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主编唐钧向本刊解读

官员面临的五大危机

本刊记者 | 廖楠 《 环球人物 》(

    随着问题官员的不断曝光,官员形象正面临着危机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该报告的主编、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也因此比平时忙了。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还不时有记者打来电话。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一直给官员、各政府部门做公关培训和危机咨询,这份报告正是他多年实践积累的总结和心得。

    群众对官员“有罪假设”

    《报告》出炉的过程并不简单。唐钧告诉记者,他和团队研究了近5年的200个典型案例,还请来了官员、公关公司、企业界人士参与评定,才完成了报告。“之所以把官员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跟时下官员危机频发有关。”唐钧说,“官员代表了政府形象,他们是窗口也是突破口,形象的好坏关系重大。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对官员的监督和评价方式也更多元,官员承担的形象风险就更大。不久前发生的兰考弃婴事件,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在《报告》中,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和事业单位官员被列为“形象高危人群”。唐钧说:“我在早前通过分析发现:官员级别越低,老百姓印象越差。一是因为基层官员和老百姓接触多,被发现问题的概率大;二是,基层干部人数多,同样概率的绝对数量也大;三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多是与百姓利益相关的公共服务,百姓各自的需求不同,众口难调,百姓给差评的机会也就多。”

    这些官员的危机也集中在5个方面:性丑闻、露巨富、“被扒光”、“被牵连”和“被假冒”。“这两年性丑闻和露巨富的事件很多,影响也很大。仅2012年的最后两个月,官员不雅事件就有10余起。而另据统计,在被查处的贪官中,95%都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中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而因露巨富下马的官员也不在少数。”

    不过在唐钧看来,后三项危机是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所谓“被扒光”,是指官员问题或隐私被公众揭露,其中存在侵犯官员个人合法权利的情况;“被牵连”是指官员因亲属、朋友等社会关系中存在不法或不当行为,被牵涉、遭到调查;“被假冒”,即他人假冒官员身份,假借公权非法获取他人财物或利益的行为。去年这样的案例就不少:12月,某男子爆料,他一周就为官员拆除窃听器40多个,这说明一些人正在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官员隐私;8月,北京某男子因假冒发改委官员诈骗企业100万元而获刑。而“被牵连、误解”就更多了,如伦敦奥运会期间的“天价午餐”让中国奥委会官员“躺着中枪”……因此,唐钧将官员的形象危机总结为:一个是官员说错话做错事了,这是真有事;另一个则是别人看错了,或戴有色眼镜看官员。“现在一些人对官员存在‘有罪假设’的心态,媒体和群众在揭露官员问题时也会夸大事件,有造谣、传谣的情况。”

    内外偏差致危机

    为何官员会有形象危机?唐钧认为是内部制度设计和外部群众预期的偏差所致。“我们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只要是好官,就没有形象问题。通常对官员‘德、能、勤、纪、廉’的考察,是内部上级来评定,不管外界怎么质疑,领导肯定你,就不影响升迁。但这是2008年以前。随着民主法制的进步,内外多元评价的格局已出现,这个时代是政府直面群众、群众与政府博弈的时代。”

    唐钧说,第一次意识到这种“博弈”的力量是在2008年作为危机管理专家参与北京市应对垃圾焚烧场引起的抗议事件。当时有少数群众发起请愿活动。“在这种危机事件中,抗议群众的愤怒度是可以监测的。我当时画了群众事件风险的等级图,形势算比较严峻了。一些官员想用谈判、出警等传统做法去解决,但这些其实未必有效,甚至会加剧负面情绪。”后来的结果也证明,单纯的谈判和承诺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政府必须全面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降低风险,化解危机。“总的来说,政府形象有断裂带,民意思维有混沌带,二者其实都是需要完善的。”

    人们认知上的偏差也是官员形象不好的原因之一。唐钧告诉记者,每年官员形象的评价中,警察、城管、司法人员的形象一直是最差的。“其实,城管和警察的职能定位就是执法,执法本身是通过对极少数违法当事人的直接管制,来为广大合法的公民提供间接服务,执法必然是强硬的。这不像类似民政局等服务部门,是服务的职能,但你非用服务态度来考察他,这就出现偏差。群众期望他能搞服务,内部却觉得你这破案率不行,社会秩序不好。这样久了,执法人员自己定位都混乱了。”

    唐钧认为,“形象这事,一定是内外结合,就跟人长痘一样,一定是有‘内火’”。唐钧建议,首先是科学的职能定位调整。比如,原来北京城管是北京市管理委员会的二级单位,没有协调权,处境非常尴尬。现在马上要变成北京市直属,这就好多了。有了协调权,城管便可以协调街道来划分专门的摆摊区域,帮小贩开临时摊位。这样形象自然会有所改变。其次就是危机应对问题。“形象危机是一回事,如何应对是另一回事。在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里,我把理论界对这些部门职能的解释扒出来,把实务工作的具体解释也找出来,给两边做一个对比,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维度,叫未解释度。有很多事,我们其实有许多正当的理由,但相关部门不去解释。比如城管就是处理违法商贩的,不是搞服务的,这就应该去解释说明。纠正老百姓对你的认知偏差的工作,是一定要做的。”

    关键还是公信力

    环球人物杂志:您觉得现在官员的整体形象如何?

    唐钧:我一直强调,官员整体形象是正面的,总体是好的,出事的是极少数,但出事的性质越来越严重,影响越来越恶劣。比如“房姐”、“房祖宗”等绰号,实质上凸显的是社会对于权钱交易的质疑和焦虑心态。

    环球人物杂志:在对官员的培训中,您了解到他们的难处在哪?

    唐钧:情况很多也很复杂。比如,有的官员“因上级压力先不回应”,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还有些官员,面对媒体和群众的能力还很欠缺,没出问题但形象依然不好。

    环球人物杂志:随着当前官员危机事件的增加,您认为扭转官员形象的关键是什么?

    唐钧:还是信任危机管理。信任是所有说话、做事、服务的标准。我们所有的争议,说到底都是极个别官员违背了信任标准导致的。官员形象不是表面的礼仪,不是你不戴名牌表、不穿名牌这样简单的外部问题。最主要是你的内部建设要和公众预期相结合。

    环球人物杂志:内部建设和公众预期要怎么结合呢?

    唐钧:首先还是得把内外的偏差度尽量缩小。像以前,我们对官员的定位曾经是要带领大家致富;现在到了转型期,每个部门和官员的形象应该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考。此前有新闻说,村干部穿个鸡心领“不像样”,这不是绝对的,主要因为我们没给村干部一个既定形象,才会乱套。

    当然,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尝试,像礼仪、团队形象等,但根上的问题没解决,外部形象好一定是内部职能要跟上,但这方面实在太难了,还需要制度化、与时俱进,做大量工作。

    环球人物杂志:官员自身该怎么做?

    唐钧:得标本兼治。标,就是你的外在表现。你可以穿戴名牌,但你得能给出合理解释。本,是内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就是我们所讲的公仆训练。改变说官话的作风,真的紧密联系群众,这是最重要的。再者,是要有风险理念。一是尽可能少出错,说话、谈吐、穿着少出错,最重要是内部制度、决策少出错。二是最大化地提高公共利益,对多元利益群体尽量考虑周全。

    说到底,不是官员卖个萌或推个美女官员城管就能改变形象,最重要的是公信力的建立,强化官员形象的信任管理:一是要形成全社会信赖的制度预期;二是要妥善应对社会倒逼的环境;三是要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小马英九”当上台湾“行政院长
官员面临的五大危机
“核爆”之后的平壤
丹麦女首相,用汉语拜年
本笃十六世,留下保守的背影
总统们的父女情
布伦南,仕途不顺只因下手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