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方面如今对一件事非常兴奋: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肯尼迪有望出任首位驻日本女大使。有消息称,美国政府已经决定提名卡罗琳接替将离任的鲁斯,白宫将于近日正式公布消息。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对卡罗琳将被提名为下任美国驻日大使一事表示欢迎,称“(卡罗琳)与奥巴马关系亲近。这体现了美国对日本的重视”。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媒体对此事报道却很少,显示出对此事远不是那么热心。
苦难的“名门之后”
56岁的卡罗琳是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和妻子杰奎琳的女儿,也是他们4名子女中唯一健在的孩子。
作为美国最显赫的政治家族,肯尼迪家族拥有无与伦比的声望和地位,却长期遭受着“死亡诅咒”的威胁。这个家族来自爱尔兰,1848年,该家族第一代帕特里克·肯尼迪因饥荒而逃难到美国,10年后因病去世。第二代帕特里克·约瑟夫开酒馆发迹,并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送进了哈佛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约瑟夫·肯尼迪靠投资股票赚了大钱,并步入政坛,结交美国总统罗斯福,先后当过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和驻英国大使,肯尼迪家族由此成为受人关注的美国政治家族。他精心培养了4个儿子,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次子约翰·肯尼迪1960年当选总统,1963年被刺身亡。三子罗伯特·肯尼迪1964年当选为参议员,1968年参选总统时被刺杀。四子爱德华·肯尼迪是命运最好的,1962年当选参议员,后来在这个位置上干了50多年,历经10位总统,被现任总统奥巴马称为“导师”,2009年去世。
号称“甜蜜公主”的卡罗琳,1957年11月27日出生于纽约。她3岁时跟随父亲进了白宫。当年,她穿着骑马服站在小马边的一张照片,曾激发了歌手戴蒙德的创作灵感,写出了畅销单曲《甜蜜的卡罗琳》。然而,卡罗琳的甜蜜生活很短暂,死亡的诅咒却长久相伴。她本该有个比她大1岁的哥哥,但未出生就已经夭折。1963年8月,小弟弟帕特里克出生两天就死了。3个月后,父亲被刺杀。母亲杰奎琳后改嫁希腊船王,1994年去世。弟弟小约翰比卡罗琳小3岁,两人感情深厚,但小约翰1999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全家只剩下卡罗琳。
长期以来,卡罗琳过着类似于隐居的生活。她逃离了闪光灯下的世界,读完中学后,她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80年,卡罗琳开始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工作,并在那里结识了她丈夫、室内设计师埃德温·施洛斯伯格,1986年结婚。目前,卡罗琳从事律师工作,她和丈夫育有1男2女3个孩子。她还担任肯尼迪总统纪念图书馆支援财团的董事长。
奥巴马连任的“功臣”
由于家族成员屡遭飞来横祸,卡罗琳在过去50多年一直选择做安静的“政治绝缘体”。朴实成为她的最大特色。有媒体如此描述:在曼哈顿街头遇见卡罗琳,她总是手里拎着大包小包,领着3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向私立学校。人们很难把这样的形象与政界精英联系起来。
然而,随着小约翰的离世,卡罗琳承担起家族责任,开始涉足政坛。“肯尼迪”这个姓氏就是她的资本。2001年,纽约遭到“9·11”恐怖袭击后,卡罗琳接受邀请,成为纽约市公立学校资金筹募会的劝募大使,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卡罗琳的办公室收到了总额高达1.6亿美元的私人捐助。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当时还是参议员的奥巴马与同为参议员的希拉里为争夺民主党的总统提名,展开激烈的角逐。在关键时刻,卡罗琳公开表态支持奥巴马,对奥巴马赢得党内初选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卡罗琳在《纽约时报》撰写了一篇题为《一位像我父亲的总统》的文章,称:“此前,我从未见过一位像我父亲那样激励人们的总统。但此生第一次,我相信自己找到了这样一位总统。他就是奥巴马。”她的支持帮助奥巴马赢得了更多掌声。
2012年,奥巴马竞选连任,卡罗琳担任了他的竞选团队联合主席,并成功地帮助奥巴马实现了连任。媒体分析,奥巴马可能以“驻日大使”投桃报李,帮助卡罗琳正式进入政坛。有消息称,白宫锁定卡罗琳为驻日大使候选人,已对其背景展开调查。美国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已与卡罗琳会面,并对日美关系进行了说明。
但是,卡罗琳并没有外交和行政经验,部分政府人士因而对此感到不安,认为“其手腕如何仍是未知数”。《芝加哥论坛报》评论称:“东亚的情势越来越不透明,一个外交和政治上都没有经验的人来担任驻日大使一职,其能力让人质疑。”此前,卡罗琳也尝试过参政,但她的低调个性让她面对媒体显得有些手足无措。2008年,希拉里·克林顿决定出任国务卿,她的纽约州参议员一职就空了出来。卡罗琳积极谋求“接班”,但面对媒体却连续出现失误。在意大利的锡拉库扎,她只用30秒钟会见记者;在纽约布法罗,她只给记者两分钟时间提问。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卡罗琳说话结结巴巴,而该报对民主党有重大影响。在整个采访中,她下意识地犯了一个错,竟然说了“你们知道”这个口头禅142次,给人留下口才不佳、缺乏自信的印象。后来,她因家庭因素而放弃竞争参议员一职,但她“缺乏经验”的形象还是留在公众的印象之中。
日本在窥测美国态度
其实,日本方面对卡罗琳缺少经验心知肚明。但早在4月初,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就表示,卡罗琳就任大使“将成为一大话题,也能加深(日本国民对美国的)亲近感。”日本媒体还介绍1986年卡罗琳到日本进行蜜月旅行的往事,拉近她与本国民众的距离。有媒体分析,美国总统一般会任命“重要人物”出使日本,前副总统蒙代尔等都担任过驻日大使,卡罗琳的显赫身世和与奥巴马的交情,无疑会使日本民众感觉受到了重视。卡罗琳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也交情甚笃,日方期待她能发挥桥梁作用。
在卡罗琳出任驻日大使一事上,日本也在从中窥测美国对日本的态度。7月16日,有“知日派”之称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和前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洲事务的资深官员格林在东京接受采访。在谈到日中对立时,坎贝尔强调双方自制与对话的重要性,同时他也说,在今年6月的美中首脑会谈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批评日本,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到此为止”,强调“日本是美国的盟国”。格林则谈到,2006年8月15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美国政府内部曾为此展开激烈争论。小布什政府没有对日本公开批评,当时小布什可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此时“公开批评可信赖的盟国首脑极不可取”。如果8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美国政府“可以想象将再次发生激烈争论”。
现在看,美国显然清楚日本的立场,但是否会让这位“公主”扮演日美关系“热络”的象征,还得等着瞧。共同社也分析称,卡罗琳一旦上任,将面临不少棘手议题。目前日美两国问题堆积如山,卡罗琳能否实现从平凡生活到外交秀场的完美转型,能否承担这样的重任,谁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