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千军万马,不要万炮轰鸣,一小时内搞定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敌人!”这是美国空军对未来战争的憧憬,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利器就是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无人飞行器。
该飞行器由波音公司制造,最近进行了第三次试飞,尽管失败,但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航空航天系统主任鲍尔斯强调:“我们仍有巨大收获,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美国人的“一小时全球打击”理念及相关武器,引发了全球军界的关注。
“神速”飞行
8月14日上午,试验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一架在翼下挂着“乘波者”的B—52战略轰炸机腾空而起,在飞到接近莫古角导弹靶场的太平洋上空时,从15240米的高空将其放飞,然后“乘波者”打开自身动力,加速到6倍音速并爬升到21000米高空。按计划,它应在持续飞行300秒后坠入太平洋,而“乘波者”在巡航阶段所达到的6倍音速,换算成里程数,就是一小时要飞7300多公里,按这种速度计算,从西雅图飞到北京还不到两个小时,真可谓“神速”飞行。
令人遗憾的是,“乘波者”在达到6倍音速阶段前16秒内就化作一颗绽放的烟花,原因是地面控制人员通过遥感发现飞行器的控制翼出现问题,导致“乘波者”主体部分与火箭助推器分离后,飞行器自身难以保持平衡,无法使主发动机点火启动,控制人员不得不提前将其摧毁。
高超音速飞行器被视为下一代飞行技术的制高点。所谓高超音速飞行器指的是时速能超过音速5倍的飞行器,可以用作飞机、导弹或宇宙飞船的飞行平台。据俄亥俄州空军研究实验室高速系统分部的负责人梅谢尔介绍:“自莱特兄弟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使飞行变得更好、更快,而‘乘波者’则是我们迈入高超音速领域的关键一步。”
在此次飞行前,“乘波者”已分别于2010年5月和2011年6月进行了两次试飞,第一次试飞时的时速为4.88倍音速,总飞行时间为210秒,其中普惠·洛克达因公司的SJX—61超燃冲压发动机持续工作约143秒。显而易见,第一次试飞无论是飞行速度还是飞行时间都未达到预期,但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在第二次试飞中,“乘波者”的时速达到6倍音速,但由于发动机没有将乙烯燃料成功过渡到JP—7燃料(乙烯用于启动超燃冲压发动机,而JP—7用于持续飞行),导致飞行仅持续了9.5秒就结束了。
攻击迟缓拉登逃脱的教训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介绍,“乘波者”项目的出资者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由波音公司的项目经理布林克领衔主持,该项目迄今已花费了1.4亿美元(约合8.9亿元人民币)。美国人直言不讳地宣称,一旦掌握高超音速技术,意味着“一小时全球打击”将从设想变为现实,这种技术使打击实施前不必进行战区内集结,提高了攻击的突然性,而这种突然性又可成为一种强大的威慑,这是美军一直想做到的。
目前,美军现役装备中能够实施全球打击的武器倒是不少,包括B—52H、B—2A、B—1B轰炸机,航空母舰,携带“战斧”巡航导弹的水面舰艇,核潜艇和洲际弹道导弹等,但在这些武器中,战略轰炸机从接到命令到攻击需要数个到数十个小时;航空母舰、水面舰艇、核潜艇和洲际导弹需要的时间往往更长,并不能满足美国快速应对危机的要求。
美国军方的决策者们念念不忘多年前的一个深刻教训。在克林顿任职期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炸弹袭击,克林顿随后决定对恐怖组织进行报复。1998年8月20日,在阿拉伯海的“林肯”号航母发射了数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攻击阿富汗东部塔利班训练营地,打算炸死本·拉登。“战斧”巡航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885公里/小时,飞行了1770多公里抵达目的地,耗时长达两个小时,结果拉登在导弹飞抵前10多分钟离开了训练营地,美国错过了定点清除恐怖大亨的绝佳机会。自那之后,美国军方开始研究“一小时全球打击”的作战理念和武器。
自从奥巴马2009年初就任美国总统后,多次公开支持“全球零核”运动,即削减有核国家的核武器。而为了保持自己的军事强国地位,实现常规武器全球快速打击就成了美国国防部研究的重点,“一小时全球打击”正好与之相符合。俄罗斯防务专家阿尔巴托夫曾表示,世界上鲜有国家会害怕美国的核武器,但却有许多国家害怕美国的常规武器,“许多有核国家正密切注意美国常规快速打击平台的打击能力。”
承担“一小时全球打击”重任的“乘波者”长7.92米,重1.8吨,可由美国空军现役B—52轰炸机挂载到万米以上的高空,一旦锁定目标,B—52轰炸机上的武器管制员只需输入目标的经纬度,“乘波者”就能自动飞向目标。当然,“乘波者”傲视群雄的本事在于其强劲的“心脏”——大推力冲压喷气发动机。传统巡航导弹的助燃靠的是火箭箭体内储存的氧气,但笨重的罐体增加了导弹的重量,大大影响了导弹的飞行速度,而“乘波者”使用的SJX—61冲压发动机,无需携带氧气罐,而是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助燃。更神奇的是,在压缩空气、混合氧气与燃料的混合过程中,燃料本身在流向发动机燃烧室的同时,还吸收掉了发动机的热量,从而给导弹降温,增强了燃料的燃烧有效性。双重作用让“乘波者”飞得比其他任何导弹都快。
俄印竞相研究
对美国的“一小时全球打击”理念,俄罗斯多次公开反对,理由是本国不可能迅速确定从美国本土或海底发射的远程导弹是核导弹还是常规导弹,美国一旦动用“一小时全球打击”系统,就要冒与俄罗斯发生“核冲突”的危险。
虽然嘴上批评,但俄罗斯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却一直在进行。印度等国也在积极研发高超音速飞行器,特别是高超音速导弹。
俄罗斯的导弹研发能力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研发机构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冲压发动机和等离子隐身技术方面的专家。目前,俄罗斯中央飞行动力研究院正准备以S—200防空导弹为载体,引入结构更为紧凑、功率更高的冲压—喷气复合发动机,从而研制出全程速度在7至9倍音速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作为后起之秀,印度在研发高超音速导弹方面非常高调。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早在5年前便宣布将用6至8年时间采用独创的“双模式冲压发动机”研制出速度为7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但许多西方专家对印度这项计划充满怀疑,认为其技术基础实难维系项目的推进。
相比而言,美国对这项技术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沿。高超音速飞行器在测试中虽然失败多于成功,但每次测试都有进步,相关的问题也在逐一得到解决。如果美国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的力度,很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拿出高超音速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