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洋品牌老欺负中国人

充分的市场竞争才是减少“价格歧视”的最好方法。要实现这一点,政府可以降低某些产品的税率、鼓励更多的自由贸易,或者采取一定的合法措施规范市场秩序。

崔李李 《 环球人物 》(

    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最近成了热门话题。据媒体报道,一杯最普通的星巴克咖啡,在美国的售价折合人民币12元,在中国却要卖21元。也就是说,国内售价要比美国高出约75%。无独有偶,近期频频曝出进口奶粉在国内买要比国外贵几倍、进口奢侈品国外价格比国内便宜一半等新闻。在中国买洋品牌,俨然已经成为凸显国人“人傻钱多”的例证。

    然而,被洋品牌“欺负”只是一种表面的感性认识,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却未必简单:同一款产品在不同国家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价?喝一杯贵75%的咖啡完全是非理性选择吗?如果能对这些问题稍作梳理,或许能对洋品牌店大欺客现象有更深入的看法。

    首先,并非所有洋品牌都有悬殊的内外差价,一个典型就是麦当劳。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每年都会推出一个麦当劳“巨无霸”价格指数,以这个指数为标准,该杂志会推算出某国的货币是被低估还是被高估了。2012年,一个“巨无霸”在中国的售价是2.45美元(1美元约合6.24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则卖4.33美元。显然,单看售价,“巨无霸”在中国要比在美国便宜不少。这个例子或许可以说明,按照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某些行业的竞争态势,某些产品在中国确实该卖这个价,无论比国外更高还是更低,并不意味着洋品牌都在欺负中国人。

    那么,为什么某些洋品牌一到中国,价格就变得高了?这就涉及它在中国的价格构成,差价有可能是附加因素造成的,并非这些品牌自身的定价导致。以洋奶粉为例,很多数据显示,不少产品在其国内生产成本的确较低,但漂洋过海运到中国来,就需要不少物流成本。此外,从厂家到经销商,再到更下游的商家,每一层都要有利可图,除了提高产品价格外,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

    此外,中国较高的税率也是很多洋产品价格高昂的重要原因。比如汽车,很多外国汽车在中国的售价是同款车在欧美市场的3到4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汽车进口税,税率有时会超过100%。为何这些产品的税率如此之高?有增加税收的考虑,有保护国内汽车行业的因素,也有环保原因等,国外对不少进口产品也有类似的做法。

    当然,消费者对洋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是导致其价格上涨的原因。例如,近年来中国的乳品企业由于丑闻不断,形象扫地,一些进口品牌便备受追捧,价格上涨就成为必然;而对于时尚奢侈品而言,除了运费、关税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品牌采取了“声望定价”的方法抬高价格,即有意将价格定高,以彰显商品地位,这也是奢侈品行业常用的策略,利用消费者崇尚名牌的心理,很多人就是以多花钱显示身份,获得自我满足感。

    以上种种因素,都造成了相同商品在不同地区售价悬殊的现象,这也是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从商家的角度说,这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策略,其前提就是,商家可以把不同地区的商品分开销售。如果有人能把美国的低价商品运到中国来,或者中国人能直接去美国买东西,那么这个定价策略就会受到严峻挑战。事实也是如此,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通过代购或者直接出国的方式获取商品,对国内高价位的洋品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今年,某些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在中国出现销量下滑,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虽然价格可以定高点,也不会有人坐飞机去美国喝便宜的星巴克咖啡,但是,星巴克们需要担心的是同类商品的竞争。当中国消费者身边出现更多品牌的咖啡店时,星巴克便没有理由继续保持如此高昂的价格,或者即使价格不变,也应该考虑让消费者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简言之,充分的市场竞争才是减少“价格歧视”的最好方法。要实现这一点,政府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降低某些产品的税率、鼓励更多的自由贸易,或者采取一定的合法措施规范市场秩序。

    从消费者的角度说,即使在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有限,但毕竟也是有选择的:如果觉得洋汽车贵,可以买既安全又便宜的国产品牌;同样,咖啡并不是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品,为什么要去喝一杯比美国贵75%的星巴克呢?除非你认为获得的满足感比多花的这些钱更重要,否则,或许从今天你就应该说:再见,星巴克。

洋品牌老欺负中国人
韩国龙的三管三不管
美国头号“大地主”
中国要警惕日本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