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文字写就的市井烟火

□ 魏陈扬 《 环球人物 》(

    高军,这个名字实在太普通了。也许是为了和他洒脱不羁的文字相匹配,他还有一个名字,更广为人知:风行水上。

    “风行水上”取自《易经》中的一句话:“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高军自己解释说:“有一天无风就无风,写不出来就不写。写作不是生活的唯一。”

    在有风行于水上的时候,他一口气写了3本,前两本《世间的盐》《快活馋》都是生活里亲切有味的东西,不稀奇,却顾盼有姿。新书《橄榄成渣》仍是一部随笔集,文字更加行云流水,在市井烟火中,写出人生天地间的流逝与唏嘘来。

    《橄榄成渣》分了5辑:第一辑写的都是市井中人,大多不得志,近于失败。写市井,很容易误入歧途,要么写得过于注重传奇性,要么就缩在胡同巷弄里出不来。高军这俩毛病都没有,他还另有一法宝,就是幽默,就因为有厚道的个性和幽默的智慧打底,再失意的人物也不凄苦了。

    他写落魄画家王展仙:“一看就知道他是个艺术家。50来岁的人,还梳着一条花白的髻,秃尾巴鹌鹑似的竖着:他早晨出门会花一个小时拾掇自己的行头。”

    他写老庆哥夫妻:“我也是第一次上他们家,他老婆长得好,虎背熊腰的!二目有威光,她看我一眼,饶我这样的铁石汉子,都心里一凛。”

    他写另一对画家夫妻:“老周的老婆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她想,老周你会画,会糟蹋东西,打量我不会呀!就你张嘴立体主义、波普主义,画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她也画,而且价格比老周的画高得多。”

    书的后面还有“在人间”“异谭”“风物绘”“一握砂”四辑。“在人间”最为妙趣横生,都是小事,但有一种“哎呀,生活真美好”的感觉。“异谭”写皖南生活,能看出《聊斋》的韵味;“风物绘”“一握砂”文章都不长,有周作人、汪曾祺的遗风,热闹豁达的文字后面,是一颗中年人的心和一双孩子的眼。

    这年头,散文写得好看不做作,还有幽默感的,实在少之又少。这种文体,年轻人写来总是不够味,大叔上手,才能油盐尽入,因为散文写来写去写的是自己——经历多了,世事的悲欢离合看得多了,心灵才会丰富通达。

    对自己的经历,高军做过简单的描述:“我是1968年生人。高一的时候因为帮一个同学打架,被学校开除了。第一份工作蛮体面的,是银行出纳,但因为数不过来钱(先天不大识数),被领导婉劝换份工作,说不然你早晚被关到白湖农场去。后改行做野外测量,一直做了5年。5年后辞职做小生意,卖过服装,开过饭店,干过装潢,摆过地摊,做过漆匠,在江苏无锡、苏州一带卖过画,杂七杂八有好几十种吧,却没有修成正果,其间没有间断画画、读书、写字……在豆瓣注册了一个账号叫‘风行水上’,大约是名字起对了,就忽然写得勤快起来。陆陆续续写到现在,一看吓一跳,怎么这么多废话!”

    他自嘲的这些“废话”集纳成了世事百态,集纳成了你我他身处的这个绝不完美,却也生机盎然的世界。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是发现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高军热爱女人、美食、画画,爱看街头热闹、爱听男女八卦。他用散文的笔法写小说,宽容、善意、幽默地看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他笔下有古风,这风,有温度也有力度,嗖嗖行于水上。

刘宇昆,写温柔的科幻小说
李洁:日俄战争被忽视了
文字写就的市井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