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经济案件中,调查如同收网,企业大老板通常是最晚被带走的那个。而对于华润集团案来说,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出事”似乎只是拉网的开始——自从他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于4月17日晚被调查之后,华润集团已有多名高管步其后尘。而最近的一位,就是集团旗下的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总裁王玉军——8月26日晚,华润电力发布公告,证实王玉军被江苏省有关检察机关立案调查,已暂停总裁一职。一位消息人士对媒体表示:“宋林为了自救已经不计代价。”随着案件脉络逐渐清晰,宋林及其背后的巨大关系网和利益链条也开始浮出水面。
超高溢价收购案
这场反腐风暴源自一位媒体记者的举报信。4月15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王文志在其微博上贴出了一封举报信,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宋林涉嫌贪腐。两天后宋林被调查,利益链条由此初露端倪。几天后,华润置地原董事会副主席王宏琨“因个人健康理由”辞职,并于25日传出被带走调查的消息;4月24日,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原首席执行官吴丁涉嫌违纪违法被带走调查。此后4个月中,香港中旅集团原副董事长、华润电力原董事长王帅廷,华润集团原协同办主任张春,华润集团原审计总监黄道国相继被带走,接受组织调查,紧接着又是王玉军。一张以宋林为中心的华润关系网,已经清晰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这张网是如何连接起来,利益又是怎样在其中被输送、消化的,成为了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王文志举报内容的焦点,集中在2010年前后那场被诟病已久的华润电力对山西金业集团的高溢价收购案上。信中称,华润电力“在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的直接指示下”,“以不可思议的高价收购金业集团资产”。而这场收购案的主角,除了华润高管外,还有两位名声在外的富豪——山西前首富张新明和“7000万嫁女”的富豪邢利斌。
8月4日,在老友邢利斌被带走近5个月之后,张新明也被带走调查,他正是华润当初高价收购的金业集团的董事长。1998年,张新明创办了山西金业物贸有限公司,背靠能源这棵大树,日进斗金,在2005年荣登山西首富。但之后,嗜赌如命的张新明欠债累累。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煤炭行业遭遇寒冬,金业集团爆发危机,张新明开始运作借壳上市。2009年9月,金业集团与同煤集团签订重组协议。
但在2010年1月,同煤集团、金业集团、华润电力签署了“三方协议”,同煤集团退出重组。很快,华润集团在宋林的授意下迅速提前支付了81亿元收购金。同年2月9日,华润电力旗下公司华润联盛、中信信托与金业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太原华润煤业有限公司。3个月后,华润电力又作价117亿元收购了该公司。据媒体披露,华润在山西的合伙人之一、华润联盛的股东邢利斌是此次收购的中间人之一。
金业集团曾经以10亿元作价上市,以失败告终,而最后华润电力竟然以100多亿的价格对其进行收购。在金业集团两个矿的探矿权勘察许可证失效的情况下,这样的高溢价收购引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王文志的举报信称,此次交易造成了数十亿元国有资产的流失。
为何会出现超高溢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金占明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根源是产权不明晰问题。“国企是全民所有,反而没人能监管得了。”
被打通的决策链条
金占明表示,国企窝案形成的前提,是打通决策链条。“国企的决策链条环环相扣,要用不正常的手段进行收购,要经过董事会、监事会、审计部门等程序,其中任何一关能真正把住,都不可能犯案,所以需要层层打通。比如有2000万的回扣,有些人可能自己拿1000万,剩下1000万用来收买同僚和部下。”另外,为了增加调查难度,作案人通常会采用很长的决策链条,把贪腐问题变成工作不认真的责任。华润窝案正是如此。
据另一位举报人透露,早在2010年,华润内部人士就进行过举报。当时国家审计署对华润项目做过审计,掌握了相关证据,“但被高层强制压下来了”。
8月25日有媒体爆出,华润集团原审计总监黄道国已被带走调查。知情人士透露:“这应该与前几年黄非法获取审计署对华润的审计报告有关。他获取报告后给了宋林,宋林让华润煤业给审计署太原特派办做工作,消除隐患。”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查阅涉案高管的简历时发现,目前被带走调查的7位华润高管,在并购案发生的2009年、2010年前后,都处在与事件相关的关键位置上。比如2009年,张春成为华润电力发展部总经理,并在收购案之后升任总监;同年6月,原任镇江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玉军被调至华润电力担任执行副总,辅助当时的总经理王帅廷,并在收购案之后晋升为执行总裁。
华润内部人士对媒体透露,二人与宋林关系匪浅。“张春是宋林一手提拔上来的。”2013年7月宋林第一次被举报时,张春曾在企业内刊《华润》杂志上撰文声援宋林,并因此获得了华润集团2013年的“董事长奖”。
此外,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华润金融控股原首席执行官吴丁、华润电力原董事长王帅廷,这二人和宋林一起,在金业收购案中占据了决策位置。尤其是吴丁,在任职履历上与宋林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人都曾担任汉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也都曾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层。2011年5月,吴丁开始担任华润金融首席执行官一职,而“金融平台”正是宋林执掌华润时期最重要的企业战略之一。
至于曾是华润电力领军人物的王帅廷,与宋林的关系也颇耐人寻味。华润电力的底子是1994年成立的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而徐州人王帅廷曾是该公司彭城项目的主要负责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王帅廷预测未来中国的电力需求必然有极大增长,于是撰写研究报告,建议华润扩展电力业务,获得时任华润副总的宋林的大力支持,并于2001年8月成立了华润电力公司,由王帅廷任总经理。
“不能让一把手说了算”
华润窝案带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国企和央企正处于转型期,如何才能对其实施有效监督?对此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小武的观点是,监督国有企业的前提,是要明确其社会定位。“公民对国企有所有权,虽然这个概念很抽象,但法理上是存在的,纳税人和国企有一定的权责关系在里面。然而,国企又是国资委的下属企业,那么它应该由谁来监督?还不明确。目前来看,都是媒体揭发腐败。这属于社会监督,是不是应该出台一个相关的法规,让社会监督国有企业?”
具体到这起由一把手牵出的国企窝案,胡小武认为,直接原因还是一把手权力太大。“国有企业是代理政府管理和运营国有资产,但目前的状况是,企业只代理了权利,导致一把手可以为所欲为。一些人经常痛骂腐败,但当他们自己掌权的时候,也会照样腐败。说到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利益重新分配时要有监督,不要让一把手说了算。”
而对于窝案“一抓一连串”的现象,胡小武认为,其原因也是由于管理层之间只建立起了利益链而没有建立责任链。他建议:首先要实行领导人终身责任制。第二,由于企业现在选择管理层不是靠选举,而是领导提拔,所以一把手要承担选人用人的连带责任和监督责任。第三,要建立引咎辞职机制,下面出了事,一把手在必要时应该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