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管理学大师给卓越领导者定标准

他们不见得更爱冒险,更有远见,但更守纪律,更重实证,更焦虑

高峰 《 环球人物 》(

    放眼当下,各种“管理大师”层出不穷,从大学课堂到机场书摊,到处都充斥着他们激昂的声音和夸张的动作。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过是昙花一现,鼓吹的理论也很快被人们忘记。但有一个人对这个头衔当之无愧,他撰写的管理学著作已经卖出了700多万册,他的作品调研充分扎实,字字珠玑,揭示了许多大公司成功的真谛,因而被经理人奉为“管理宝典”。他就是曾风靡中国的《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最近,他的新书《选择卓越》在中国大陆上市,再次受到热捧。

    靠两本书确立大师地位

    柯林斯的祖父吉米·柯林斯曾经是美国著名军用飞机制造商格鲁曼公司的首席试飞员,上世纪30年代曾风光一时,不幸的是,1935年,他在一次试飞F3双翼飞机时坠机身亡。后来,他的自传被改编成电影《试飞员》,著名影星克拉克·盖博担任主角,向观众展现了吉米精彩的一生。为了纪念祖父,柯林斯出生后,父亲给他取名吉姆。

    柯林斯1958年出生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后来考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他一直致力于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曾在麦肯锡、惠普和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等大公司担任过管理职务,还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女童子军、教堂领导人网络以及海军陆战队等机构实践自己的管理理论。1992年,他获得了“杰出教育奖”。

    1994年,柯林斯和同为斯坦福教授的杰里·波勒斯联手撰写了《基业长青》一书。该书在《商业周刊》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6年之久,并被译成29种语言。这本书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的成功经验,向人们揭示了基业长青的秘诀。柯林斯在书中提出了很多颠覆性的管理理念。许多人认为一家公司的持续成长依赖于几位优秀CEO的运作,但柯林斯告诉人们,企业里有一群聪明人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敢于进行新尝试,比拥有一个有魅力的领袖更重要;而拥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并为之奋斗,则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所在。书中还写道:“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它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伟大的公司应该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如价值观、社会责任等,而且必须具体可行。在《哈佛商业评论》评选出的20世纪90年代两本最重要的管理书籍中,《基业长青》就是其一,因为“它超越了连篇累牍的专业术语,拒绝追逐时尚,发现了使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

    1995年,柯林斯回到博尔德市,成立了一个“管理实验室”,专心从事研究、出书和教学工作。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又出版了5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从优秀到卓越》。该书出版于2001年,柯林斯选取了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500强的1400多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只有11家公司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他在书中揭示了跨越成功的秘诀。

    柯林斯在书中提出的“五级领导力”理论最受企业管理者欢迎,他把优秀领导者的领导力分为5级:第一级指个人能力,第二级是团队技巧,第三级是管理能力,第四级是传统观念上的领导能力,第五级则是一种“超常能力”,是谦逊的品质与坚定的职业意志的结合。企业要走向卓越,管理者应该时刻追求拥有第五级领导力,成为企业的精神和道德领袖。

    在柯林斯的观念中,备受业界推崇的乔布斯并非一个好的领导者,苹果也算不上卓越的公司。他在2008年的一次采访中说:“贝多芬从没有领导过什么,他写了9部美丽的交响曲。乔布斯把苹果公司作为他的交响乐队,用来创造伟大的事物。他把公司作为实现他创造力的工具,而不是为了打造卓越的公司。如果乔布斯消失了而苹果公司作为卓越的公司继续存在,那时你才可以说他打造了卓越的公司。那些卓越公司的缔造者,最终的遗产是公司。乔布斯最终的遗产,在我个人看来,会是那些令人惊叹的个体创造。我像景仰贝多芬一样景仰乔布斯,但我不把他看作领导者,我把他看作创造者。”2011年乔布斯逝世后苹果的表现,让人不得不佩服柯林斯的预见性。

    《从优秀到卓越》一出版就受到热捧,被誉为是“上亿美元也买不来”的研究成果,登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等媒体的畅销书排行榜,并先后被翻译成35种语言,全球销量400多万册。

    《选择卓越》是柯林斯和莫滕·汉森合著的新作,2011年在美国出版。他们在全美国2万多家公司中,从领导力、公司愿景、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等11个维度进行了筛选,找出了西南航空、英特尔等7家安然度过产业逆境与动荡并保持高速增长的企业,对其进行研究。他们发现,最优秀的领导者并不比其他领导者更具有冒险精神、远见或创造性,反而更恪守纪律,更注重实践验证,更为焦虑。在此基础上,柯林斯对《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中的管理思想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指出:在一个混乱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创新本身并不是一张王牌,更重要的是适度的创新能力和将创造性与纪律相结合的能力。

    柯林斯的作品和理论不仅吸引了众多公司经理,连球队教练、学校校长和牧师等需要领导能力的人群也成为他的“粉丝”。目前,他是《哈佛商业评论》、《商业周刊》、《财富》等顶级商业媒体的固定撰稿人,拥有一大批忠实读者。

    苦行僧式的创作方式

    柯林斯的“管理实验室”看起来和别的公司没什么区别,只不过门口有一个不大的标志,上面写着“猩猩工厂”,旁边的皮沙发上还坐着玩具猩猩“好奇的乔治”——这是一个诞生于1941年的卡通形象,最大的特点是喜欢问问题。柯林斯奉行的是“小即是美”的经营理念,公司只有5名正式雇员。这种理念来自他与导师、已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次对话。后者告诫他说:“如果你的目标是生产思想,就一定不要建一个庞大的机构,否则你会因为疲于管理一个大机构而无暇创造思想。”

    柯林斯的研究都是围绕某个问题展开的。例如“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一直成功”、“为什么有的公司能够从优秀迈向卓越”、“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在动荡时期照样繁荣”等。在柯林斯看来,“这些问题像狼一样紧紧抓住我的喉咙,让我欲罢不能”。他的著作《大公司是如何倒下的》就是2004年秋天在西点军校的一次研讨会上产生的点子。参加研讨的有12位将军、12位高级经理人和12位非营利机构的负责人。讨论间歇,一位CEO问了柯林斯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判断一家成功的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呢?”这个问题让他深思。此后不久,他写了一篇文章想阐述这个问题,但总觉得没有说透。经过近5年的研究准备,2009年他出版了《大公司是如何倒下的》一书。

    一旦确定了一本书的选题,柯林斯就着手进行资料搜集与初步分析研究,这个阶段他主要借助大学生研究团队。这个团队最多时有12人,通常在暑期工作。虽然研究团队只从事辅助性的工作,但柯林斯对队员的选拔标准极其苛刻。这些助手通常来自斯坦福大学或科罗拉多大学,面试前,柯林斯会尽可能多地了解应聘学生的情况并做出评估,“如果他们在过去一年的学业记录中有一点瑕疵,我都不会考虑他们,因为我需要那些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的人”。

    在经过了前期的重重筛选之后,柯林斯才会与应聘者见面。“我最看重4个品质,分别是聪明、好奇、追求完美和勇于挑战权威。我要找的是那种不唯上、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我最喜欢的一个研究人员就是这样,他上过普林斯顿大学,主修中世纪文学,后来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这就叫独立思考,他参加我的团队,是因为他不会在乎我想什么。”在确定研究团队后,柯林斯就会给他们布置研究任务,通常要求团队成员梳理成百上千家公司过去几十年的数据,以期从中发现规律或趋势。有时一本书的研究成本,可能会高达数十万美元。

    研究结束后,柯林斯开始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撰写初稿。“我把它称为‘洞穴模式’或‘和尚模式’,因为这是长达数月的苦行僧式的生活。写作过程没什么乐趣可言,可以用痛苦、折磨或残忍等词来形容。”读者会发现柯林斯的作品语言平实,但绝对称得上字斟句酌,“每句话都通过了压力测试”。他的写作速度很慢,“每天写一页对我来说已经是飞快了”。一本36页的小册子《从优秀到卓越(社会机构版)》花了他近两年时间,结果取得了40万册的不俗销量。

    一本书的初稿完成后,柯林斯会把它分别送给朋友和同事阅读,要求他们提意见。为了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他会在初稿封面打上“糟糕的初稿”几个大字,“这会让大家打消顾虑——既然吉姆都知道它不怎么样了,不如我们来告诉他它哪里差劲儿”。与柯林斯合作《基业长青》的波勒斯也是他的老师,曾教给他许多研究方法。他这样评价柯林斯:“吉姆是个非常有趣的综合体,他具有令人吃惊的创造性、纪律性和彻底性。”

    严苛的个人生活

    作为管理大师,柯林斯的个人生活中也充满了严谨的管理与规划。他与妻子琼妮·厄恩斯特相识于1980年春天,当时两人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一起参加了一场8英里长跑。4天后两人就订了婚,当年下半年举行了婚礼。一天吃早饭时,琼妮流露出想参加铁人三项比赛的想法,并表示自己有实力夺冠。当时已经在惠普公司工作的柯林斯很快辞了职,全心帮助她训练,并与包括耐克和百威在内的公司洽谈赞助合同。琼妮没有让他失望,赢得了1985年夏威夷铁人三项比赛的冠军。当时两人中妻子的名气更大些,以至于许多人都以为柯林斯的名字是“吉姆·厄恩斯特”。时至今日,他在谈到妻子时还戏称:“我们家是股份制,每人50%的股份,不过她拥有所有的表决权!”

    攀岩是柯林斯最热爱的运动。“对我来说,攀岩是终极的教室,在里面可以找到人生每个层面的启示,包括企业、管理、领导和科学研究。这种运动通常不给犯错的人第二次机会——死亡终结一切学习。但我很幸运,能从错误中存活,而且学到了对生活与工作都非常有用的启示。”50岁生日前,柯林斯决定送给自己一份礼物:攀登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酋长峰。这是一块3000英尺(约合914米)高的陡峭岩石,大多数攀登者会花上一两天来登顶,柯林斯则希望在24小时内搞定,为此他提前18个月开始训练。他找了一位年轻力壮的搭档,研究了约塞米蒂过去100年来的天气模式,以此确定最佳攀登时间。最终,他只用了19个小时就登上了山顶。

    多年前,柯林斯就给自己的时间做出了严格规划:要把一半以上时间花在创造性活动,如研究和写书上,另外30%的时间花在教学上,剩下的20%安排其它。为此,他随身带着一块有3个计时器的秒表,每转换一项活动就摁下计时器,然后定期把每天做各项活动的时长录入到电子表格里,以严格管理自己的时间。柯林斯对自己的精细管理甚至延伸到了床上,他认为一个人在10天内的睡眠时间要达到70—75小时,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柯林斯专门到睡眠实验室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并将在枕头上度过的时间都记录下来。

    作为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柯林斯接到的演讲邀请绝对称得上络绎不绝。他的出场费高达每场6.5万美元。但他从不贪多,每年控制在20场左右,其中1/3还是给非营利组织所做的无偿演讲。他从来不为自己的作品做推广活动,花钱也不大手大脚,夫妻俩仍住在16年前买的老房子里。

    由于柯林斯在管理方面的独到见解,许多公司还想请他做咨询,但他尽量推辞,只有在对该公司确实感兴趣并且其经理人愿意亲自上门时他才答应,两个半天的咨询收费6万美元。其间他会问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却很少提供答案。“我是苏格拉底式的。我的问题咄咄逼人,挑战他们的底线,但我只会让他们自己拿出解决方案,我不会替他们想出答案。”

打车难,打破垄断更难
养老金“空账”,不必恐慌
房价这么高,百姓怎么办
管理学大师给卓越领导者定标准
世界第一手艺人,靠人情味做生意
最该下课的三位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