬言要轰炸西雅图甚至血洗美国。

    美国一再呼吁“相关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但巴格达迪似乎并不在乎树敌过多。11月24日,IS发布了一段4分钟的宣传片“No Respite(刻不容缓)”,展示出60面国旗,指这些是“反伊斯兰国全球盟军”,还特写了三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小布什和克林顿的头像。

    时间进入2015年,IS的一系列恐怖主义行动使全球主要大国找到了现实而紧迫的安全合作契机,而这势必对当代全球政治格局造成微妙和连续的影响:

    10月14日,奥巴马和来自22个国家的军事领导人进行磋商,讨论打击IS的未来战略;

    11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马来西亚参加东亚峰会期间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会晤,提到联合国正就推出共同打击极端主义和暴力的综合性战略向各会员国征求意见,而要铲除“伊斯兰国”这个共同的敌人,离不开美国和俄罗斯的帮助;

    同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罕见地表态,俄法两国海军将结为盟军,协同作战,制定海空联合行动计划,而这是两国自二战以来首次联合打击共同敌人……

    合力之下,效果明显。IS的大本营拉卡频频遭到轰炸,巴格达迪不得不将“迁都”列入考虑事项;随着石油收入的大幅减少,战士们开始减薪。

    然而,单纯的武力进攻并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对恐怖主义根源进行反思才是更重要的事。

    美国驻阿富汗和伊拉克特种部队的前指挥官迈克尔·弗林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不是伊拉克战争,今天的“伊斯兰国”就不会存在。“简单粗暴地消灭萨达姆·侯赛因和萨达姆本身一样残酷。同样的错误也发生在卡扎菲身上,现在利比亚一片荒芜。历史告诫我们,(美军)去往伊拉克是一个战略失败,历史不会容忍这一决定。”他说,“当‘9·11’事件发生时,各种各样的情绪取代了一切,我们的反应是,‘这些混蛋是从哪里来的?让我们去干掉他们。让我们去抓他们。’可我们没有想想:他们为什么袭击我们?于是我们在战略上向着错误的方向行进……为了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必须吸取这一重大教训。”

巴格达迪,与全世界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