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一次性拍下40%的地表图像

“间谍卫星之王”,3.5万公里外盯着你

本刊特约记者 雷炎 《 环球人物 》(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美国五角大楼看来,这句话所诠释的真谛正好适用其研制的一颗巨型侦察卫星。该卫星将使迄今人类所发射的一切空间探测传感器相形见绌,其灵敏的镜头可一次性捕捉地球40%的地表图像。据悉,它能在任何时候传回全球任何地方的实时高分辨率视频与图像。美国《连线》杂志称,这颗全称为“薄膜型光学即时成像器”的新概念侦察卫星,已处在“工程进度”之中,未来将成为美国军方监控全球热点地区的“苍穹之眼”,国际媒体则将其称为“间谍卫星之王”(下文称“谍王卫星”)。

    两大绝技开辟新路

    “谍王卫星”是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重点项目,该机构被称为尖端军事技术的“孵化器”,因特网、推力矢量发动机、隐形飞机、电磁炮等耳熟能详的先进技术都是在它的预研与资金支持下变成现实的。如今,该局推动的“谍王卫星”有两大特征吸引世人眼球:一是超大的视场,二是超远的运行轨道。

    长期以来,光学照相侦察卫星因受镜头视场的限制,能同步实时监视的区域比较有限,而要把大型光学镜头送进太空也非常不易,这也是导致一些光学侦察卫星越造越重,发射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所在。但这颗“谍王卫星”另辟蹊径,引入了尚不为人所知的超级薄膜镜头。这种薄膜材质只有厨房用铝箔包装纸那么厚,与传统光学镜头反射光线不同,它能够衍射光线。更巧妙的是,这种薄膜镜头具有延展性,能先以折叠形式送入太空轨道,然后根据需求可伸展到直径20米左右,而当前最大的地面望远镜镜头直径也只有它的一半。正所谓“大有大的好处”,“谍王卫星”依托超级薄膜镜头,可同步对地球差不多40%的表面进行监控。用该研究项目经理拉里—古恩中校的话说:“这种薄膜光学材料,使我们可以用更少、更轻的材料组合制造出大得多且分辨率更高的镜头。就这方面而言,我们正在冲破传统材料对光学设计制造的限制。”

    将来,“谍王卫星”所工作的轨道远离地球约3.5万公里,而现有光学卫星的轨道距离地球仅几百公里。五角大楼的设计者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深空轨道,是考虑到防范外国太空反卫星武器的威胁。因为,一般的远程弹道导弹根本触及不到它。

    像X光机一样透视目标

    美国的“谍王卫星”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还在于它的“前辈”为军事大国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和耗费的巨资。用日本军事专家岩狭源晴的话说,“谍王卫星”可谓间谍卫星家族发展到极致的“神器”,但美国在该领域所投入的经费,累计超过1万亿美元。

    其实,“谍王卫星”只是把间谍卫星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大幅度提升,其基本构造类似于美国的普通间谍卫星。业界人士说,间谍卫星是一种利用各种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获取军事情报的“天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中,间谍卫星发挥了其他装备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当代必不可少的军事装备。  

    世界上第一颗侦察卫星“克罗娜”,是美国在1960年发射升空的。此前,美国中央情报局主要依靠U—2高空侦察机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越界侦察,但因其飞行员凯利·鲍尔斯驾驶的U—2在横穿苏联领空时被导弹击落,迫使美国下决心发展侦察卫星来完成战略情报的获取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像性质的侦察卫星成为战略情报收集、战术侦察、军备控制核查和打击效果评估的基本手段,其最大特点是空间分辨率高,有种说法是它能像X光机那样透视目标。

    但要明确的是,普通间谍卫星基本都是光学照相卫星,使用的是可见光、红外线,能大面积观测地球表面物体,但容易受恶劣天气、人工障碍的影响。而要像X光机那样穿透伪装层,看到“真相”,就要雷达照相卫星出山了,它通过发射雷达波(毫米波等)来识别伪装目标,但它的同步实时探测范围比较有限,必须与光学照相卫星相配合。所以,各国在发展间谍卫星时大多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把光学和雷达照相卫星的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有专家指出,美国正在研制的“谍王卫星”必然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点面结合”的一个太空监视体系。

    间谍卫星家族出现“谍王卫星”这样登峰造极之物,应该说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需求,间谍卫星“席卷一切”的刺探本事,着实令美国在许多重大事件中抢得先机。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联合对抗以色列的“十月战争”爆发。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大举进攻,以军初期节节失利,以色列政府曾考虑用核武器毁灭对方,美国中情局专家分析卫星发回的图像,发现以军有移动核弹头的异动,当即通报给时任总统尼克松。美国政府决定加大对以军援助来扭转战局,同时遏制以色列的报复冲动。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在空袭伊拉克前几个月就通过间谍卫星搜集掌握了大量伊方情报,据说伊军一线部队的任何营以上级别军官的活动,均被美国卫星及其他侦察工具锁定。

    反卫星武器的角力

    目前,有研发卫星能力的国家,都把军用间谍卫星作为主要的发展对象,并致力于提高其分辨率,达到“看清别人汽车车牌”的水平。而为了拉开与别国的技术差距,美国除发展“谍王卫星”一类新概念卫星外,还积极组建可实现全球覆盖的“卫星星座”,即由组合在一起的若干颗卫星共同“侦察地球”。同时,美国还发动民间力量,发展小型、低成本和可应急发射的遥感卫星,它也可军民两用,由于这类卫星应用范围广,使用效率和效益更高。

    间谍卫星强大的“刺探隐情”能力,自然会刺激相关国家采取反击措施。前文提到,美国因为担心遭到反击,所以才想到把“谍王卫星”施放到深空远地轨道,以便躲开可能的太空武器袭击。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据美国一家媒体披露,航天技术发达国家已具备用卫星或空间飞行器对付间谍卫星的本事。例如,俄罗斯就提出把杀伤性武器,如导弹、激光甚至高速撞击物等安装到“反卫星卫星”上,用于摧毁敌方卫星,或者利用无线电干扰的办法使敌方卫星的指挥失灵,线路中断。即便是美国,也在积极开发X—37B空天飞机,里面安装有机械手,可以将本国的、敌国的卫星“打包”带回地面。

    按照美国的设想,未来把“谍王卫星”放到远地轨道后,就能防范大多数反卫星武器的“侵扰”。但“没有永恒的安全”,随着科技进步,只要有关国家认定“谍王卫星”的威胁是致命的,就会不遗余力地开发反制武器,因此单纯地把卫星送入深空,并不能保证“谍王卫星”的安全。所以,造出“谍王卫星”之后,美国又该为怎样保护它而费心劳神了。

“间谍卫星之王”,3.5万公里外盯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