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德国“工业4.0教父”孔翰宁告诉本刊

智能化时代,你必须有所行动

□ 本刊驻德国特派记者 冯雪珺 《 环球人物 》(

    似乎是一夜之间,“工业4.0”概念红遍了大江南北。这个来自传统工业强国德国的舶来词,成了中国人热议的话题。然而,真正了解工业4.0前世今生的人,恐怕还不多。日前,《环球人物》记者专访了被称为“工业4.0教父”的孔翰宁教授。孔翰宁表示,工业4.0是德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数字化世界”的到来。它的具体形状,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去塑造。

    两个重要头衔

    孔翰宁现任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院院长、德国“智能服务世界”工作组联合主席。物理学家出身的孔翰宁,在过去20多年,一手打造了如今德国IT产业的全景。他有两个重要头衔,一个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爱普(SAP)股份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另一个就是工业4.0的推动者。

    孔翰宁1982年进入当时共有80名员工的SAP公司,1998年成为联合CEO,2003年成为独立掌门人,2009年离开。在前后11年的“执掌期”里,他将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员工超过5万名的IT巨头,进入世界顶级序列,并开启以服务为导向、研发软件与解决方案的时代。

    自2009年起,孔翰宁担任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院院长,在全球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将德国一步步推向世界智能化强国。作为跨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孔翰宁赢得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信任,成为其工业技术领域的首席顾问、IT行业的第一智囊,被誉为“德国工业创新驱动力之一”。

    2010年,默克尔任命孔翰宁领导“国家电力移动平台”。正是在这一平台上,工业4.0概念被首次提出。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系统等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它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你必须有所行动”

    孔翰宁告诉记者,工业4.0是一个概念,它向德国所有的企业发出一个信号:“新的工业时代已经来临,你必须有所行动。”而这个行动,就是将传统生产模式与互联网联结起来,即“互联网+工业”。“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承认‘互联网+’的无限潜力,即互联网与生活中很多事物发生关联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是物联网系统的开发,它意味着实体与虚拟的融合。”孔翰宁说。

    孔翰宁认为,工业4.0不是单纯的IT行业概念,也不是单纯要求企业设立IT部门,而是要获取完整的数据,将其存入云端或其他介质,并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将来还要从“人机对话”强化至“机机对话”。未来,全球范围内,生产运输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追溯、可恢复、可追责。“当我们以数据来掌握生产环节的全貌时,就可以找到最佳优化方案,节约资源。”

    “工业4.0描绘着这样一个场景:你将可以随时获取数据结果,形象模拟工厂中每个产品、机器,甚至是每个员工的实时情况。当你通过网络改变生产工作的变量,实际生产过程也随之发生调整。这是工业4.0完成时的理想效果。”

    这一概念与中国正在加紧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不谋而合。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而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是“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

    难点在于中小企业转型

    《环球人物》:推动工业4.0难在哪?

    孔翰宁: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调动中小型企业转型的积极性,这甚至比信息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德国工业、德国经济的坚挺,离不开这些数量庞大且成功的中小型企业。

    国际化的大型企业,已经在寻找自身发展的可行方式,但对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寻找路上仍存在不少阻力。产业升级必然牵扯到生产线设备的更换、升级期间产品周期的延长,而可以预计的盈利却没有那么快能够实现。因此必须自上而下,运用各种方法来动员这些企业。譬如告诉他们,升级将带来长期稳定的发展,也能够让他们在工业改革的大势前,免受冲击。

    《环球人物》:这些中小企业需要来自政府的哪些帮助?比如资金?

    孔翰宁:对于融资,我们没有过多的考虑。中小企业可能需要一些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但我并不认为钱能必然带来产业升级。科研才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这是中小企业需要政府资金的原因所在。但是95%的升级投资应该来自公司自身。越多的融资会导致越少的自主权,反而可能影响公司转型的步伐。

    我认为中小企业更需要的是行业互助,来自大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对此,我们正在促进大型企业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平台,大型企业放出产业升级的各种需求,即订单,由中小企业来竞争。

    《环球人物》:国外企业可以来德国搭建此类平台吗?

    孔翰宁:为什么不呢?只要他们能在德国创造工作岗位。

    《环球人物》:工业4.0意味着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会不会增加就业的难度?

    孔翰宁:确实会对就业造成影响,导致就业人数减少。我们已经与工会进行沟通,工会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但是另一方面,智能工厂并不是完全不需要人工,只是具体工作会与现在不同。他们的工作会更专注于生产计划、数据分析。而且因为高度弹性化生产,有时候在机器人或者其他设备无法进行操作时,还是需要更多的人。因此,工人会有轮班制。 

    对于就业而言,工业4.0确实会带来很多挑战,但是也会创造更好的工作机会。我们希望通过工业4.0的推广,能够实现弹性工作制,让员工能够按照自己的时间工作,使得工作和生活得到最合理的平衡。虽然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愿景,但也是我们的承诺。 

各方评说亚洲命运共同体
“足记”,文艺青年的春天
智能化时代,你必须有所行动
“互联网+”,改变未来
前沿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