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默克尔,逆流而行

她不懂打扮,不擅演讲,不知道怎么吸引选民的目光,却成了德国人10年来的主心骨

□ 本刊记者 朱东君 □ 本刊驻德国特派记者 冯雪珺 □ 本刊赴德国特约记者 梁湉 《 环球人物 》(

    最近,德国柏林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新展出了三尊蜡像。除了上衣颜色,几尊蜡像乍看上去几乎没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2005年、2009年和2014年的默克尔,分属她的3个总理任期。这很符合一家德国媒体的评价,“10年来,默克尔的衣着风格和手势没有变化。”11月22日,是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满10年的日子。该媒体紧接其后的一句话是,“除此之外,德国各方面都蒸蒸日上。”

    10年之前,人们嘲笑她、怀疑她;10年之后,人们尊重她、信任她。“后人评说时,肯定会把她定义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柯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顶住压力,务实而为

    默克尔一路走来,多是顶着压力。眼下更不例外,甚至可以说是她面临争议最多的时候。9月,在潮水般的难民涌向欧洲之际,默克尔选择了接纳,并亲自去慰问抵德难民,还和他们玩起了自拍。她面含笑意在年轻难民身边竖起大拇指,真有些“妈妈”的感觉——虽然她并无子女。然而质疑随之而来,执政联盟内部有人公开反对她的政策,德国民众也多少有些疑虑。

    默克尔坚持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能就这样关闭边境。如果拉起铁丝网,人们会试图寻找其他道路。所以我们不会停止接纳难民。”默克尔在一档谈话节目中如是说。“她知道人为把人们隔开的后果。”赵柯说,“我相信她在难民问题上的决策有人道主义的因素,这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是的,默克尔也曾生活在墙的另一边,她是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下文称东德)长大的。

    事实上,默克尔1954年出生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下文称西德),但仅仅几周后,她身为牧师的父亲就决定举家迁往东德。这绝对是个逆流而行的举动,就在那一年,约有20万东德人涌向西德。20多年后,已经在东德科学院工作的默克尔,每天早晨都要从靠近柏林市中心的住处搭乘列车去单位。列车有几段路与柏林墙平行,西德境内的屋顶似乎触手可及。每天一早就看到这个城市最矛盾的一面,此情此景想必深深印在默克尔心里。

    但默克尔也并非一开始就向难民敞开大门。今年7月,她在德国北部罗斯托克市参加一场与学生对话的活动。六年级的巴勒斯坦裔女孩丽姆来德国4年,但难民身份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确认,她和家人随时可能被遣返。活动上,丽姆用流利的德语对默克尔说:“为什么我们的身份不能得到确认?我也有人生目标,想和我的同学一样上大学,享受生活,但我现在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默克尔回答:“我们已经有很多来自战乱国家的难民。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里有成千上万的人。如果让他们都过来,我们将无法承受。政治有时候是残酷的,我觉得你非常可爱,但是……”

    也许主持人都觉得这样直白的回答令人难以接受,就很快转移了话题。但在问答环节快结束时,默克尔发现丽姆在默默流泪。“噢……不要哭了,”默克尔走上前,轻轻抱住女孩,“你刚才表现得很好!”那一刻,这位德国女总理的脸上充满慈爱。

    大多数人只记住了这个故事的前半段,所以当两个月后,默克尔在难民政策上180度大转弯时,舆论一片哗然。赵柯说:“在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默克尔的务实作风。之前难民没有大批涌来,程序当然要严格;但当难民越来越多时,阻拦已不现实。就像电影《雪国列车》里的情节一样,如果非要把人们分为两个世界,那么一定会发生激烈冲突,所以只能是疏导。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果断改变策略,这是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品质。”

    对于很多老练的政客来说,和难民女孩对话是多么好的展示亲民作风的机会。但默克尔毫不犹豫地选择如实相告,结果这件事被大肆报道,她因此被指责为冷血。毫无疑问,默克尔不是一个明星政治家,因为她实在不擅长作秀。

    打败明星,逆势执政

    “在选举政治中,能胜出的候选人通常外表亮眼,口才极佳,演说煽情。所以政客明星化已成趋势。但默克尔偏不是这种人,她能当选多少有些偶然。”赵柯说。

    2005年5月22日,时任德国总理、社民党主席施罗德突然要求提前一年进行大选。两天后,默克尔作为联盟党候选人发表了竞选宣言。那时的她与施罗德相比,就像魅力排行榜上的两极。

    当时,施罗德虽因经济上的乏力表现丢失了一些民心,但魅力不减。他来自社会底层、口才出众、风度翩翩,在男性文化盛行的政坛占尽优势。施罗德年轻时就很擅长吸引眼球,他36岁竞选议员时发布的广告:“与您的候选人来一次骑车旅行吧!”甚至吸引来了一位热情的女粉丝,该女粉丝最终成了他的第三任妻子。

    而默克尔来自东德,科学家出身,女性,且离异后再婚,没有孩子,这些特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德国领导人。更何况她长相平平,身材平平,缺乏个人魅力,甚至常常被当成人们的笑料:她那个蘑菇头真是令人生惧,脖子周围居然光秃秃没有头发;她的嘴角总是向下垂,好像不会笑,当她笑时,笑容又像是挤出来的;她话很少,讲话时常常皱着眉头,像是忘了要讲什么;她还不善于在媒体前展示自己,更不会讨好选民,说些他们爱听的话,对于竞选活动中常见的集会和闹腾的音乐,也都很不适应。

    默克尔从小就是这样的人。少女时代的她从来不会卖弄风情,也不讲究穿着,发型像盆子扣在脑袋上,被同学戏谑为“灰老鼠”,还被归入“从未被吻过一族”。初入政坛时,默克尔给东德时任总理德梅齐埃做副发言人。德梅齐埃评价她像一个典型的“东德科学家”,“穿着松松垮垮的衣服,脚蹬凉鞋,发型糟糕。”在一次出国访问后,德梅齐埃不得不让手下带着默克尔去买衣服。

    而默克尔在镜头前不太自然的肢体语言,也可以从小时候看出端倪。她自称是“运动小白痴”,“正常人天生会做的动作,我得先在脑子里想清楚,再拼命练习才能做好。”她5岁时,走下坡路还常常摔倒,而在学会走路好几年后,她才敢在没有父母帮助时一个人下楼梯。

    看上去无害又迟钝的默克尔,往往让对手忽视了她所能带来的威胁。竞选过程中,施罗德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有时默克尔发表讲话,施罗德会像“操场上的男生”一样大笑。在大选前的电视辩论中,他咄咄逼人的表现远胜默克尔。结果,原本在民意调查中大幅领先的联盟党得票率仅略高于社民党,两党都未能在议会中获得过半数席位。当天晚上,默克尔、施罗德和其他党派领导人一起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施罗德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宣称“我会继续成为德国总理”,并大放厥词:“你真的相信我党会和默克尔谈判,接受她成为总理吗?”夸张的表现让很多观众觉得他是喝醉了。看着对手的失态,默克尔表现得非常冷静:“简单明了地说,你今天并没有赢。”一个月后,默克尔和社民党达成协议,社民党获得内阁多数席位,而默克尔成为下届总理。

    当上总理后,默克尔的形象并没有太大变化。她依旧不爱化妆、不注重打扮,唯一亮眼的是各色西装外套,但与之搭配的仍是万年不变的长裤和平底鞋,她还时不时被媒体曝出穿戴几年前的旧衣服和首饰出席活动。赵柯评价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会精心打造发型,训练自己讲话的语调,刻意塑造凌厉的风格,以及与男人一争长短的气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穿着始终时尚,非常优雅。相比之下,默克尔并不特别强调自己的女性形象,让人往往忽略了她的性别。”

    而演讲对默克尔来说仍不是件轻松的事。她的语调总是不够抑扬顿挫,语句不够生动有趣。她不知道要把手放在哪里,还好后来学会了将十指相抵,做成一个菱形,摆在腹前。但当她所说的内容可以决定国际局势的走向时,谁还会在乎她的语调和手势呢?

    直面危机,异军突起

    时势造英雄。默克尔本来可能只是一位平淡的总理。但她上台后接二连三遭遇重大危机,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她展现出一位优秀政治家的品质。在欧洲大陆一片低迷之时,她带领德国异军突起。

    2010年5月19日,默克尔在德国议会发表演讲时指出:“如果欧元失败,欧洲就失败了。”在她看来,“欧元对欧洲的意义远超过一种‘货币’,它是欧洲团结的保证。”

    “默克尔此话一出,市场就知道德国要出手了。”赵柯说,“在欧债危机背景下,要稳定欧元,就要帮深陷危机的国家解决债务问题。钱从哪里来?大家的目光纷纷投向德国。”默克尔刚上台时,德国的失业率还在11%左右,被视为“欧洲病人”。而今,当欧洲国家普遍被高失业率所困扰时,德国却出现了“劳工荒”,且经济发展稳定,出口逐步上升,进一步确立了欧盟经济老大的地位。老大出手,大家对欧元的信心自然回来了。

    2012年10月,默克尔在希腊爆发债务危机后首次飞往雅典,委婉表明态度,要把希腊留在欧元区。在飞离雅典的航班上,她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脚痛,有人可能认为截肢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这是个谬论,因为截肢后既不能更好地行走,也不能摆脱痛苦。

    即便这样委婉的表态,也是默克尔经过长时间思考后才做出的。亟待德国有所行动的美国人曾将迟迟不表态的默克尔封为“慢动作总理”,并催促道:“默克尔女士,您为何就不能来领导一把呢?您还要忍到何时呢?”还有人从默克尔的名字Merkel演变出单词“merkeln”,用来形容“既不行动,也不决定,更不表态”的状态。

    其实这种风格与默克尔习惯用科学思维解决政治问题有关。她的一名高级官员说:“默克尔大概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分析家。她会看着各种向量进行推演、权衡风险、预测后果,‘我认为会这样发展。’”即使在做出决定后,默克尔还会等上一会儿再采取行动。这有点像她小时候上游泳课的场景,她会在跳板上站整整一小时,直到下课铃响,才跳下去。

    “不少政治家喜欢在面临问题时,很快提出一个方案,但是否真去实施,就另说了。”赵柯说,“默克尔完全相反,她在做出决策前会深思熟虑,反复听取意见。一旦做出决定,就会把政策延续下去。”

    默克尔在欧债危机中的表现,为德国赢得了欧洲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名义上的欧盟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可实际的欧盟主心骨在德国柏林。这是谁都清楚的事。”一名欧洲记者曾向《环球人物》记者这样感叹。

    默克尔经历的另一大考验是乌克兰危机。2014年6月6日的法国诺曼底,欧美各国领导人汇聚于此,除了默克尔,还有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乌克兰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大家本是为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但现场没有喜悦的气氛,反而有些凝重和尴尬。3个月前,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宣布加入俄罗斯,俄罗斯随后被挤出八国集团。当天人人都心思重重,默克尔则格外繁忙。她先与普京会谈了一个小时,又在午餐前,找准机会把普京和波罗申科拉到一起,三人交谈了15分钟。一个战败国的领导人,就这样在纪念战争胜利的活动上成了斡旋的中心。

    由此可见,默克尔已经成为欧洲,甚至世界上无可争议的最有权势女性领导人。“如果说默克尔在欧债危机中的表现还有点半推半就,那她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就是当仁不让,积极斡旋欧美各国。她以一种很自信的姿态,站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德国也因此次危机,在外交上实现突破,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赵柯说。

    不循常规,喜好美食

    与在政治生活中的谨慎少言相比,默克尔对个人爱好的表露要直接得多。

    普通民众如果想见到默克尔,最简便的方法可能是去剧院。默克尔喜欢看歌剧,尤其是瓦格纳的歌剧——德国领导人承认这一点并不常见。瓦格纳虽是最具德国特色的音乐家,但他有反犹倾向,希特勒是他的忠实拥趸。在长达12年的纳粹德国时期,瓦格纳的音乐到处奏响。他因而与那段黑暗的历史有了联系,一度成为禁忌。

    默克尔却不讳言对瓦格纳的热爱。她是拜罗伊特音乐节的常客。这个音乐节的发起人是瓦格纳,而该音乐节曾经的负责人之一、瓦格纳的儿媳威尼弗蕾德自称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以前没有多少德国政客愿意与这个音乐节扯上关系,但默克尔从1991年就开始参加了。“我是因为我的丈夫才喜欢上瓦格纳的!”默克尔说。她的丈夫绍尔是一位量子化学教授,甚少陪同默克尔出现在公众场合,少数两人会共同出席的活动就是看歌剧。

    这也是少数能看到默克尔穿裙子,甚至低胸礼服的场合。今年7月,默克尔和之前的很多年一样,出席了拜罗伊特音乐节开幕式。她一身闪亮的水蓝色长裙,上衣袖口、手包和鞋子则是一样的宝蓝色,她身旁陪伴着穿西服、打领结的绍尔。那一刻,默克尔的脸上洋溢着难得的轻松笑容。

    在体育方面,默克尔高调公开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当她还是个19岁的大学生时,就曾坐在莱比锡中央体育场,观看东德对阵英格兰的足球赛。她说:“看足球对我来说总是一大乐事。”去年6月16日,默克尔出现在巴西世界杯的观众席上,一场德国对阵葡萄牙的小组赛正在进行。只见默克尔时而大笑鼓掌,时而双手握拳起身欢呼,略带笨拙的动作相当可爱。最终德国队4:0大胜。赛后,兴奋的她“突袭”德国队更衣室,跟小伙子们来了张大合影。被满满荷尔蒙包围着的默克尔,尽显少女情态。

    默克尔另一大爱好是美食。或许是因为物资缺乏的童年经历,让她对食物有一种天然的好感。她说自己当年最奢侈的梦想就是能尽情地喝苹果汁,“如果能再有两个炸肉饼就非常完美了”。有一次默克尔在国宴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面前的桌上摆着小胡萝卜。她随手拿起一个便咬,震惊了在场的媒体。不过此举被解读为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让同样面临压力的选民更喜欢她了。

    默克尔还喜欢做饭,尤其是在周末亲自买菜、下厨,然后接受丈夫的夸赞。当年当选总理后她曾对媒体说:“尽管我将承担许多重大责任,但我会继续做土豆汤,并过一种正常的生活。”2014年,默克尔第七次访华,她一到成都就迫不及待地去学怎么做宫保鸡丁,边看边记,还说回国后一定要亲手做给丈夫吃。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当年勉强上位的默克尔,如今成为德国战后最具声望的总理之一。人们不知道她2017年会否第四次当选,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现在德国国内没有人能与她抗衡。她从不时尚,甚至常常与潮流相逆;她也从不效仿明星政客,甚至反其道而行摒弃鲜明的性格特征。当10年过去,一切表象的浮华褪去,她的朴素冷静、坚毅务实,创造出了唯她独有的执政风格,也为她赢得了来自国内外的认可赞誉。也许逆流而行,正是默克尔的成功秘诀。

默克尔,逆流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