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4日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西方7国首脑见缝插针举行紧急会议,一致决定暂时剔除俄罗斯的八国集团(G8)成员国资格,直到后者“在乌克兰问题上改变立场”,并取消原定6月召开的索契G8峰会,代之以9月的布鲁塞尔G7峰会,下一步还将考虑针对俄罗斯进行新的制裁。
G7对俄罗斯的决绝态度,究竟意味着什么?
法国《费加罗报》援引一位该国外交人士的话称,G7排斥俄罗斯的理由,并非全因乌克兰问题,“G8是个价值观的组合,俄罗斯如今已不适合”。
有观察家指出,G8从一开始就带有“勉强凑合”的色彩:当初,俄罗斯正经历后苏联时代经济滑坡的阵痛,经济实力和G7差距巨大,但欧美先前想对俄罗斯的“民主化”给予褒奖,体现在价值观上是“自己人”,就在形式上承认它是工业化国家。后来又希望把“普京的俄罗斯”约束在G8“金笼子”里,以免这头“北极熊”到处乱撞。俄罗斯方面,认为得到西方世界的承认和接纳,有利于彰显其“顶级大国”的形象,自然是乐而为之。而实际上,不论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还是本应成为“硬指标”的经济数据,G8都是不折不扣的是“G7+1”。
所以,在很多G8峰会场合,常出现G7为一头,俄罗斯为另一头的局面。由于立场大相径庭,G7领导人和普京的会谈基本很难达成共识。
那么,西方国家是否打算彻底将俄罗斯赶出G8?
很难说。在许多西方政治家看来,让俄罗斯继续待在G8里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至少可以令普京投鼠忌器——为保“大国形象”和争得更多利益,而迁就一些“G8规矩”;G7里多数是欧洲国家,对俄罗斯有“天然气依赖症”。彻底剔除俄罗斯,估计这些国家还都没想出解决的办法。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并非真如表现的那样硬气,对G8成员国资格“无所谓”。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极不合理,对石油天然气出口的依赖一直很重。普京的高支持率,其底气在于自1998年起逐步积累的、超过5000亿美元的“石油红利”,一旦丧失G8资格,这份“红利”能否维持就很难说了。所以,俄官方极力淡化这件事,这也恰恰表明他们对G8成员国身份的重视。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使各成员国不愿让G8彻底破裂,那就是G20的“威胁”。
几年前,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新兴国家的崛起,旨在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重演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G20诞生了,并在经济领域日渐取代了G8的地位。G20代表全球人口2/3和GDP总量90%,显然更具代表性。不过G20是个没有常设机构、成员又太多的组织,效率很成问题。所以,一些机构就在讨论,能否改革G8,创立一个比G8更具代表性,又比G20更高效的讨论平台。高盛集团曾经构想,组建一个G14,即G8加上巴西、印度、中国、墨西哥、南非、沙特等国,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讨论一般问题;另在G14中再挑选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组成G4,集中讨论最重大问题。这样,就可以兼顾代表性和效率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建议剔除部分“不称职G7成员国”,以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取而代之。
不论G8如何“改革”,都会让很多国家产生担忧。一些新兴国家的加入,会让西方大国担心减弱主导权和话语权;而新兴国家也认为加入它势必会丢弃发展中国家身份带来的便利,并负担起“发达国家”的国际义务,有些“虚不受补”。另外,此次G8剔除俄罗斯,理由是“价值观不同”,这也会让一些新兴国家多些思考:自己日后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俄罗斯——先陪太子读书,然后一言不合又被“开除留校察看”。
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预测,如今还能占到世界经济总规模44%的G8“富人俱乐部”,到2030年将下降到31%,而G20中另外12个非G8成员,同比则将由39%提升至51%。面对这些不以自己意志发展的问题和自身的利益,相信不论是G7还是俄罗斯,都会慎重考虑下一步的分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