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谈新片、谈创作、谈成长

周星驰: “简单是更不简单的”

本刊记者 | 肖莹 《 环球人物 》(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周星驰一直将梦想看得很重。因为怀揣梦想,阔别5年后,他重回公众视线。这一次,他带来了自己导演的新作《西游降魔篇》。

    2013年2月3日的北京,雾霾、中雪、阴冷,天气条件似乎指向4个字:不宜出行。但东三环的一家酒店内,《西游降魔篇》首映式现场却热闹异常——台上,导演周星驰带着几位主演插科打诨;台下,媒体架起长枪短炮,“星迷”(周星驰的粉丝)的尖叫声此起彼伏。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坐在最前排,看着眼前这个谈笑自若的周星驰,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感觉——就在两个多月前的一次活动上,周星驰还是惜字如金,将几乎所有问题都推给制片人王中磊去应对。

    如果一味选择保守,也许失败会更大

    18年前,周星驰以《大话西游》红遍内地,也催生了一股蔚为壮观的“大话文化”:一切传统的、权威的、神圣的东西,似乎都可以被恶搞、被颠覆。18年后,他的新作又与“西游”相关。

    “‘西游’这个故事有那么多好玩的元素,不延续下去就是浪费。”打定主意,周星驰用了五六年时间,几易其稿,将新作定位为“取经前传”,取名“降魔”,主要内容是唐僧如何收服3个徒弟。“人之初,性本善。当被外界不好的环境所影响,恶的东西就慢慢出来了。降魔,就是把不好的去掉,把好的留下来。可以这么理解:降人的心魔。”

    “时隔这么多年,你眼中的‘西游’有什么变化?”面对记者提问,周星驰沉吟两秒,“越来越成熟了”。这既算是给新作的评价,也是对他自己的总结。

    影片中,周星驰不改以往的恶搞风格:他让文章扮演的驱魔人玄奘顶着乱糟糟的“爆炸头”,拿着“降魔宝典”《儿歌三百首》,时而被鱼妖吓得大惊失色,时而力战猪妖,时而又被黄渤饰演的孙悟空打得浑身是伤。

    相较于《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选择了一种更直接的诠释方式:结构简单、笑点直接,就连“降魔就是要降人的心魔”这样的主旨,都让剧中角色直接说出来。在周星驰看来,“我越做电影,就越觉得简单不容易。简单要求更高,简单是更不简单的”。

    也有观众不适应他的改变,看完新片后略显郁闷:“就沿着无厘头喜剧走下去,难道不好吗?”面对质疑,周星驰说:“我们做电影的会遇到一个矛盾,重复同一模式,观众会说怎么老是这一套;有了创新,观众又不一定接受。因此,有勇气去创新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进步,因为你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而如果你一味地选择保守,也许失败会更大。”

    从票房来看,《西游降魔篇》并没有失败。据国家电影专项办公室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上映首日,《西游降魔篇》就斩获7684.65万元票房,超过了3D版《泰坦尼克号》7300万元的首日票房纪录。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更一举打破了由《变形金刚3》保持的内地上映电影最高单日票房纪录。上映9天,票房突破了7亿元,如此不俗的成绩,让“星迷”们振臂高呼:“‘星爷’威武!”

    向卓别林式的悲喜剧转变

    在“星迷”的眼中,“星爷”已经威武了整整30年。

    2月3日首映式现场,“星迷”们送了周星驰一份礼物:他从影30年来的作品被一一梳理,做成视频在现场播放。当画面最终定格在“我们要做一万年‘星迷’”的字幕上时,周星驰紧握话筒、紧盯大屏幕,好几秒钟后才回过头,仿佛刚刚从自己的成长岁月中抽身回来。

    周星驰的演艺生涯,是从跑龙套开始的。在1982年播出的《天龙八部》中,他扮演的契丹小兵连一句对白都没有。同年的电视剧《苏乞儿》中,他随众人一起说着对白“是呀是呀”。在1983版《射雕英雄传》中,他演的“宋兵乙”,出场4次,台词4句,最后一次一上来就被梅超风抓死了……若干年后,“星迷”把这些整理成网帖《周星驰血泪龙套史》,感慨他“没有台词也抢戏”。

    1988年,他得到万能电影公司老板李修贤的提携,在《霹雳先锋》中扮演一个江湖小弟,摘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那一年,我们第一次记住你的身影。”“星迷”们这样对周星驰说。

    两年后,周星驰凭借影片《赌圣》第一次获得金像奖影帝提名,也让观众感受到无厘头的爆笑魅力。因为吴君如在片中讨好地称他为“星爷”,这个称呼开始被媒体及观众借用到现实中。

    在这之后,周星驰进一步发挥无厘头的风格,《唐伯虎点秋香》、《逃学威龙》等一系列作品问世。

    1995年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仙履奇缘》,可以说是让周星驰受益最多的作品。剧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如“我只猜中了前头,可是我却猜不中这结局”、“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等,至今仍被许多人挂在嘴边。诸多网友、学者也把它当成样本,乐此不疲地进行分析解读。一位80后“星迷”这样写道:“《大话西游》看第一遍会觉得很莫名其妙,看第二遍会大笑不止,看第三遍会泪流满面,看到第四遍时,会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和无奈,可又说不出来。如果不看到这个程度,就不算是看懂了《大话西游》,也不算是看懂了周星驰。”

    对周星驰来说,演戏并不是唯一的梦想。“演而优则导”,周星驰则是既要演,也要导。1994年,他首次参与执导《国产凌凌漆》,对原版007的情节进行了颠覆性创作,让影迷们“记住了一个黑头发的007”。随后,《食神》、《大内密探零零发》、《喜剧之王》等陆续上映,周星驰在导演的路上一路向前。

    1999年的《喜剧之王》,被认为是周星驰自传式的作品。他饰演的尹天仇明明就是个“死跑龙套的”,但最爱读《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最爱跟人谈论如何用N种方法演一具死尸。“星迷”们说:“我们第一次听懂你内心的独白。”而周星驰自己也从早期比较单纯的搞笑式闹剧,开始向卓别林式的悲喜剧转变。

    进入新千年,周星驰逐渐放慢了拍片的速度。第一个10年里,他只拍了3部电影,2001年的《少年足球》、2004年的《功夫》和2008年的《长江七号》。同时,他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长江七号》中,他退居配角。这次《西游降魔篇》,他干脆完全不出演任何角色了。

    银幕上,周星驰扮演的角色,总是先遭受欺辱嘲笑,却乐观向前,最终获得胜利。他说他只演小人物:“这是我最熟悉的。因为没有天分,我只能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把觉得有意思的记下来,表演时再把合适的对象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的方法。”

    当了导演以后,尽管周星驰的电影中不乏外星人、神魔等奇幻色彩,他仍然把视角和关注点放在小人物身上。

    铁杆“星迷”大多也是年轻的草根,在香港如此,大陆亦如此。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小人物的奋斗故事,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陪着他们成长。“周星驰就像是一面镜子,他表演出来的,正是我们内心里洋溢着的,却又不敢、不想、不愿表露出来的,最真实、最自我的情感。他把我们真实的内心表现在他的脸上、他的肢体上,所以,他夸张的表演反而是最真实的。他虽然让我们笑,可在笑过之后,我们看见了真正的自我——那个小人物,那么可悲、可笑、可怜。这个时候,眼中没有泪,心中也会有泪。”30年过去,几代观众从周星驰的电影中看到梦想和希望,他们回报给他的,则是惺惺相惜,不离不弃。

    容易急是因为要求太高

    作品中的角色个性鲜明,生活中,周星驰也极有个性。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于香港,一家人挤在九龙一间狭窄的木板房里,睡着上下铺的架子床。小时候,周星驰将豉油捞饭当作天下第一美食。他7岁那年,父母终于决定结束常年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婚姻,周星驰跟随了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变得外表沉闷、木讷,内心敏感。

    “阿妈每天都会参加教会的戏剧聚会,我们常被她强迫去充当观众。虽然直到现在我仍不知道她排的是什么剧目,但每次看见她在台上一脸认真地去演,我便忍不住大笑。话虽如此,她给我的启发却是很大很大的。”周星驰最终爱上了表演。

    从影30年,周星驰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屌丝逆袭”的说法。但当他声名渐盛,他的天分和坚持却以近乎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受到不少诟病。

    据《功夫》主演之一元华回忆,当年在片场,周星驰和动作指导洪金宝研究该怎么拍,“三毛(洪金宝)就一板一眼朝这个方向去做,但是星仔一觉醒来,完全否定了前一晚的决定,甚至把拍好了的都否定了,全部重新来过。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天天这样,别人怎么受得了”。最终,洪金宝与剧组脱离关系,甚至一提周星驰就会大发雷霆。曾与周星驰合作过的著名导演杜琪峰,也认为他恃才傲物,拍摄时完全不尊重其他人。

    也有人挺他。周星驰曾经的黄金搭档之一、导演李力持就认为,周星驰容易急是因为他工作太认真,要求太高了。同样与周星驰有过合作的演员梁家辉也曾对媒体坦言:“就工作而言,周星驰的确有些独裁,但我觉得他是个天才,拍喜剧也需要这样的独裁。”

    夸他是天才,并不算过誉。一个人有一部电影让人发笑并不难,难得的是所拍的40多部影片,几乎部部引人发笑——周星驰就做到了。几年前,周星驰的助手田启文就曾透露,在高成本制作的压力下,周星驰对自己的电影要求越来越严格,连角色说话、走路都要从不同角度拍摄10多遍,目的就是从中找出一个最佳镜头给观众看。在《西游降魔篇》中,扮演三大降魔人之一的罗志祥也有同样的感慨:“我的戏凌晨开拍,白天还有其他演员的戏,他(周星驰)都在现场,没有时间睡觉。”

    对外界的批评,周星驰从不回应,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动于衷。他明确地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来,我越来越了解一件事情——电影创作是一个团队作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团队,是我越来越重视的。”就像这次拍《西游降魔篇》,他依旧会把原有的剧本全部推翻,现场重新配台词、重新对戏,也依旧会在几乎每一场戏拍摄前亲自上阵先饰演一番,但同时,他也会结合几位主演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造型进行调整。

    眼前,当年那个高呼“爱你一万年”的年轻人,已是一头灰白头发。“到了这个年纪,不管是对人对事还是拍电影,都必须赶时间了。想要爱一个人,就赶紧去爱。想做一件事,就赶紧去做!”说这话的时候,周星驰一脸平和。

周星驰: “简单是更不简单的”
找会说故事的人当编辑
荷赛奖得主,脸上没有笑容
欧阳修,“富养”出来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