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2015年第一个爆红的手机应用

“足记”,文艺青年的春天

□ 本刊记者 余驰疆 《 环球人物 》(

    3月28日晚10点,杨柳终于给《环球人物》记者回电话,一开口就道歉:“对不起,让你找了我一天。”杨柳开发的手机应用“足记”已经爆红两星期,但她和她的团队仍然每天处在警戒状态,不到晚上根本闲不下来,“因为现在服务器和产品都还不是很稳定”。

    “足记”是一款可以告诉用户某地曾拍摄过什么电影、让用户分享这些场景照片的应用,不过它真正的爆红还要归功于今年2月发布的“大片模式”功能,即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设计成电影银幕的样子,配上字幕,立马文艺范儿爆棚。这个小小的功能马上吸引了大众的注意,3月9日开始,用户迅速增加,应用制作的图片塞满了朋友圈。10天不到的时间,“足记”便登上了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首位,堪称奇迹。

    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红,36岁的杨柳受宠若惊:“我2013年才开始创业,现在的状况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跟着电影去旅行”

    在“足记”的百度百科中,有这么一段文艺的话:“没有故事的地点,终究是冰冷的。足记,带你了解脚下每一个地点的故事。”于是,“足记”的基因里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文艺”二字。在这个人人都想文艺的年代,这样的定位的确很吸引人,而文艺青年杨柳做起这样的应用,也的确是得心应手。

    从高中时代开始,杨柳就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青少年节目里做记者,“当时做学生记者也没什么报酬,主要是对编辑、文化等很喜欢”。后来因为对电影感兴趣,考大学时没有多少犹豫就选择了影视戏剧文学专业。因为是张国荣的影迷,杨柳在大学时就常混迹于张国荣的论坛,因此认识了同为“荣迷”的宇文卿,两人还一起管理张国荣纪念网站,组织策划各种线下活动,两个年轻人第一次感受到网络带来的成就感。

    2001年毕业后,杨柳做了两年的大专语文老师。之后,她进入通信领域做内容,逐渐学习到产品和运营上的知识,“那个时候我就想,以后手机会不会像电脑一样,可以用很多软件”。

    杨柳开始做手机应用是在2013年。最初,她和宇文卿一起做了个关于张国荣的应用,收到不错的反响后,她们便开始策划一个新的项目。“那时候看到有摄影师将自己的旅行地点安排在著名电影的经典场景之处,将这些场景的实拍照片与电影剧照透视重叠在一起,我觉得非常有趣,当时就想到了‘跟着电影去旅行’这个点。” 

    “每天有几千个用户就很开心了”

    杨柳和宇文卿给新方案起名为“足记”,意为“让脚步跟随电影留下痕迹”。当时杨柳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位程序员陈凯,把他拉进了团队。2014年6月,三人花了两个月做出了第一款“足记”,以定位和图片分享为主要功能,“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很粗糙的小样,我们觉得只是自己玩玩的”。

    真正让杨柳重视起这款应用的,是后来天使投资人。2014年7月,杨柳把做好的小样拿给他们看,她以“战战兢兢”形容自己的状态:“其实他们也不清楚我们在做什么,但我觉得对他们一定要诚实,不能一直吹。”杨柳把自己产品的好也说一遍,不好也说一遍,最后没想到居然拿到了250万,“可能他们觉得我们比较实在”。

    拿到资金后的杨柳给了自己4个月,要完成从招募人才到产品开发的所有工作。杨柳招募的第一人,是豆瓣名人Fomalhaut,她曾做过根据英剧《神探夏洛克》按图索骥的伦敦旅游指南,在网上流传很广。之后,杨柳又招募了几位程序员,整个团队挤在上海静安区的创客中心。

    去年12月,“足记”全新版本正式上线,不过没有获得很大关注,有投资人这样评价这款产品:“把影视和旅游文化做了跨行业整合,针对的受众群体相对高端,但这两个交叉行业的用户基数小,注定不会吸引很多用户。”

    “那个时候每天有几千个用户就会很开心了。”正当杨柳苦恼之际,Fomalhaut的一次无心之举,给了杨柳灵感:“当时她给大家拍了一张照片,自己做成了电影的感觉,我觉得这种效果是大家都需要的,回去就立马让程序员做了出来,没想到在软件上推出来后一下子就火了。”

    “恐怖”的一星期

    今年2月7日,“足记”的“大片模式”正式推出,当时“足记”的用户还不到2万。但从3月9日起,用户量突然暴增,日增长量达到50万。“很显然,我们的服务器和技术还跟不上。”杨柳甚至用“恐怖”来形容爆红后的那一星期。

    因为爆红来得太突然,“足记”的底层架构没能承受住用户的疯狂激增,应用软件不断出现服务器崩溃、全线串号、不能注册、频繁闪退等问题。3月9日开始的那一周,杨柳和她的团队几乎是没日没夜地补救,“那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杨柳说,当时创客中心的其他团队会来帮助他们,还有许多云服务商主动找上门来。讲到那个星期,杨柳一方面是恐惧,另一方面是感激,“没有他们,我们很难熬过去”。

    很多人担心与当初的“脸萌”一样,“足记”不过是应用市场上又一个昙花一现的产品,但杨柳很有信心:“大片模式的火爆应该持续不了多久,要保持高留存度,最关键的还是有东西可以让用户沉淀下来,并且符合用户的基本习惯,能够产生社交属性。”

    现在的杨柳,除了每天应付日常的维护和时不时出现的服务器问题,还得忙于接待蜂拥而至的投资人和参观者。其中最令杨柳印象深刻的,是3月26日上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调研时对杨柳的鼓励:“他让我们坚持创新、坚持梦想,我们觉得非常受鼓舞,我还邀请他拍了一张大片。”

    杨柳计划,把“足记”的重点放在社交属性上。她希望,“足记”能带来的不仅仅是“大片”,还能让社交变得更加文艺。

    创业点评:《创业家》总编辑牛文文曾说,只要100万的粉丝和用户,就可以成就一个价值30亿到100亿的公司。创业已经告别了满足大众的时代,不再需要海量用户,只要满足某个群体的某种需求,就可以找到空间。“文艺”确实小众,但谁说小众就没有市场?只要找准这个群体的“痛点”,就能迎来自己的“爆点”。

各方评说亚洲命运共同体
“足记”,文艺青年的春天
智能化时代,你必须有所行动
“互联网+”,改变未来
前沿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