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清华法学博士“赢了”省政府

王进文认为,维权的最大困难是人为干扰

本刊记者 | 田亮 《 环球人物 》(

    王进文的宿舍位于清华大学紫荆公寓,只有他一个人住。到处堆着的书,让屋子显得有些凌乱,地上的书堆了1米多,比桌子还高,“有法律、文学、历史等多种类型”,王进文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虽然才31岁,他的头上已有丝丝白发,“这些天白头发又多了点”。

    2012年3月15日,国务院的一纸裁决书撤销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做出的王进文家乡所在区域征地合法的决定,要求山东方面重新处理。由此,“清华博士扳倒山东省政府”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以前,你是潍坊市政府的骄傲,因为你上了清华;现在,你是潍坊人民的骄傲。”王进文的一位朋友对他说。

    “这是一个阶段性胜利”

    王进文200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2008年获得法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9月开始攻读清华大学法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老家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村。2010年3月,北三里村开始城中村改造,23.8公顷的土地被征收,包括王家200平方米老宅。“拆迁时,村民没有看到相关的立项、批文、资质证明等手续。”王进文说。当年4月,他给潍坊市政府16个部门发出拆迁信息公开申请。但只有潍坊市发改委在一个月后做出答复:尚未对北三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核准。当时王进文觉得,“既然发改委都说还没核准,那肯定不会拆了。”

    2010年11月17日凌晨2时许,王家的房子被推倒了,家具、电器、粮食、户口本都埋在里面,还死了两条狗。“幸亏当时我父母不在家,要是他们真有事怎么办?”说到这,王进文用尽全身力气捶了一下桌子,桌上的书掉下来两本。600度近视镜后面,他的双眼眨得很快,抑制住了眼看就要流下来的泪水。“他们还故意把我的书推出200米远。”那些书是王进文从初中到大学时读过的书,除了课本之外,还有《资治通鉴》、《明史》和《诸子集成》等,有400多本。当时,拒绝拆迁的不仅有王家,村民李宝坤提供的名单上,有605名村民签字表示不同意拆迁。

    得知房子被拆当天,王进文用3个小时写了8000余字的《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推土机推不出和谐社会,也推不出真正的城市化。”时任潍城区区长的赵伟宏答复王进文说:“我们支持你通过法律渠道依法解决。”

    2010年12月,王进文代不识字的母亲李玉敏将北三里村村委会告上法庭。此外,他还以“超越法律权限审批”、“行政不作为”等为由,分别对潍坊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城乡建设局提起行政诉讼。但5起诉讼案只有两起得到法院审理,结果或者是没有判决,或者是以“非法拆迁事实不存在”为由驳回诉讼请求。之后,王进文又向山东省政府提起行政复议,仍被认定为征地合法。

    王进文并没有放弃,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国务院。“我用挂号信、同城快递、亲自递送3种方式向国务院法制办递交的行政复议申请,2011年4月26日,国务院法制办签收。这段时间,光是给各级政府发快递和挂号信,我就花了5000元钱。”王进文说。

    11个月后,国务院做出了第一次有利于王进文的裁决。“我是3月27日收到的国务院裁决书,这是一个象征性、阶段性的胜利。但到今天,我还没有收到山东方面的任何反馈。”王进文说。与此同时,被推倒的王家老宅上已建起20层的新楼,北三里村变成了“上城国际”住宅小区。

    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

    环球人物杂志:你最初受到关注是因为你给市长写公开信,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

    王进文:我要问责。不管信能不能到他手里,我都不能对自己的权益无动于衷。其间,曾有一个陌生电话说要给我钱,私了。我不拒绝私了,但要在法庭主持下和解。

    另外,写公开信时,曾有人质疑我利用“清华”和“博士”寻求舆论支持,有悖法律精神。其实,我只是通过这个方式寻求舆论监督的力量,希望政府能正视群众的诉求。

    环球人物杂志:在维权过程中,你的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王进文:刚开始,我的脾气非常不好。但后来,我转过来一想,认为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很重要,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可能比作为一个参与者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后来该交给律师去做的,我就交给律师去做,因为我相信,这个事不会无限期拖下去,总会解决的。

    环球人物杂志:对于此案,你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

    王进文:第一,山东、潍坊方面要向村民公开道歉;第二,赔偿损失,赔1亿我不嫌多,10万我也可以接受;第三,追求相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环球人物杂志:你觉得自己在维权上有什么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王进文:为什么我能走到这一步?时间、金钱、知识、策略,尤其是法律界的帮助和话语权,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到目前为止,我这种模式很难被复制。就像网上有人说的,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而一个模式,只有可以被复制、推广,为各地政府所接受,才有意义。

    “圈地运动”该终结了

    环球人物杂志:很多人说,你的胜利,还有之前青岛女孩潘琦调查植树成本,质疑政府决策,都是法治的胜利,是理性维权的胜利。对此,你怎么看?

    王进文:我们国家的立法已经很完善了,但在制度层面,还不完善;人们对于法律的认识也并不到位。比如说,好多诉讼程序是可以开启的,但老百姓缺乏相关知识储备;还有一些公职人员不能按照法律办事。我就遇到过人为干扰,这也是我这两年里最大的困难。

    我在起诉潍坊市城乡建设局时,法院立案庭的法官跟我说:“你去找行政庭立案。”我说:“你这不是立案庭吗?”他说:“我们就是这么规定的。”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没有这条规定。”他说:“这里我说了算。”然后我去了行政庭,行政庭说:“按照规定,你应该到立案庭立案。”“是立案庭的法官让我到行政庭来立案的,要不你打个电话告诉他一声。”他说:“要打你打。”我打通之后,就跟行政庭的人说:“电话那头让您立案。”他说:“你是私人电话,我不接。”“你不接可以,我去找你们院长。”我刚说完这句话,他就说:“你不要找院长,这个事情好商量。”不光法官,连保安都拦着我,不让我进法院,我说:“我是按照法律来的,我有诉讼法的条文,你看看。”他说:“不用给我看,我看不懂。”唉,走诉讼程序总要跟这些人打交道。

    真正的制度是由信仰和行动组成的。100年前严复说过:弱民无强国,穷民无富国,乱民无治国。只有老百姓和掌握公权力的人都懂得讲法律了,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

    环球人物杂志:你觉得部分地区的强拆问题能根除吗?

    王进文:能。我从自己的这段经历就感受到,中央政府有打破强拆僵局的决心,这场持续10年之久的“圈地运动”该终结了。

    采访结束后,记者一直在思考,王进文的行为为何会在公众当中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也许是因为他的“阶段性胜利”,虽然是在媒体的推动和公众的围观下才出现的,是一个难以复制的特殊个案,但还是彰显了法治的力量。法律的视野中,没有小人物之小,没有省政府之大,每个人都要平等地接受法律的衡量。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王进文提供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在许多被拆迁者借助“过激行为”维权的今天,作为法学博士的王进文,坚守着一个公民的理性,不服输、不懈怠。他的理性维权也树立起了一个新的标杆——理性与温和,才具备真正强大的内力。

清华法学博士“赢了”省政府
“铅笔夫妻”,捐助也上瘾
美国瑜伽大师的邪恶一面
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餐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