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熟悉中国情况,体验北京生活

清华园里的美国局级官员

本刊记者 | 白菊梅 《 环球人物 》(

    美国局级干部什么样?他们为何来中国当学生?2012年4月27日,在第二届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上,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与来自美国政府、军方的13名局级干部进行了短暂的接触,记录了他们在清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跟美国官员一起上课

    2012年4月23日,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正式开课,本次参加培训的主要是来自美国海军、国务院、国防部等部门的官员,他们的级别在美国公务员序列中属于13到15级,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司局级干部,所以,这个培训班也被人们称为“美国局级干部培训班”。为了教好这些局级官员,中方派出了强大的阵容,主要有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楚树龙、查道炯,海军少将杨毅,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研究中心主任姚云竹少将等学者和军方人士。在为期一周的课程中,中国老师主要讲授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中美关系以及新能源等方面的问题。

    4月27日上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了培训班上课的教室,进门时偶遇一位同行,因为表明了记者身份,他刚被美国官员集体请出了课堂。于是,记者只得佯装成清华大学学生。

    在一个偏僻的位子坐下后,记者看到授课的中国老师已经在用流利的英文讲授中国的医改政策等内容。现场的美国官员非常认真地做着笔记,有些人不时要求老师将讲课用的PPT往前翻,因为他们没来得及将内容记录下来。

    “培训的话题不设限,我对讲课老师的要求也不设限。多交流,多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官员真正了解中国。”负责此次培训的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了一下,上课的美国官员一共有13名,男性官员居多,其中一名是美国驻华使馆的武官。除了听课,他还负责保护美国官员的人身安全。在场的女官员则比较低调,一位来自美国国防部的女官员在课堂上就不怎么活跃,提问也不尖锐。

    利用课间时间,记者和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一名官员聊了起来(应被采访方要求,本文隐去所有美方官员姓名)。这位官员35岁左右,非常热情,说话是典型的美国范儿,手势与表情并用:“我曾经在北京住过两年,因此对中国非常了解。我非常喜欢四川菜和东北菜,可惜培训时间太短,不能慢慢逛北京了。”

    可能是了解到美国官员的这些要求,此次培训班在授课以外也安排了许多内容,比如爬长城、参观国家行政学院等。4月21日晚,美国官员还和在华的NGO(非政府组织)成员、媒体记者等进行了交流。他们谈到对现阶段中国的一些认识,甚至还聊到了中共十八大。很多人对十八大并不了解,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十八大原来是商议和选举的过程,这对我来说非常有用。”一位美国官员对记者说。

    来中国看看更真实

    中午吃饭的时候,记者发现这些美国官员都会用筷子,一个靠近记者的官员甚至用筷子夹起了一个板栗。通过交谈,记者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对中国非常了解。一位官员和记者聊女性在中国的地位时风趣地说:“中国女性地位真的很高,因为丈夫要把每个月的薪水交给她们,她们是真正的一家之主。”他的话把饭桌上的人全逗笑了。

    另外一名美国官员则夸赞中国政府说:“我觉得中国领导人非常有作为,比如温家宝,他每年过春节都没有按照传统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而是到全国各地慰问,他非常可爱。”

    当记者和邻座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交谈时,他旁边的一位美国官员主动和记者握手,并做了自我介绍。然而,吃完午饭往会议室走的途中,他突然严肃地对记者说:“我们要在这个草地边上开一个集体会议,请你回避。”前后态度判若两人,显示出了公私分明的态度。原来,当天下午,这些官员要和媒体见面,他们要研究一下如何应对记者的提问。大约15分钟后,他们才研究完毕。

    在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上,前面提到的那位被请出课堂的记者问,为什么主张新闻自由的美国官员会把记者请出课堂,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回答道:“因为课堂内容涉及美国和中国国家政策的制定,如果你对此有兴趣,我欢迎你来大使馆交流和采访。”也是在这次见面会上,美国一名官员表示:“比起关起门来研究中国,我觉得来中国逛逛超市,看看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听中国人自己评价中美关系和中国模式更加有趣。”

    敞开了解的大门

    此次培训班并不是第一届。2010年,受美国联邦行政学院委托,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举办了第一届美国政府高级文官培训班。培训是美国政府“全球领导力”高级培训班的一部分,那一次培训的是17名直接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局级官员。

    “整个培训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设计并承担,其间投入了大量精力,仅仅与美方就此项目的沟通就长达两年时间,几乎每个月都通过电话会议商讨,双方项目管理者多次互访。”孙哲告诉记者。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组部陆续派各级官员到海外,尤其是美国接受中短期培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官员的“哈佛培训计划”。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签订的三方协议,从2002年起的5年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已经为中国培训了300名司局级以上中高级官员。孙哲说:“现在是时候让美国官员来中国学习了,因为中美文化差距太大。中国是‘喜鹊文化’,大家开会时喜欢表扬与自我表扬;而美国是‘乌鸦文化’,开会时都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觉到处都是问题。双方的思维方式也非常不同,中国是典型的围棋思维,喜欢先谋于局,后谋于略;而美国是跳棋思维,讲究一一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是总讲大局的。因此,中美之间的关系总是起起落落,归根结底,一方面是各自有立场,另一方面就是双方不够了解。所以,美国军方、政府等部门希望能有中国学者直接为他们单独开课。在这方面,中美之间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美方将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称为“全球领导力”课程,孙哲认为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美国自己要做全球领导者;二是他们选择学习中国,把全部培训内容定为中国,至少说明美国人认为中国也是全球潜在的领导者,或者他们意识到,要想做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跟中国打交道。

    据孙哲介绍,第一届培训班的成员大多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的负面印象较多,而这次来的官员中,只有1/3的人是第一次来。他们对中国几乎没有什么负面印象。孙哲说:“目前的授课有别于传统的单方面对外宣传,在介绍中国基本情况时会兼顾客观性、学术性、时效性,避免给官员留下‘洗脑’的错误印象。他们在决策中若能更实事求是地考虑中国的需求和感受,就会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从而让两国人民获益。”

    激烈的交锋少了

    孙哲回忆说,在2010年4月的首届培训中,很多中国老师和美国官员有过激烈的交锋。有一次,当老师讲到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更关注内政时,一位美国官员尖锐地发问:“中国一直强调自己很穷,强调关注内政,但问题是,如果有一天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你们的立场会是什么?”

    “稳定、和平、繁荣。”老师回答。美国官员对这个答案显然并不满意,他开玩笑地说:“这又不是选美比赛。”中国老师继续说:“我们不会当头儿,因为做超级大国很累。”美国官员则毫不谦虚:“我觉得我们没的选择。”

    关于军费开支也曾是美国官员关注的焦点,中国国防大学海军少将杨毅从中国军费增长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中国军队曾经“韬光养晦”,现在是弥补特定时期这一政策欠下的历史账;二、军队要壮大,必须留住人才,发展科技;三、中国军备发展了,也可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更好的条件。他的讲解,让不少美国官员觉得合情合理,质疑声渐少。

    “与上次相比,这次已经很少看到激烈的交锋了。”孙哲说,今年的培训同样提到了美国对台军售以及中国的保护主义等问题,老师问美国官员如何看待对台军售时,一位美国官员说:“美国很多企业需要靠对台军售来赚钱,他们给了政府很大压力,仅此而已。”课堂上甚至出现了这样一幕:当老师提到中国地方政府确实存在低效率的状况时,有位美国官员自嘲说:“先生,你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效率低下吗?去美国看看。”

    孙哲还记得,参加第一批培训的美国官员去中国外交部访问,他们以为会有很繁琐的安检和审查,结果程序很简单,外交部的官员很开放,美国官员们都说没想到。甚至有一位官员对远在美国的母亲说,他所见到的中国,与大多数美国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交流和培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一旦美国人,尤其是这些决策者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双方的误解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少。”

泰国总理,从早漂亮到晚
清华园里的美国局级官员
“乌坎事件”里的问题村官
“棉花糖先生”要当法国总统
穆斯林兄弟会埃及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