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书法被称宋朝之最,著作成为学术范本

徐兢,写“高丽志”的大宋外交官

□ 吕文利(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徐兢(1091年—1153年),北宋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1123年随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归国后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一部专门记载高丽王朝的历史地理著作。

    9月8日,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正式开幕,引发了北京乃至全国的观展热潮,有人竟然排队达9个小时,就为看一眼北宋画家张择端(1085年—1145年)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但其创作者张择端所处的宣和年间 (1119—1125)却并不像画中那般平和、安详:一面是百花齐放的思潮,一面是金戈铁马的战场。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也在这乱世中一一登场:宋江、方腊、岳飞、李清照、陆游……

    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位与众不同。他名叫徐兢,曾随使高丽,撰写出了一部记载此次出使过程以及高丽王朝详细情况的历史著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善为官,精书画

    1091年,徐兢生于北宋和州历阳(现安徽和县)的一个官宦世家。据说徐兢刚生数月,看到书画就欢呼雀跃,到了十几岁,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就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宋代科举考试发达,徐兢身为官家子弟,自然要“作举子业”。他18岁入太学,虽然学习拔尖,但是每每到大比之年(乡试),考试就失败,导致他一直不能功成名就。

    1114年,靠着父亲的关系,徐兢被授为通州司刑曹事,跟着尚书郎徐禋(音同阴)做事。后来,徐兢去了雍丘(现河南杞县)做县令。当时,有兄弟“长年诉讼,久拖不决”,徐兢就让手下设一个饭桌,让兄弟俩每天坐卧在一起,吃饭也在一个锅里。没几天,兄弟二人就感悟了,抱头痛哭说:“这是长官教化我们,我们愿意改过自新。”徐兢因此在雍丘树立威望,全邑治安由此大好。

    除了为官有才华,徐兢还是个乐善好施,视钱财如粪土的人。河南少尹许滂曾与徐兢同渡彭蠡湖,结果许滂乘坐的船翻了,损失惨重,徐兢不但把许滂救上来,还以重金接济他,后来许滂致谢并还钱,徐兢竟然“一无所取”。不久,徐兢又在郑州原武县做县令,深受百姓爱戴。当时有人如此评价:“如果县令都像徐兢那样,天下还有不能治的吗?”

    徐兢在书画上的成就也颇受瞩目。精于书法的宋高宗赵构,就曾在《翰墨志》中评价:“书学之弊,无如本朝……至若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惟钱塘吴说,篆法惟信州徐兢。”可见,徐兢的篆书在整个宋代都是有名的。据说他曾到过西楚霸王庙,留28字,中书舍人韩驹见到后说:“后人几乎不能下笔了。”

    因为书法出众,徐兢还受到宋徽宗的重视。一次,他写了“进德修业”四个大字,遒劲有力,看得宋徽宗连连称赞。后人评价,徐兢书法“超逸褚、薛、颜、柳,众体兼备……天下言书者以公为宗”。

    徐兢的画也超凡脱俗,山水、人物,尤为冠绝,但可惜的是,他的书画一幅也没有流传下来。

    出使高丽

    徐兢出生的时代,国家周边形势不容乐观。当时宋朝北方有辽、金等力量强大的政权虎视眈眈,只有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朝与北宋亲近。

    高丽王朝建立于918年,灭新罗和百济后,统一了朝鲜半岛。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高丽开始向宋朝朝贡,963年,高丽使用宋朝年号,为宋的属国。当时,陆上丝绸之路被北部政权断绝,宋朝只能依靠海上交通与高丽来往。

    一开始,宋朝积极发展与高丽的关系,希望能“联丽制辽”。不过,随着形势的发展,双方的关系也时好时坏。如苏轼就反对“联丽制辽”,他曾痛陈几害:一是高丽的进贡物品,皆是无用之物;二是高丽使者所至,还要接待,修饰亭馆,更加劳民伤财;三是高丽所得宋朝的赏赐,肯定要分给辽国,否则辽国就不让它来朝贡,如此就等于把我们的钱粮资助了敌人;四是高丽必为辽国所用,因为辽国挨着它近,足以制其死命,而我们宋朝就没有这个优势,所以高丽使者来到我们这里,图画山川形胜,窥测虚实, 其实是把这些情报都给了辽国,哪里还有对我们的善意?于是,宋朝与高丽之间的交往陷入低谷。

    宋徽宗即位后,宋朝与高丽的关系有所缓和,主要因为宋朝急于联合金朝和高丽夹攻辽国。故此,1122年,高丽国王王俣去世时,徽宗特派给事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等人前去吊唁,以加强与高丽的联系。当时,高丽请求“愿得能书者至国中”,希望书画能人到高丽交流,擅长书画的徐兢就被选中成为随使。

    徐兢等人出使前,宋徽宗还专门安排人为这个使团建造了两艘“神舟”,用以“震慑夷狄”,这艘大船到达高丽后,引得高丽人“倾国耸观,欢呼嘉叹”。

    1123年农历二月,徐兢等人促装治舟,准备出发。启程前,他们特地前往同文馆学习出使高丽的注意事项,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并接受皇帝抚慰。农历二月十八,一切准备就绪后,宋朝的使团起航了。

    当时,宋朝通往朝鲜半岛的海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唐朝旧路,从山东半岛的登州(现山东东部)出发,沿辽东半岛沿岸,经过鸭绿江和大洞江到达朝鲜,这条路线后来被辽朝阻断;另一条是从明州(现浙江宁波)出发,经过黑山岛,到达朝鲜半岛,这条线路正是徐兢等人出使高丽的线路。

    当时使臣出使,都必须留心当地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以及军事设置等,回来后作为重要情报上报,以供国家参考,所以很多使臣回来后写作“行程录”“奉使录”。沿路之中,徐兢也处处留心各地的山川形胜、风俗习惯等,随手记下,回国后写成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

    徐兢的书中不仅有文,还有画,所以取名为“图经”。此书仅有正本和副本两套,正本上呈给徽宗,皇帝阅后龙颜大悦,赐徐兢同进士出身,并给他升官。副本藏于家中,但靖康之难后,正本和副本一同丧失。后来,徐兢长兄徐林访得副本,可惜图已散失,徐林之子徐蕆(音同产)据此本于1167年刊刻,这是该书最早的刻本。

    记载半岛上的风土人情

    徐兢所撰写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共40卷,记载了宋朝船舶制造工艺、高丽王国接待使者的礼仪、使者所行的路线以及当时高丽国内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等。

    在徐兢的记载中,宋朝不但能够制造客舟,而且能够制造大型的“神舟”,其规模是客舟的3倍。而且在宋代,动力系统比原来有很大的改进,如书中记载了风帆的使用:“大樯(桅)高十丈,头樯高八丈。风正则张布帆五十幅,稍偏则用利蓬,左右翼张,以便风势。”这些记载表明宋代的船舶既有顺风帆,又有侧风帆、逆风帆等,除当头风以外,其余七面风都可行船,这是风帆利用水平的巨大进步。西方直到16世纪以后才能达到这个技术水平。另外,徐兢还记载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航海图的绘制、利用季风的技术、夜间导航的技术,以及宋代组织严密的船舶管理模式等。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另一个贡献是使宋朝对高丽王朝有了更多的了解。书中记载了高丽人好饮酒、信道教、男女轻合易离等风土人情, 介绍了高丽青瓷等当地手工制作,还对朝鲜半岛上儒学盛行的面貌做了描述。由此可见, 当时中原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之深。

    尽管《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如今只剩下文字,但翻开细读,眼前仍然能浮现出北宋时期中原与朝鲜半岛交往频繁的画面。正是凭借这些使者所记,人们才能找到千年丝绸之路的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一半在实物,一半在书中。

徐兢,写“高丽志”的大宋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