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一些发展中国家,恰恰就是因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同步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陷入停滞的“发展陷阱”,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连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都得而复失,对此,我们当有所警醒。

深化改革须凝聚更多共识

李强 《 环球人物 》(

    今年两会闭幕之际,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再一次表达了推进改革的决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实际上,近些年来,有关改革的讨论一直都不曾停歇,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进入攻坚阶段之后,我们也发现,改革的进程不再如过去一般快速推进,难度和阻力变得越来越大,甚至30多年前上下齐心、万众携手推进改革的共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争议和反对声。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当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利益群体自然会出现分野,对于改革和发展,自然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要求。应当说,出现不同的声音,是一种进步。正如小平同志当年所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与不发展的问题尽管都是问题,性质却相去千里。当下,虽然我们面对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但毕竟,连饭都吃不饱的物质窘境早已成为历史。因此,我们理应在改革层面凝聚更多共识,以期进一步推进攻坚期的改革事业。

    凝聚共识,体现在对改革的认知上。作为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不同群体和个人,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对改革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不论如何理解,我们都应明确,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意义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改革,而是怎么改革。只有在坚持改革这个基本共识的前提下,才能去探讨深化改革的问题。

    深化改革,意味着将改革进一步推进到以往没有触及的领域。过去30多年的发展,让我们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成长、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在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个人的整体进步和突破,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富强进步的参照系,更是对既有改革成绩的巩固和推进。一些发展中国家,恰恰就是因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同步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陷入停滞的“发展陷阱”,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连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都得而复失,对此,我们当有所警醒。

    深化改革是一种认识论,但更是一种方法论,其背后是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没有这一支撑改革的基本框架力量,一切改革无从谈起。中国的问题复杂多元,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面临的改革问题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对此,我们应当抱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逐一予以化解。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将改革概念化、符号化,一些人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空喊改革但不提任何路径,这种态度固然积极,但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必须有清晰的思路、具体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种概念的空转。

    回首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我们不难发现,一切变革的种子,都萌发于民间的土壤之中。顶层设计,从来都要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才能形成改革的合力。小岗村民分田单干之时,仅仅是出于满足温饱的朴素要求,他们不会想到这一抉择会成为开启中国发展新纪元的钥匙。改革之初如此,如今深化改革亦如此,唯有上下凝聚共识,发挥民间智慧,依靠“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铸就强大的变革力量,一点一滴耐心积累,将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

深化改革须凝聚更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