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在德累斯顿逛圣诞集市

美食、美酒和音乐,共同抚慰着这座二战后重生的文化名城

□ 周晨华 《 环球人物 》(

    我所见的德国是一个矛盾的国家,比如这里的人以理性规矩著称,却创作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比如这里的食物制作工艺非常简单,但是家家户户的厨房却都能开个厨具展。而最大的矛盾,则集中在德累斯顿。

    照理说德累斯顿应该是一座悲情的城市,这座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文化名城,曾在二战中被夷为平地。因此来这里之前,我想象中的德累斯顿总带有一丝惆怅。但是,当我看见满城的巴洛克风情建筑时,那种浓郁的享乐主义式浪漫让我完全忘记了曾经的悲情。

    圣诞节前的德累斯顿,更是一座欢乐的城市。夜幕降临,从圣十字教堂俯瞰,蜿蜒的易北河在德累斯顿缓缓回头,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回弯,把老城区拥入怀中。老城的古典建筑流光溢彩,而整座城市最耀眼的那一部分,就是正被热气团团围住的圣诞果脯蛋糕集市。

    传说中老鼠的礼物

    作为欧洲最早的圣诞市场,圣诞果脯蛋糕集市原先是15世纪时开设在老城区中心广场的一个自由集市,因大部分妇女在此出售果脯蛋糕而得名。历经500多年传承,圣诞果脯蛋糕集市已经从中心广场延伸至易北河对岸的主街,聚集了超过250个流动摊位,从早上10点一直开到晚上9点。

    今年正好是德累斯顿第580届圣诞果脯蛋糕集市,整个活动从11月27日持续到12月24日平安夜,近4个礼拜的热闹集市,俨然成了一场全城狂欢。绕过布拉格大街上那些挂满彩灯装饰的百货商店,霓虹闪烁的集市赫然展现在眼前,往日静谧的中心广场,如今人们穿梭往来,摩肩擦踵。

    走进集市,最先迎接我的是扑鼻而来的酒香。集市内每隔10米就有一个装饰各异的小酒屋,出售着仅在圣诞集市期间才会供应的一种含有丁香、肉桂等香料的热红酒。虽然这种酒口味酸甜,有点像果汁,但其实度数不低,酒量不好的人一杯下肚,难免微醺。在寒冷的圣诞节,德国人最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在集市上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红酒,再配上他们的传统美食──面包夹烤肠,随意地坐在露天餐台旁,聊聊彼此近况和眼下的圣诞计划。

    穿梭于并不宽敞的商铺和摊位之间,最常见到的特产就是为这圣诞集市“冠名”的果脯蛋糕了,它在德国可是大受欢迎的传统节日美食。这些蛋糕均由秘制配方经传统工艺烘制而成,蛋糕面覆盖着一层雪白色的糖霜,里面包裹着许多葡萄干、杏仁之类的果脯。圣诞果脯蛋糕虽然名为蛋糕,可掂在手里感觉密度着实不小,所以在德累斯顿的中国留学生经常将它戏称作“洋切糕”。

    走进一家蛋糕铺,卖蛋糕的老板娘是个非常热情的本地人,她告诉我,传说最初果脯蛋糕是老鼠的礼物:每到圣诞节,好心的老鼠就会窜到医院、教堂和穷苦人家里,把自己的面包、坚果和蛋糕分发给那些在平安夜食不果腹的穷病之人。也许是因为对这种慷慨心存感恩,这座城市的人一直都保持着在圣诞节制作果脯蛋糕的传统,“以前,我们的蛋糕制作都有明确的规定,可是现在一到了圣诞节大家就开始赶工,许多粗制滥造也就出来了。不过我的蛋糕从来都是纯手工制作,机器做出来的就是不好吃。”老板娘对于“古法”非常推崇,其实,大多数德累斯顿人和她一样,对传统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眷恋。

    思乡的集市

    圣诞集市绝对是儿童的天堂。集市中央是一座小型的旋转木马,旁边站满等待的小朋友。木马附近有一座木屋式的圣诞节倒数日历,每天都会聚集着许多小孩,圣诞老人会和孩子们一起,依次打开代表当天日期的小门,里面装满了圣诞礼物。我站在日历前也试图向圣诞老人索要礼物,不过他拍拍我的手说:“大人没有礼物哦!”旁边的小孩一下子全都笑了。

    一个小男孩一手拿着烤肠,一手拖着自己的母亲跑到一家手工艺摊位前,直愣愣地盯着一个黑色的小人偶。母亲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而是抱着他走向了集市中间一个一模一样的大型人偶说:“看!这有个更大的。”这个黑色的人偶就是德累斯顿圣诞集市的“吉祥物”——李子烟囱工。它的原型是一个7岁的小孩,穿着一件黑色的披风,手持扫帚,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爬进烟囱打扫。19世纪时,德累斯顿的穷人都会用烤黑的李子制作这种人偶,到了圣诞节,孩子们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在圣诞集市的摊位间穿行,叫卖李子烟囱工,这种现象最终在1919年被严令禁止了。现在,集市上仍然有现场教授制作“李子烟囱工”的作坊,挤满了小孩和游客。

    集市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家店铺里士兵造型的胡桃夹子,老板告诉我,这些胡桃夹子都来自“思乡的集市”。原来在1937年,德累斯顿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思乡的圣诞果脯蛋糕集市”,其中出售的工艺品都是按照地方志和工艺书上记载的模样制造的,因此,如今人们仍会把正宗的传统手工艺品称为来自“思乡的集市”。

    一砖一瓦岁月之痕

    在集市不远处,是刚刚修缮好的圣母大教堂。这座始建于1726年的巴洛克式教堂有当时世界上最美的屋顶和最佳的声音效果,200多年来一直都是德累斯顿人的骄傲。在二战后期德累斯顿大轰炸中,这座教堂没能幸免。2005年,圣母大教堂重建基本完成,43%的建筑材料是德累斯顿人从废墟中拣选出来的。因此虽然是重建的,但教堂仍透露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

    为什么要如此精细地重新还原古建筑的面貌?我身边的德国朋友回答说:“因为这座城市的人民很长情。”如今,德累斯顿因为众多修复完好的古建筑被誉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一扭头,我看到身边一位老妇人正在凝视着另一座还在重建中的教堂,那里也许曾是她祷告过的地方吧。眼前的这幅场景给我带来一丝淡淡的哀伤。突然,耳边传来了轻缓而喜悦的曲调,我知道圣诞音乐会开始了。

    每年的圣诞音乐会总是和集市一起举行,每到此时,整座城市的教堂、学校、集市都沉浸在美妙祥和的音乐海洋中。几百年来,音乐也是德累斯顿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化符号,许多著名歌剧比如瓦格纳的《黎恩济》、施特劳斯的《莎乐美》都曾在这里首演。每到圣诞节,圣母大教堂内就会举行高水准的音乐会和管风琴演奏;圣十字教堂则以圣诞歌曲、清唱剧为主要庆祝方式;而圣诞集市则会播放最流行的歌曲或者是传统庆祝歌曲。

    在埃米尔·路德维希的著作《德国人》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在德国人的性格中,在秩序中有幻想,在精确中有魅力,二者在音乐中得到了统一,为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可见,音乐的影响力对德国人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事实上,德累斯顿经历过的大轰炸也和音乐有关。

    1945年情人节前夕,在德累斯顿2000米的上空,战斗机飞行员在不断盘旋。德国的空防部队越来越难以确定英国与美国轰炸部队的行程与目标,德军飞行员们希望能从地面接收到飞往准确目的地的命令。这时,地面侦察站突然转播了电台的一个节目——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中的一段华尔兹舞曲,这些有着良好音乐素养的飞行员便想当然地确定了目的地所在——维也纳,那座为《玫瑰骑士》提供背景的城市。然而,等到终于要接近维也纳上空时,才有人反应过来:德累斯顿才是真正的目的地,因为 1911年1月26日《玫瑰骑士》的首次公演就在这里!当德军飞行员匆忙赶回德累斯顿时,一切都为时已晚,德累斯顿已被轰炸得面目全非。

    战争让德累斯顿一片狼藉,但是战后人们并没有急于在废墟上修建新的城市,而是根据历史记录和影像重新复制修建了原有的建筑。现在我们看到的老建筑上黑色的部分,都是市民从废墟里挖出来的旧碎片,它们就像一道道美丽的疤痕,提醒着这座城市的人民:正视历史,热爱生活。

    在这个温暖的冬夜,教堂里飘出的音乐就像一首动听的情歌,抚慰德累斯顿悲伤的历史,给这里的人带来了无尽的安宁。

    我坐在圣母大教堂中,听着唱诗班歌手以清泉般清澈的嗓音唱着圣诞颂歌,对这座城市的敬意油然而生。德累斯顿的伟大在于它面临重生的机会时,放弃了建造最现代化的建筑,而是让历史回归到了原位——因为这座城市的人们热爱他们的历史,热爱一砖一瓦上镌刻的岁月之痕。

    百年来,这里的集市没有改变,蛋糕没有改变,胡桃夹子也没有改变,这个“长情”的城市告诉我,历史就是故乡。

在德累斯顿逛圣诞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