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日前报道,被认为“保中国未来50年安全”的新型东风—41洲际导弹在7月下旬进行了成功的试射,这是中国的首个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据称,该导弹集高机动性、高精度、强突防能力于一身,是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战略之锤”。
研发的历程
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弹道导弹,已经成为我国国防事业中的王牌武器。
我军一共发展了三代战略导弹。第一代战略导弹共6个类型,分别是:东风—1、东风—2、东风—3、东风—4、东风—5、巨浪—1;第二代战略导弹是:东风—21、东风—25、东风—31、东风—41、巨浪—2以及一个型号的中程巡航导弹;第三代战略导弹主要是在核弹头上的改进。
东风—41导弹于1984年立项,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进行自卫反击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液体燃料洲际导弹。1991年,我国军工科技人员解决了东风—41固体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41原计划参加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取消。同年,东风—41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获得成功。
自2007年以来,中国网络上开始流传多张引人关注的图片,显示搭载东风—41导弹的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简氏防务周刊》称,东风—41洲际导弹可能也运用了“冷发射”方式。所谓“冷发射”,是借助辅助动力把导弹从发射筒内弹射出去,在导弹到达一定高度时再点燃主发动机飞行的方式。
同东风—31A一样,东风—41导弹也属于三级固体燃料推进导弹,但后者弹体直径更宽,长度更长,这也意味着它的弹头载荷与射程更具威慑性。此外,东风—41采用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作为机动发射平台,比之前的东风导弹的拖车机动平台更具打击灵活性,而东风—31系列导弹仍无法做到“随停随射”。
香港《军事连线》杂志推测,东风—41采用的新式固体燃料推进剂、石墨环氧纤维弹体、可抛式延伸喷管技术等都是中国弹道导弹家族首度采用的尖端科技。西方专家认为,东风—41采用了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可携带10枚弹头,这一技术优势将严重动摇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可靠性。2010年美国五角大楼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新型机动发射导弹与分导式多弹头的结合,使其机动性能和突击力极强,其目的旨在确保敌方第一波攻势后能继续保持战略核威慑,对敌方实施‘二次核反击’。”
按照《简氏防务周刊》的说法,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就致力于开发洲际导弹的多弹头打击能力,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来完善其重返大气层载具技术,今年7月24日,东风—41洲际导弹进行首次成功试射。该型号导弹弹长15米,弹径2米,最大射程可达到1.2万公里。可以对世界上的任何地点进行打击。这说明中国竭力避免在核威慑领域被美国彻底压倒,正如一些美国媒体所强调的,中国研发东风—41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基本目的仍是出于自卫。
相信东风—41复活
早在1992年,美国学者约翰·威尔逊·路易斯曾在《国家安全》杂志上撰文,首次提到中国东风—41项目的存在,这两位学者称中国早在1984年就开始项目概念研究,但当时美国军方的看法是中国可能已逐渐放弃了该项目,理由是中国军方嫌东风—41开发周期太长,遂转为集中力量开发射程更远的东风—31公路机动洲际导弹,而升级版的东风—31A洲际导弹首次部署是在2007年。
但从2007年以后,美国防务思想库开始相信东风—41项目已经复活。就此次《简氏防务周刊》的相关报道而言,它的信源来自于美国保守派网站“华盛顿自由灯塔”的文章,原文作者比尔·格茨是美国知名的“对华军事问题专家”,而格茨在文章里引用的也是“某美国官员”的话,其可信度及企图有待观察。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称,东风—41导弹项目引发西方对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怀疑,今年7月的试射也可能激起美国情报界内部有关“中国到底是寻求有限核力量,还是秘密加强对抗美国的核力量”的争论,要知道中国已经研制出陆基发射的SC—19反卫星导弹和能够准确击中美国航母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它们显然都是中国志在打破美国军事霸权的“撒手锏”。
但不可否认的是,“华盛顿自由灯塔”的文章标志着美国官方首次确认中国在开展东风—41洲际导弹项目。尽管五角大楼在过去两年的《中国军力报告》曾委婉提到解放军“可能在研发一种新型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还推测它可以携带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但它从未明确点出“东风—41”的名号。
解放军反击的可靠性受关注
原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少将弗拉基米尔·别拉乌斯认为,促成中国扮演21世纪最具影响力国家的因素中,日益增强的战略核打击能力这一后盾不容忽视。根据目前的战略核布局,中国将继续推进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将通过储备更多的核弹头和运载工具以增强战略威慑力量,特别是提高可打击美国本土目标的洲际导弹数量。
根据美国官方的分析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已拥有数十个陆基机动发射平台系统,它们均装备了拥有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东风—31和东风—31A洲际导弹,射程可达8000公里以上,东风—31在多数时候只携带一颗核弹头,经改装后则可携带3—4枚分导核弹头,每枚弹头的爆炸威力达到20万到100万吨TNT,而随着东风—41导弹的存在被证实,中国在确保核威慑有效性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美国空军研究所研究员亚当·劳瑟认为,中国核武库首要的战略目标是以美国的利益为要挟,反制美国领导人利用先进的常规或核力量来威胁中国,“中国主要担心的问题就是解放军不具备可靠的核力量来发动报复性反击”。在许多方面,中国“一个世纪的屈辱”决定了其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中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有遭西方侵略的历史教训,这继续左右着中国官员有关世界大国如何对待中国的观点。中国的领导者和军人希望翻过历史的这一页,下定决心绝不能让历史重演。中国的核武器计划体现了这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