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作家浮石:“每个人都在搞关系”

他的小说《青瓷》给了很多人反思当下生活的机会

本刊特约记者 | 冯在 《 环球人物 》(

    2006年春,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频繁出现在湖南街头的书店,每次都会翻看一下最新出版的小说《青瓷》,并偷偷地在自己翻过的书上用指甲印做下记号,过几天再去,书还在。他有些沮丧:书卖得太慢了。没有人知道,他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浮石。

    6年后的今天,浮石已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作家之一。《青瓷》最火时一个月加印四五次,同名电视剧刚在湖南卫视首播,收视率不俗。7月10日起,又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5集连播。

    在一场小说《青瓷》的专家研讨会举行前,记者见到了浮石。他略带湖南口音的腔调里,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对世事的调侃和对自我才华的肯定。高兴时,他会情不自禁地双手一拍,顺势盘腿坐到椅子上,笑着说:“写小说太容易啦!”

    关系是一个中性词

    电视剧《青瓷》描述了拍卖公司老板张仲平为成功而进行的官商交易,其中穿插了外甥徐艺自立门户后与张仲平在商场上的生死博弈,以及张仲平在两个爱他的女人之间的艰难平衡。

    该剧播出后,有老板说:“这个编剧好像整天扛着摄像机跟在我后面,我干的活儿,他都知道。”

    由于背景是自己曾浸淫多年的拍卖行业,浮石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且细节真实。有媒体拿浮石的小说跟官场文学比,他很不以为意。“我觉得没法比,我跟他们不在一个档次。他们都拿官位作为书名,什么省委书记,什么部长,你看我的书名,多文学,多有内涵。”

    《青瓷》最初名叫《网状淤地》,取意“看起来很平坦、鲜花怒放的土地,其实基础是不踏实的,人走过去可能陷在其中”,这是浮石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后来他自己否定了这个书名,担心人们会误以为这是一本写地质或地理的书。取名“青瓷”则是因为,青瓷是小说里官商交易的重要道具,更是一种极具中国色彩的符号。从外观上讲,它美丽光鲜,晶莹剔透,但瓷器的烧制过程很难,原来的颜色、形状都可能在高温中改变。也可能过程是好的,却因摆放位置不当或外力影响而遭到彻底毁灭。青瓷象征着人总是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正因如此,在电视剧播出时,片头又增加了“中国式关系”的字样。

    这符合浮石对自己作品的定位:社会关系小说。很多人都忌讳关系二字,在浮石看来,关系是一个中性词,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利益交换,每个人都在搞关系。“大家在书中看到张仲平如何拉关系。我的本意类似于一名医生,我对病灶解剖,然后将它放在显微镜下,让大家看到关系的本质。”他的很多朋友告诉他,《青瓷》给了他们反思当下生活的机会,“很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具有思考的能力,但不具有思考的时间或机会,现在我给了他们机会,所以他们会从剧中人物反射到自己:我要不要这么做?”

    从成功商人到被羁押306天

    浮石原名胡刚,1962年生于湖南常德。他的文学情结始于大学时代。他先是湘潭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后来在学校人事部门工作。他写过诗,但仅限于在校园的社团期刊上发表。小说方面成就大一些,《青年作家》1986年第一期发表了他的短篇处女作《有人敲门》,后来他又陆续在全国的一些杂志上发表了近10篇作品,却终未成名。

    1992年离校下海对他来说纯属心血来潮。当时,经他调动的好几个老师去了三亚的凤凰机场工作,收入颇丰,在他们的怂恿下,浮石也辞职前往,却由于种种变故未能如愿,另谋出路去了海口,从事的行业先后有画廊、广告、房地产和证券。在那期间,他接触到拍卖。在海口赚到了第一桶金后,他于1998年回湖南创办了自己的拍卖公司。

    他在长沙最好的写字楼租了房子,以为牌子一挂就会有生意送上门来,结果几个月都没人理。在以一场艺术品拍卖赚足吆喝、建立起公司知名度后,他开始四处公关。“到每家法院去跟法官混个脸熟,然后请吃饭,钓鱼,洗桑拿,包括三陪。就像《青瓷》里描述的那样。做到了什么程度呢?他们有业务的话,就会打个电话来,让我去,签个单子,然后打公告,做完之后分钱。不像电视里的那么隐蔽,都是赤裸裸的。”

    那时候的他,忙得别说写书,就连看书的工夫都没有。看报纸也就看看标题,或最多看看经济犯、诈骗犯、行贿受贿者怎么阴沟里翻船。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2003年年底的某一天,自己也会因为别人案发而入狱——他因涉嫌行贿被羁押306天。

    据2005年2月1日新华社报道,2004年湖南加大对法院系统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共立案153人,查处140人,分别给予了刑事、党纪、政纪和其他处分,这其中就包括湖南高院原院长吴振汉受贿一案。浮石被牵连其中。

    那段与世隔绝的日子,是他生命的最低谷。昨天的繁华似锦、莺歌燕舞都成往事,在看守所里,他每天的活动空间只有十来个平方米,还得和另外四五个人一起分享。里面仅有的读物是一些武侠和法律书籍。电视也只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能看。百无聊赖之下,浮石开始写小说打发时间。

    开始写的是武侠,但他自认要超过金庸、古龙难度太大,没什么意思,便转而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他把别人打牌闲聊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晚上睡觉前,他会构思好第二天要写的所有情节。

    浮石原以为自己很快能出去,不料40多万字的《青瓷》完成后还没消息,于是接着写第二部,取名《男女关系》,就是后来的《皂香》。他直言写作还有个动机:“我怕出来后再也不能做拍卖了,所以得另找活路。我天真地认为写小说可以赚大钱。这是一种纯私人的劳作,无需向别人行贿,名利双收,多好。”

    石头也能浮起来

    有人曾经好奇地问:“为什么笔名叫浮石?石头能浮起来吗?”他的回答意味深长:“有一种石头是可以浮起来的,那是某种冶炼过的矿渣。”他想以此来表达自己是经历过冰火两重天的人;同时,山洪暴发、泥沙俱下,石头也会被挟裹起来,他用这个名字激励自己:就是块石头,也要让自己浮起来。

    306天后取保候审出来,他半生积累已全被罚没,还欠下200多万元的债务。最苦的时候,母亲得了脑溢血,父亲的退休工资全部花光,他把自己十几张存折都拿出来,甚至打破了存钱罐,只剩下160多元钱。生意也做不成了,往往是进展到最后一步,便出了问题——同行都知道他取保候审的身份。

    一个校友想帮他,答应以3万元买断他的小说。但浮石拒绝了。他考虑的是:我欠了200万,一本书3万,我得写70本书。200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青瓷》,但小说首印时,他甚至不敢写作者简介。

    好在,经过短暂几个月的市场毫无反应之后,这本书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成为当年的热门,曾创下3个月连续加印10次的奇迹。他的责任编辑说:“浮石坐牢把自己坐成了百万富翁。”

    如今写作成了他的主业。一边,网友催问他《皂香》(下)什么时候出来;另一边,观众期待着《青瓷》(二);计划中的还有《熊希龄》。够浮石忙的了。

    在电视剧《青瓷》中,浮石把小说里的一个坏法官改成了高大正面的形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妥协,但他并不完全认可:“这里有我们60年代人的一种理想。我表达的是我的一种期盼,我希望明天、后天的法官是这样。”

    他说,很多官场文学写官员的腐败和男女关系,但没写到官员作为人、作为一个地方领导,也有他们的纠结。“如果能把这个状态还原,会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官员也是别人的丈夫、儿子,他们有个人的私欲,但也有纠结。”

    有一种说法,深刻的文学源于苦难。而浮石则说,真实客观的文学就来源于生活,“我并不想自己的作品高于生活,能稳稳地贴着地面飞行就可以了”。

乐黛云:随大流是中国最坏事的东西
作家浮石:“每个人都在搞关系”
郑板桥,标价卖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