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书籍,是窥探人类心灵的窗口之一。一个人看什么书,往往最能反映他特定时期内心的想法。摆放在国家元首床头柜上的书,也是一样。它们能让元首们放松心情、逃离烦心事或是得到灵感,甚至还能影响他们应对国内外危机和挑战的方式方法。
流行文学中读政治
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度被认为是战后美国历届总统中最爱读书的一个。并且,与往届美国总统饱览历史类书籍和人物传记不同,奥巴马偏好文学,而且大多都是流行、畅销书。
2010年6月28日,美国联邦司法部门指控11名在美国从事情报工作的俄罗斯间谍,一时间美俄间谍大战闹得沸沸扬扬。有媒体报道,同一时期奥巴马正在读热门谍战小说《红麻雀》。这是一部以普京主政的俄罗斯为背景的间谍惊悚小说,描述了中情局特工与俄罗斯联邦调查局情报人员之间的谍战。作者马修斯曾在中情局工作33年,他笑言:“你肯定会以为,在每天看完内参后,奥巴马最不想读的东西就是间谍小说了。”但《红麻雀》成功登上奥巴马读书清单。美国媒体分析认为,相比于白宫办公桌上那些满是图表和数据的文件,这部小说或许能让奥巴马对情报工作形成更深切的感性认识。
奥巴马还喜欢看描写移民生活的小说,其中一本是日裔美国女作家朱丽的《阁楼里的佛》。书中讲述了一位日本女性作为“移民新娘”被带到美国,结果全家在二战期间被定性为敌国侨民,身陷集中营的故事。美国是个移民大国,奥巴马或许是想通过阅读来了解外来者的艰难处境。奥巴马选择的另一本移民小说是《低地》,这本书的主角是来自印度的兄弟俩,一个去美国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另一个在祖国投身政治。《低地》作者说,父亲来自肯尼亚、母亲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奥巴马,可能联想到了自己同样复杂的人生经历。
2013年感恩节,奥巴马又带着两个女儿萨沙和玛丽亚光顾了华盛顿特区的一家书店。半个小时后,他们满载着21本书离开。除了买给女儿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购书清单中有一部以俄罗斯联邦领土车臣为背景的小说《生命如不朽繁星》。有媒体推测,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让车臣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位置,奥巴马可能是在探索种族冲突的根源,思考如何在美俄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做出外交决策。
这次的购书清单,还包括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作《追风筝的人》。本书讲述了阿富汗两兄弟的动人故事,同时也展现了阿富汗从苏联入侵前一直到今天的变化,以及阿富汗人苦难的命运。2013年年初,美国政府宣布将于2014年年底撤回所有驻阿富汗美军。《追风筝的人》作为奥巴马在最后撤兵前挑选的读物,一定也给了他不少决策上的启示。
阅读习惯影响性格
一贯以硬汉形象示人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有自己的读书偏好。早在2000年,普京接受《巴黎竞赛画报》采访时就透露,在俄罗斯文坛他推崇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少年时代曾一度痴迷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读大仲马全集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喜欢歌德,还坦言对莱茵河女神罗蕾莱的形象念念不忘,大概是拜读过海涅的著名诗篇《罗蕾莱之歌》。
除此之外,普京对海明威情有独钟。2011年5月,普京对美国杂志《户外生活》的记者说,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对他个人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海明威的作品,也许更多人喜欢《非洲绿山》,但我喜欢的是《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以及《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中与大自然搏斗的老渔夫、《丧钟为谁而鸣》中坚强忠贞的女主角玛利亚、《永别了,武器!》中对爱情无限执着的天使女人凯瑟琳……这些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着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性格,普京打不垮的“硬汉”形象也与之契合。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的保守性格也与她读的书有关。默克尔曾说过,对她影响最大的书是《圣经》,声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以《圣经》为标尺。比如,《圣经》新约中耶稣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强调宗教与政治互不干预,默克尔深受其影响。在外交政策上,德国对很多在宗教政策上有不同意见的国家,都持保守态度。有政治分析家认为,默克尔出生在东德一个宗教气息很浓的家庭,父亲是位新教牧师。这让她自幼深受基督教精神的影响,并视《圣经》为人生指南。
“斗士”们的精神食粮
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虽为军人出身,却博览群书。他的书架上摆放着不少军事或者游击队领导人的著作,包括委内瑞拉独立之父西蒙·玻利瓦尔、拿破仑、切·格瓦拉和毛泽东。
2009年4月,在第五届美洲国家峰会上,查韦斯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赠送了《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这是乌拉圭著名记者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经典著作。在书中,作者分析了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通过自由贸易、贷款和铁路扼杀拉丁美洲民族工业的现状,因此,反美主义者查韦斯成为这本书在拉丁美洲千千万万热情的读者之一。在有“死对头”美国的外交场合,他挑中这本反新殖民主义的书作为礼物送出,足以显示此书对他的重要影响。
作为“反美斗士”,查韦斯的书单上还有电影人迈克·摩尔的《小子,我的国家哪儿去了?》。迈克·摩尔因拍摄反对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电影《华氏911》闻名。《小子,我的国家哪儿去了?》也是一本反小布什的书。查韦斯还推荐过美国著名左派知识分子乔姆斯基的著作《霸权还是生存——美国对全球统治的追求》。查韦斯执政13年,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强调拉美一体化。他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对美国坚韧不屈的态度都能从这些书中找到源头。
来自南非的“斗士”曼德拉,生前也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因为投身反殖民斗争,他曾被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囚禁在罗本岛长达27年。被监禁的日子里,他手不释卷,把“罗本岛监狱”变成了“罗本岛大学”。多年后他回忆,其实监狱生活对他十分宝贵,使他有了大量的时间读书,通过读书,休养生息,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和宽广胸襟的政治领袖。曼德拉曾说,他认为“圣雄”甘地对自己人格的形成影响最大,《甘地自传》是他读过次数最多的一本书。曼德拉还多次表示:“甘地的理念对南非的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南非是在甘地教义的帮助下,战胜了种族隔离政策。”和甘地一样,曼德拉愿意为一个公平的社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一直都有一个建立民主自由社会的理想,这也是一个我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