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有人提出,要打造中国的底特律,可它风光不再

底特律破产带来的思考

成也汽车,败也汽车

本刊驻美国特派记者 吴成良 本刊记者 李静涛 《 环球人物 》(

    去底特律采访之前,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看到旅行手册上说,在美国再也找不到这么荒凉的城市了!尽管已经打了“预防针”,当记者亲身来到底特律,还是被遍地废墟的凋敝景象所震撼。这座昔日辉煌的“汽车城”,如今仅剩下两家还算像样的汽车装配厂,人口从1955年高峰时的180多万,下降到大约70万。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里有数不清的花园洋房被人丢弃,如果谁想要,花1美元就可以买到。

    当地时间7月18日,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授权底特律紧急财政管理人凯文·奥尔,正式向美国破产法院递交破产申请。底特律成了美国历史上申请破产的最大城市。

    债务累累,无力偿还

    城市破产的概念对于中国人有些陌生,但在美国却并不罕见。从1937年至今,美国有大约600个市、镇、县申请过破产。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申请破产的城市数量就开始上升,只是其他城市不像底特律这样引人注目而已。

    简单来说,城市破产就是市财政穷到付不起钱了:有的是无法偿还债务,有的是无法支付居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尽管政府职能并未彻底丧失,但城市债权人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因为破产意味着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不能如期偿还,政府信誉严重受损。另外,破产的城市一般会出台裁员、加税、削减公共服务支出等措施,为的是改善财政状况,所以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

    早在今年3月1日,斯奈德就宣布底特律进入财政紧急状态,随后他任命奥尔担任紧急财政管理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底特律一直靠借债勉强维持,债务越积越多,压力不断上升。据统计,底特律的财政收入每增加1美元,其中就有38美分用来还债。奥尔接手底特律财务工作后,该市的预算赤字已经有3.27亿美元,长期债务更是高达140亿美元。

    6月,奥尔提出了破产危机解决方案,并多次会见债权人、工会、银行等利益相关方。他明确表示底特律已经失去了偿债能力,希望各方为财政重组计划做些让步,包括削减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但遭到了债权人和工会的强烈反对。7月17日,工会和养老金委员会将奥尔和斯奈德告上了法庭,试图用法律手段阻止大幅削减职工福利的计划。第二天斯奈德就授权奥尔提出了破产申请,底特律的破产计划正式进入了司法程序。

    对于底特律的未来,业内普遍认为挑战是长期的。底特律的问题是结构性的,不仅仅是政府管理不当。底特律不能再“把花生酱抹在整片面包上”,而是要把资源集中起来使用,选定几个目标区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形成就业中心,吸引人们来工作、居住。

    房价最低,税率最高

    昔日底特律可谓风光无限。1701年,一位法国军官看中了位于底特律河边的风水宝地,以河的名字命名了该地区。1896年,亨利·福特在此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随后,道奇兄弟、沃尔特·克莱斯勒等人相继在此创办汽车公司,底特律成了世界汽车之都。高收入和充足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20世纪30年代,底特律一度被称为“美国的巴黎”;60年代,当地汽车产业达到巅峰,一半以上的底特律人都在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

    底特律因汽车成名,也因单一的汽车产业而衰败。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产品一度统治了美国市场。成功的美好感觉使他们忘了创新,变得日益保守。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便宜且省油的日本汽车大量涌入美国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美国汽车工业的产能不得不向成本更低的南部各州以及墨西哥转移。面对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压力,底特律汽车产业的优势逐渐丧失殆尽,企业大量裁员,城市发展走上了下坡路。

    最明显的变化是人口。早期的汽车工业需要大量教育程度不高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吸引了大批黑人。1967年底特律爆发种族骚乱之后,白人开始迁离,人口不断下降。另外,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大批技术程度不高的老工人被提前辞退,造成大量人口失业,底特律的治安情况严重恶化。不仅外来投资者不愿意在底特律置办产业,就连三大公司也把总部陆续迁出了市中心。

    人口的下降和投资的减少,使底特律的税收日渐萎缩。为了维持城市运转,政府提高了税率。2011年的数据显示,在全美50个大城市中,底特律的房产价值倒数第一,税率却最高。这又逼走了更多的人。在长期的恶性循环中,底特律的财政状况越来越差,最终难以为继。

    有人叹息,有人乐观

    如今,底特律市区破败不堪,犯罪率极高。记者看到一座空置多年的大厦成了鸟窝,鸽子从破损的窗户进出,不远处的一片空地,曾是全美著名的哈德逊百货商场所在地,该商场在上世纪80年代倒闭,1998年被拆除。底特律市中心的伍德沃德大街两旁,曾经遍布着当年的标志性建筑物,如今有些已经被拆除,没有拆除的空置了几十年,也成了城市探险者和涂鸦艺术家的天堂。

    “多漂亮的房子啊!它们已被遗弃很多年了。你看,整个小区都死了。”望着成片荒芜的社区,土生土长的底特律人麦克·霍利不停地摇头叹息。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这里住满了人,忙碌而繁华;如今,这里一片死寂。

    当然,也有人持乐观态度。速贷集团的老板丹·吉尔伯特是位土生土长的底特律人,眼见家乡日益衰败,他在近几年出资收购了市区近70万平方米的房产,计划打造一个科技社区,以优惠的价格吸引创业者入驻。尽管困难重重,人们还是被吉尔伯特的热心所感动,纷纷把他的想法称为私人版的市政复兴计划。在乐观者看来,破产是一个新的起点,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好好整顿一下问题丛生的旧城市。

    底特律危机不会发生在中国

    国内曾经有城市以打造“中国的底特律”为发展目标。现在榜样破产了,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什么?专家指出,虽然中国不会出现底特律那样的城市,但底特律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还是值得注意的。当汽车产业的技术要求升级后,底特律的汽车商没有着眼于提高工人的技术素质,而是用简单的方式,买断和辞退了很多工人。这不仅对企业有负面影响,大批的失业工人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因此,中国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对于工人素质的培养。

    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也是中国一些以汽车工业为支柱的城市要尽力避免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肖炼说:“底特律的教训是:第一,产业结构不能太单一;第二,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钢铁、煤炭、汽车在100年前是朝阳产业,现在和以后就是夕阳产业了。正面的例子是芝加哥,以前搞纺织业,从十几年前开始向金融服务业转型,城市有了新的税收来源,经济就活了。”

    布伦特·瑞安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系副教授,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市政结构与底特律有很大不同。中国城市从上一级政府获得财政支持,因此,底特律的危机不会以相同的方式在中国发生。面对经济衰退,底特律的许多市民选择直接搬出,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但中国有更强的社会向心力,人们会坚持不懈地解决各种城市问题。他同时强调,中国也要注意避免城市的过快扩张和经济过快减速造成的贫困和失业问题。

老板信“大师”,背后有文章
底特律破产带来的思考
王巍:海外并购不能是嫖客心态
华尔街赌客赢在漏洞
性感女富豪,做自己高兴的事
山西老板转型办农业
前沿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