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一架飞机掠过一片荒漠,飞行员正在和队友通话。下一秒,镜头切换:一张地形图出现在屏幕上,画面外,响起一句句口令声……当你正在好奇这是哪部好莱坞大制作的预告片时,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这不是科幻片,这是我们每天的工作。”接着美国空军的标志出现了。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吗?这是美国的征兵广告片。
1973年,美国全面实行志愿兵役制;1999年,入伍人数达到最低点……面对征兵越来越难的境况,军方开始与顶级广告公司合作,耗费巨资拍摄征兵广告。2003年,国防部投入5.92亿美元(1美元约合6.2元人民币)在征兵广告上。2005年,美国陆军与广告巨头IPG集团签订了长达5年共13.5亿美元的合同,邀请好莱坞导演参与制作。
每部征兵广告都有自己的主题,有的强调“强大”——想获得荣誉感、提升能力、发掘潜能、变得更智慧吗?“穿上陆军军服就可以,加入陆军就能使你强大”;有的强调“精英化”——海军陆战队光辉的历史和特殊的训练场景是否令你热血沸腾?“只有少数人才能赢得这项荣誉”;还有的强调“国际化”——“地球70%的面积被水覆盖,80%的人类生存在海洋附近,而美国海军在海上100%坚守”。
别以为美国征兵广告仅仅是向好莱坞取经,反过来,这种军队色彩也深深地影响了好莱坞。早在1927年,军方协助拍摄了电影《翼》,这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战争片,还荣获第一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二战后,美国的国防部、海军、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都设立了电影联络处,这些联络处在好莱坞大片的制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军方会以优惠价格,为大片提供坦克、直升机、核潜艇、航母等设备,以及基地和战斗人员等。作为回报,军方有权修改剧本,以塑造军方正面形象,因为这能起到推动征兵的效果。
1986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壮志凌云》就是最典型的征兵电影——风华正茂的飞行员、靓丽的F—14战斗机、温柔美丽的情人、亲密无间的战友、霸气的航母、激烈的空战、时髦的语言……这一切无不令年轻人心潮澎湃。军方甚至在一些上映《壮志凌云》的电影院设立征兵点。有年轻人看完电影出来后激动地说:“我在哪里报名?”按照军方的说法,电影上映后,海军航空兵的入伍人数增加了500%。
2012年上映的《勇者行动》也可以看做是一部征兵电影。影片根据海豹突击队的真实故事改编,其中解救人质、抓捕恐怖分子的过程都是由部队撰写、设计的。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导演迈克尔?贝和军方有过多次愉快的合作。军方对《变形金刚》的赞助是空前的,仅在一部中就出现了12种飞行器,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四大军种悉数亮相,有些场景甚至就在五角大楼内拍摄。就连片中机器人、无人机的运用,也与军队主推人工智能的主旨相一致。
除了广告和电影,美国军方还推出相关的电子游戏和漫画书,在社交网站上建立主页,发布士兵们的照片和个人故事,并推出介绍军事知识的应用软件……为了拉近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美国军方真可谓煞费苦心。近几年的征兵目标都圆满实现,对花了大钱的军方来说,也算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