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九旬老太获得美食“奥斯卡”

江孙芸将正宗中国菜引入美国,彻底改变了中餐厅廉价低端的形象

高峰 《 环球人物 》(

    5月6日,有美食“奥斯卡”之称的美国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终身成就奖,授予了93岁的华裔女性江孙芸,以表彰她在将中国菜引进美国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江孙芸开办的福禄寿餐厅曾是很多中国菜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她身着盛装、戴着昂贵的首饰,温文尔雅地招呼着客人;她将正宗的中国川菜和北方菜引进美国,而且一改传统中餐厅廉价低端的形象,彻底颠覆了美国人对中餐的认识。

    “我想在这方面教教美国人”

    1920年,江孙芸出生在无锡一个大户人家,在1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后来,全家搬到北京,住在“一座有52个房间的旧王府里”。她的父母虽然是包办婚姻,却十分恩爱。母亲聪明、坚强、慈爱,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是对江孙芸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她教我们要与人为善。她还是个出色的厨师,喜欢美食。”他们家对饮食非常讲究,家里两个厨子,一个做上海菜,一个做北方菜。作为大家闺秀,江孙芸从没做过饭,甚至连厨房都不能进,不过吃饭时父母边吃边点评等于给她上了美食品鉴课,不仅让她清楚地知道食物的色香味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培养了她灵敏的味蕾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礼节的了解,日后这些都成为她开办餐厅的资本。

    抗战期间,江孙芸辗转逃亡到重庆投奔亲戚,并和一位商人结了婚,生下一双儿女。1949年,他们一家离开上海去了东京。

    江孙芸进入餐饮业称得上是“误打误撞”。1960年,她只身到美国旧金山看望患抑郁症的姐姐,却在街头偶遇一对在东京结识的姐妹。姐俩想在这里开家餐厅,但英语不好无法与房东谈租约。热心的江孙芸不但帮她们谈妥了租约,还爽快地写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作为押金。没想到,姐俩突然打退堂鼓不干了,房东又不愿意退支票。江孙芸不想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到日本向丈夫认错,于是决定硬着头皮自己干。

    1961年,福禄寿餐厅开张了。当时美国的中餐以广东菜为主,而且只能算是“美国化的粤菜”:把肉和蔬菜切碎、再以浓酱熬煮的炒杂菜是主要菜品;所有菜都是酸甜口;没有白米饭,都是用豌豆或胡萝卜做的炒饭……但江孙芸不想做这些不伦不类的菜,她一口气在菜单上列出了200多道菜,还让一对会做锅贴、葱油饼的山东夫妇管理厨房。她一心要把地道的中国菜完整地呈现给顾客,“我真的很想在这方面教教美国人。”

    但问题也来了。首先就是原材料采购,茄子、腌菜、木耳、辣椒油、八角等一概没有,江孙芸只好买来墨西哥辣椒自己做辣椒油,还专门跑到日本城找茄子。饮食文化差异也是必须面对的,曾有客人一看菜单上没有炒杂菜、甜酸肉,就问她:“这是中餐厅吗?”当她把带着头的鱼端上桌时,顾客会让她把鱼头剁掉,“我不想看见鱼头”;他们也不喜欢带壳的虾,要她事先给他们剥好。

    最初几个月,餐厅生意非常清淡,每天只有十几位顾客。即便这样,她每天还是忙得天昏地暗,做清扫、接电话、当跑堂兼收账及买菜。

    餐厅像个古庙

    在挺过最初的难关后,餐厅渐渐有了起色。著名旅美华裔作家黎锦扬慕名前来,“我很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家乡菜了。”有一天,他把《旧金山纪事报》的著名专栏作家赫伯?凯恩带了过来,后者品尝后赞不绝口,立刻在自己的专栏上发了几篇文章大力推荐,福禄寿随即火了起来。

    此后,一些美国当地的著名老饕也纷至沓来。美食作家查克?威廉姆斯最喜欢吃福禄寿的叫花鸡;名厨兼美食家詹姆斯?比尔德——也是本文开始提到的基金会的创办者,最喜欢福禄寿的酱猪蹄、熘腰花,他还边吃边学,得到不少真传;1971年,艾丽丝?沃特斯开了Chez Panisse餐厅(该餐厅在2012年全美餐厅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后也来向江孙芸求教,两人此后成为好友,还曾一起到中国旅行;曾在福禄寿端盘子的服务员乔治?陈,日后也在美国开办了两家连锁中餐厅……曾有美食评论家这样评价福禄寿餐厅,“它让美国人尝到了正宗川菜和湘菜丰富而辛辣的美味”,酸辣汤、锅贴、北京烤鸭和锅巴汤等也都是江孙芸引进美国的,在这个意义上用“桃李满美国”来形容江孙芸对中餐推广的影响实在不为过。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常来的老顾客却开始抱怨了,“等座位时间太长”。一天,江孙芸看到吉拉德里广场有一家老房子正在招租,那里可以容纳300个座位。一听要开中餐厅,房东连连摇头,因为“太脏了”。当时的中餐厅,大都设施简陋,没桌布、没餐巾、没菜单,只有一块黑板,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和油腻。为此,江孙芸特地邀请房东到自己的餐厅去看看。他们意外地发现,这个餐厅整洁而优雅,就痛快地同意了。

    江孙芸专门找来大牌设计师为新餐厅作室内设计,还提出了要求:“三不一保留”——不要当时中餐厅中普遍的红色、金色,不要灯笼,不要龙,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老样子,最好像个古庙。

    1968年,福禄寿餐厅在新址开业。此时,它已经成为旧金山乃至加州首屈一指的中餐厅,这里高雅而有品位,带有江孙芸从小长大的旧王府的许多元素。江孙芸用迷人的个人气质和体贴的服务经营着餐厅的软环境:她会来到桌子前,帮助客人点菜;菜端上来时,她会解释这是什么菜以及这道菜的亮点在哪里——就像她从开业以来一直做的那样。

    此时的江孙芸已与丈夫分居,带着两个孩子住在旧金山西南部的富人区,她是这个社区的第一位非白人居民。

    食物是一种交流方式

    上世纪60年代,到餐厅用晚餐,男士必定穿西装、打领带,否则进不了餐厅。但一天晚上,餐厅来了六七个举止怪异、穿着邋遢的年轻人,还点了最贵的红酒,一瓶不够,再来一瓶。服务员本想撵他们出去,却被江孙芸拦下了。结果,饭还没吃完,其中一人即从破烂牛仔裤的口袋中掏出一卷百元钞票。事后,旁边桌的客人问江孙芸:“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不知道。”“他们是杰斐逊飞机(当时最受嬉皮欢迎的乐队之一)!”

    之后,这些年轻人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周来一次。有一天,乐队的一个年轻人给了江孙芸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感谢卡:谢谢你以和善的态度对待我们。信封内还有两支用手卷的烟。她不抽烟,留下卡片,把烟丢入马桶冲走了。再见面时,那个年轻人问她,“喜欢烟的滋味吗?”江孙芸据实相告,他们听了跳着脚说:“那可是最好的大麻!”

    江孙芸不但和杰斐逊飞机乐队的团员成了好朋友,还先后接待了许多名气更大的人,其中包括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丹麦国王、奥斯卡奖得主丹尼?凯、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和妻子小野洋子、歌唱家帕瓦罗蒂、著名芭蕾演员纽瑞耶夫等。“我总是能够记住顾客的名字和他们的偏好。好记性是我的天赋,就像我的脑袋里有一台小电脑一样。”

    1991年,江孙芸将福禄寿餐厅卖掉,开始享受退休生活。2008年,她出版了自传《七姑娘——我从北京到旧金山的烹饪之旅》。今年4月,以她为主题的纪录片《宴会之魂》在美国上映。

    虽然已到耄耋之年,江孙芸依旧喜欢工作,她为几家中餐厅当顾问,为旧金山的中美国际学校筹款,并以收拾房间为乐,“工作是健康与快乐的秘密”。她喜欢旅游,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结交新朋友。当然了,美食依旧是她的最爱,不过对她而言,美食并不意味着味道或者生意,而是感情。“食物是一种让人们愉快的交流方式,大家因为美食而聚在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

压垮红会的不是郭美美
院士,新的特权阶层?
九旬老太获得美食“奥斯卡”
FBI头号女通缉犯,在古巴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