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当过律师创过业,不善管人没条理

阿灵顿,聊天聊出最赚钱博客

江明 《 环球人物 》(

    自媒体时代的互联网写手,都盼望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为迈克尔?阿灵顿(下文称阿灵顿)。他在2005年创办了“最赚钱的科技博客”泰科奇(TechCrunch),如今,43岁的他身家1500万美元(1美元约合6.2元人民币)。博客每月收入达到50万至80万美元,有超过1200万独立访客,每月访问量超过3700万人次。

    在黑乎乎的“洞穴”里卖新闻

    阿灵顿本该是个精英律师,但他显然对创业比执业更有兴趣。1995年,他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加入了美国著名的美迈斯律师事务所,没干几年就投身到硅谷的创业潮中。起初,他加入了一家名为“真实姓名”的创业公司,但很快就失败了。随后,他参与创办了一个网络支付公司,后来以3200万美元卖掉。他既得意又含蓄地说:“我也没赚多少钱,只不过能买辆保时捷。”此后,他还参与创办过一系列企业,担任过一些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

    泰科奇的诞生,正是缘于阿灵顿想把自己的创业经验和研究心得在网上分享。去过阿灵顿家的人都说,他的家一点不像个律师之家,完全是个科技宅男的“洞穴”。房间窗帘紧闭,黑乎乎的,只有两个24寸的电脑屏幕是亮的,一个屏幕上是他写的文章,另一个上面是他查的资料;同时,摇滚乐放得震耳欲聋。“我喜欢黑暗,这样不会分心;我喜欢深夜工作,这样没有干扰;我也喜欢边写作边听那些有力度的音乐。”

    阿灵顿就在“洞穴”里没日没夜地打电话、挖新闻、讲故事。每天起床后他就坐到电脑旁,在电子邮件中搜索突发新闻的素材。要是遇到重大新闻,他马上兴奋起来,拿起电话就打给相关的公司。等把事情处理完,他会去冲个澡,换上衣服出门遛狗,他有两条拉布拉多犬,一条巧克力色,一条黄色——他称它们为“我最好的朋友”,每天,他都会先喂饱了狗,然后再给自己找食。

    像很多宅男一样,阿灵顿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日子过得颠三倒四。只有一件事随时都能让他从床上蹦起来,那就是突发新闻。他说:“要是有短信告诉我,某件大事居然还没报道,我马上就能起来。”他的习惯是醒了就干活,干到疲惫不堪就去睡觉,睡几个小时又醒来,继续干活。但不管几点睡,他睡前都要看几页书,他最喜欢的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不规律的生活让他疲惫不堪,也让他长了一身膘:创办泰科奇博客之后的数年,他胖了20多公斤。

    和他的体重一起增长的是博客的点击量。2005年6月开设博客时,他还在运营另一家创业公司,写博客只是业余爱好。他写文章是快手,两三个小时就能写完一篇,最初,他每天都要发好几篇文章。没报酬,但有回复,这让他对写博客越来越沉迷。“写博客的第三天,我收到第一条评论。后来,人们开始订阅我的博客,每天这个数字都会增加,这是对我最大的回报。”阿灵顿最喜欢的就是看评论,看到一些有深度的评论时,他就会积极跟进。开张一年后,他的博客每月点击量就达到数百万。

    开派对,拉圈子,挖猛料

    阿灵顿的博客这么火爆,当然是有原因的。他做的其实是科技圈的内幕新闻,有很多独家猛料。比如2006年10月,阿灵顿首先报道了谷歌收购优图博的消息,一炮打响。《连线》《福布斯》等杂志将他称为互联网界最有影响的人之一,《时代》杂志也将其列为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对此,他曾得意地说:“我们报道的重大新闻比所有其他科技媒体加在一起的还多,而且不是子虚乌有,也不是二手货。”

    阿灵顿这些内幕消息,来自他的派对。2005年,阿灵顿搬到高科技公司云集的帕罗阿多,开始在家里开派对。第一次,来了10个人,大家一起吃他做的肉排,畅饮啤酒和威士忌,闹到凌晨4点。两个星期以后,他又搞了一次派对,来了20多个人。后来,派对来的人越来越多,几十人,几百人。那些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们在他家后院喝喝酒,抽抽烟,神侃一通,玩累了就倒在沙发上睡觉。阿灵顿在派对上认识了很多人,搞到了很多消息。

    不过现在,他已经不在家搞派对了,因为人太多,弄得垃圾满地。但这个派对的传统坚持了下去,还变成了科技界最大、最知名的聚会之一,参加者数以千计,并将创新者访谈与创业公司竞赛结合到了一起。现在,他们每年要办几次大型聚会,小型聚会每个月都有。

    “硅谷的人没我不熟悉的。”阿灵顿敢拍着胸脯这么说。白天,他有一半时间在和报料人聊天。不过,他很注意保护报料人的利益。有时候,他拿到了一个公司即将被收购的独家消息,但报料人希望他等一等,因为马上报道可能会让交易泡汤。通常他都会尊重报料人的意见——传统的美国新闻界可不会这么做。阿灵顿直言不讳说,推迟报道虽然会因此失去一点突发新闻价值,但可以建立信任。“如果人们不相信你,他们以后就不会报料给你了。”

    当然,阿灵顿还有个最大的优势:他喜欢自己的报道对象。“在我心里,硅谷的创业者就是摇滚明星。很多失败的创业者本来都能找一份会计师、律师之类的好工作,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但他们却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走上创业之路。这些失败者和成功者一样,都非常有意思。”正因为他对创业者的尊重和了解,才让他写出的硅谷人和事与众不同。在他眼里,那些连房租都付不出的创业公司,很可能就是下一个谷歌。

    是好记者,不是好高管

    阿灵顿有法学学位,却没有当律师所需的冷静。他做大了一个自媒体,却没有当老板的那种手腕。命运注定了他就是一个好记者,也只能是个好记者。这一点,他自己也看得明白,“我喜欢写作,但向来不擅长管理。而且,我很情绪化。”比如,他不喜欢唱片公司,觉得他们总在利用媒体;他也不喜欢企业的公关人员,有事总是直接去找公司的CEO谈。“我讨厌他们约我吃吃喝喝,太浪费时间。如果有时间,我会跟我的朋友和家人在一起。”

    泰科奇在创办后的第二年,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博客,而变成了一家独立的科技新闻网站,致力于记录创业公司、评测互联网新产品以及报道突发科技新闻。现在,泰科奇有40名员工,包括阿灵顿在内。而不善于经营企业、管理团队的阿灵顿,给他自己以及泰科奇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阿灵顿说:“我性格内向,喜欢独处,这让我有点深居简出。越是这样,人们越可能认为我狂妄自大。”有人开始讨厌他,议论他对创业公司厚此薄彼,到后来,甚至有人在会议上朝他吐唾沫,他还收到“死亡威胁”,吓得他只好请保镖24小时保护自己和父母,连办公室都关了,跑到夏威夷躲了一个月。

    阿灵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干脆把管理权交了出去。2007年,他聘请资深媒体人士哈尔德担任CEO,另一位媒体人士施恩菲尔德管理编辑团队。除了会对好的文章提出表扬外,他把日常管理工作都交给了两人。他们从不开会,只是每周通过网络谈几次话。

    泰科奇越做越大,在网站之外,如今又有了一个关于创业公司、人物和投资者的开放数据库。从2011年开始,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和中国北京等地举办年度会议,组织各种活动。而阿灵顿则继续乐此不疲地写着他的博客,对他来说,显然这比什么都更有趣。

改革要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
童增:我们追讨的是文物,更是尊严
阿灵顿,聊天聊出最赚钱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