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莫让喧哗干扰了我们发展的决心

丁刚 《 环球人物 》(

    “天平开始倾斜”——这是近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全球经济的最新判断。他们把全球经济分为天平的两边,一边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另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往说天平倾斜,很多时候是说新兴经济体增长迅猛,但这次相反,是说天平开始向发达经济体倾斜,它们的经济增速相对加快,是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力正在减弱。

    实际上,新兴经济体至少目前无法取代发达经济体。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时,新兴经济体为全球提供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取代发达经济体,最多也只是动摇了其火车头地位。因此,人为地把世界经济划为两极、比作天平都是错误的,很容易让人认为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正在进行着一场你赢我输的较量。

    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一直备受关注,其经济脉搏的跳动已然牵动着“地球村”的千家万户,关系着全球股市与商品市场的价格。比如,美国人新购房屋的多少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人的储蓄率则部分地决定着美欧经济的繁荣。关注中国发展,成为很多国家促进自身发展的一部分,成为分析世界经济走向的重要参照。

    这其中道理也不深奥。全球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已密不可分,二者实际上已经结成了一个共同体,相互的拉动远远大于相互的竞争,彼此之间也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关联。至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相互影响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无可厚非。

    但一直以来,评点中国似乎是一种时髦,对中国经济捧杀与唱衰一直结伴前行。一方面,看好中国的声音在不断升温,有时甚至让人觉得调子过高。另一方面,“中国崩溃”的预言即使在中国发展最顺利时也从未消失,如今更不必说。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今年年初就发表文章称,2025年中国人口将是美国的约3.2倍,到2050年会下降到只有美国的约2.2倍。人口大幅下降,劳动力减少,需求乏力,将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威胁。近日,该刊又载文称,中国经济增长已降至7.7%,中国经济减速预示着“大问题”。文章称,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增长放慢到何种程度会引发动荡,不过,“资本逃离中国、有钱人申请移民激增,表明精英们在做两手准备”。

    这些评点和预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点评者依据的几乎全部是以往的知识与理论,来自中国国内的观点和事实往往被忽略。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东西方世界的点评者们一直努力地想读懂中国,但中国国情的复杂,经济发展的多元,常常让这些人号不准脉。即使那些对世界经济算得上是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们,至今也仍然在尝试着找到一把能够打开中国经济“黑匣子”的钥匙。《福布斯》杂志不久前刊登了一篇文章,开宗明义说:“唱衰中国的人错了。”文章举出多次断言中国要“崩溃”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为例,他当年也曾说亚洲“四小龙”要“崩溃”,都没说准,如今对中国的“预言”也会落空,因为中国的基础更好。还有些人是出于偏见,用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奇的话说,是患上了“中国崩溃综合征”,每隔几年就会“发作”一下。

    当然,西方经济学家有些观点也是可取的,如有一种论点说,目前的世界是“三速复苏”——美日经济增长逐步稳定,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开始调整节奏,欧盟刚刚露出复苏的迹象。这就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目前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状态。

    对中国来说,调整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应刺耳的唱衰声调,同时也不要被鲜花和掌声所迷惑;适应在纷繁复杂的声调中前行,同时对层出不穷的预测保持波澜不惊的心态,尤其是从快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之后。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唱衰与捧杀,冷静思考舆论提及的发展难题,不要让外部喧哗干扰了发展的决心与步调,集中力量破解难题。 

莫让喧哗干扰了我们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