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老板信“大师”,背后有文章

崔李李 《 环球人物 》(

    近日,央视多档节目聚焦“气功大师”王林,他的“空盆来蛇、纸灰复原”等所谓绝技,被逐一揭穿,原来都是拙劣的戏法。光环褪去,“大师”现形。人们意外地发现,所谓“大师”的身边,聚集了众多显要人物,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且有合影为证。据媒体披露,很多大老板都对“未知世界”有着好奇甚至崇拜心理,他们经常光顾某些“大师”的门庭,或将“大师”奉为座上宾,甚至为“大师”大开方便之门,要将其“神通”发扬光大。这些现象引起了舆论热议:企业家们为什么如此相信“大师”?

    这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或不信的问题。科技水平已经如此发达,企业家又是社会精英,本不该落入迷信的陷阱。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企业家“自投罗网”,背后大有文章。

    “大师”的确能满足很多企业家的心理需求。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信仰的缺失、意识形态的问题,与经济领域的种种乱象掺杂在一起。企业家再精明强干,在社会现实面前也会遇到挫折和烦恼,感到无助和迷惘。于是,有一部分人通过看书学习,找心理医生,或者培养爱好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减轻压力;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则被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旁门左道、迷幻之术所吸引。

    风水学盛行,是这种心理的集中体现。几年前的一份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中国富豪都相信风水。在公司成立、选址、搬迁时,很多企业家都会请“风水大师”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虽然很多人也明白,“大师”说的不一定全准,但他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位企业家曾私下对笔者说,在中国做生意,不确定因素太多,往往成败毫无道理,更无规律,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就会倒霉,他付不起这代价,所以宁愿花钱请教“大师”,只求图个心里踏实。

    除了增加心理安全感,魔幻术还可以满足某些企业家的现实需求。在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们大都热衷于通过建立或进入各种圈子,来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但圈子的建立并不容易,既要看起来自然,又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找来找去,成为某些“大师”的座上宾,或者归于某“大师”门下,彼此以师兄弟或同门相称,就成为了一种十分可行的方式。

    再说“大师”们,有的深谙心理学,十分了解企业家的需求。既然相互得利,自是大有可为。不少“大师”以类似传销的方式给信徒洗脑,让自己的“核心优势”迅速传播。当一个圈子正式建成,一个手眼通天的“大师”形象也被广泛传播、接受甚至崇拜,成为置于金字塔尖的神化人物。

    以企业家们的聪慧,应该明白其中得失。但由于个人需求的强烈,即便知道那些把戏有破绽,也一样要演下去,毕竟这可以让人脉圈子无限延展,而自己看起来更像受益者。于是,企业家们从原本的看戏人,逐渐变成戏的一部分,甚至成了戏的一块招牌。

    王林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子。他家里墙上挂着满满当当的合影,即使不能说明他“通吃”政商两界的能耐,也足以说明他懂得如何展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趋之若鹜的拜访者,也未必看不透他拙劣的法术,无奈入戏太深,只能配合着把戏演下去。

    当然,企业家们推崇“大师”,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是个人自由,只要没有触及法律,不危害社会,我们无权剥夺其权利;“大师”们变个戏法,便有人上钩,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但我们不能不思考的是:同样是企业家,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从未传出过此类消息,为什么中国却有这么多企业家愿意笃信“大师”?信仰的缺失是否比科技的缺失更可怕?中国企业家更热衷于建立圈子,而不是更多考虑创新或个人奋斗,这完全是中外文化之别,还是另有制度或其他方面的原因?

    如果说中国的企业家追捧和信奉“大师”是无奈的必然,好心人则给他们提了两点建议:一是追捧“大师”要有所选择,至少别再选择那些有特异功能的。现在香港的风水师已经用上iPad或红外线仪器了,我们的“大师”却还玩着上世纪80年代的耍蛇戏法,实在不够与时俱进。二是企业家拜会“大师”时,别轻易合影,互联网时代,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啊!

老板信“大师”,背后有文章
底特律破产带来的思考
王巍:海外并购不能是嫖客心态
华尔街赌客赢在漏洞
性感女富豪,做自己高兴的事
山西老板转型办农业
前沿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