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舅舅是位老华侨,其实和我并非直系亲戚。我1993年到大阪工作,知道舅妈有个远房表哥住在附近,就去拜访他,硬管他叫上了舅舅。
舅舅一开始对我很冷淡,听说是因为他和国内的亲戚有些误会。他曾在上世纪70年代受母亲之命回老家,给亲戚们很多钱,但亲戚们写信给他母亲时却绝口不提此事。老母亲觉得他没把事情做好,他因此非常生气,认为老家人狡猾。现在想想,当时给外国的信都有可能受到审查,家乡人也许不敢写吧。
舅舅待人谦和低调,因为做了多年珠宝生意,凡事都精确认真,很有绅士派头。在他面前,我也收起贪嘴瘾,爱吹牛,爱褒贬评论,爱替别人出主意的“坏毛病”——其实这些“坏毛病”,我一向都引以为豪,认为是个人魅力呢。凭着不多说闲话,加上会做他爱吃的家乡菜,我渐渐获得了他的信任。
我认识他时,他已退休,主要工作就是玩。他最大的兴趣是做木工,家里地下室就是个木工作坊。舅舅不但做家具,还从零开始,花了3年时间,自己在山里搭了个度假屋。
他玩得很认真,也结交了很多会玩的朋友。有一位渡边先生,为了打野猪,能走遍大山甚至蹲守整夜。他传授给舅舅摘野菜的地图和时间表。每年时间一到,舅舅就会带我去那些隐秘的山谷和河溪,摘下最鲜嫩的野菜。还有一位喜欢独自驾船出海,一高兴就过十几天野外生活的“野人”先生。他到舅舅的山中小屋做客时,总是自备睡袋打地铺。这位老先生还有个“毛病”,一来就涂油漆,通烟囱,除白蚁。没事干,他是不来的。这些老人,年轻时都是拼命工作的精英,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老了也不愿意闲着,即使一身病痛,也要忙忙碌碌。
舅舅这样一位快乐祥和的老绅士,一天却突然找我,气愤地说他的合伙人盗用了他的钱,要跟人打官司,着实吓我一跳。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他1985年回中国旅游,走“丝绸之路”,认识了当地的一位导游大姐。大姐很豪爽,他们相谈甚欢,在他回日本后还有联系。大姐想创业,经常找他商量,他都没兴趣。后来大姐说,想在草原办个农场。这个想法让他心动了,就投资了70万元人民币。大姐也是个勤劳肯干的人,动员全家都去垦荒、打井、养牛、牧马,经营得有模有样。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大姐家农场附近也有个农场,走失了些牲口,其中的几头牛被大姐收了。人家农场主来讨时,大姐不肯归还,理由是:“我还丢了不少牛呢,我找谁要去!”结果,她被那家农场主打成重伤。大姐身体垮了,精神也颓了,又赶上当年大旱歉收,就把农场卖了,一走了之,从此失去了联系。舅舅的投资虽然全黄了,但一直挺担心她。
最近,大姐突然又联系到他,说要来日本看他。刚见面时很高兴,两人都流了泪。大姐说她卖了农场后,拿着钱做过几次失败的买卖,最近终于有了起色,安定下来;说她儿子也成了家,和她一起做生意;说等到将来生意好了,就把当初的70万元还给他。然后她掏出1万元,请舅舅有机会去看他们。
舅舅越听越不是滋味,冷冷地问:“那70万元,你打算怎么还啊?”大姐笑嘻嘻地说:“我们的生意还可以,就是我儿子房子还没买,等他买了房,就可以开始还你钱了。”舅舅勃然大怒:“这是什么鬼话!十几年前,你人间蒸发,现在说这些哄小孩子吗!还有这1万元,算什么!”他大发脾气,大姐莫名其妙,最后哭了起来,委屈地走了。
舅舅余怒未消,要我帮他打官司。我抓耳挠腮半天,觉得这里面应该是文化差异的误会:大姐已经消失多年,如果她想贪了这笔钱,何必主动找舅舅。她应该不是想赖账。至于那1万元,大概是多年没联系的歉意,或者再见的见面礼。
但按照日本人的观念,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错误及将来怎么做有个交代。这位大姐对“卷款潜逃”略过不提,对今天主动现身却颇为自得。她可能还觉得自己做得很漂亮,没想到却把思维方式已经完全日本化的舅舅气得七窍生烟。
我憋不住想要偷笑,却无意中看见舅舅眼角渗出了泪花。才明白这件事对舅舅而言,一点都不好笑。他气愤怀疑多日,真的很难过,现在有人能说服他,这只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他并不是被人涮了的倒霉蛋。这让他终于放松下来,流下欣慰的眼泪。打官司的话,也不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