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欧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场在哪里,很少有人能答上来。但如果问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举办地,不少人会脱口而出:“达沃斯。” 1月25日—29日,2012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在这座瑞士小城如期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6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主题为“大转型:塑造新模式”的盛会。
说达沃斯是有钱人的聚会一点也不为过,能住在会场附近的与会者,除了要提前很久预订房间外,还要能负担高额房价。就连租住普通民居,平均每晚都要300欧元(约合2486元人民币),若住星级酒店,价格更是不菲。为了达到与会者的要求,达沃斯保持了以往的接待水平,没有因欧债危机而打折扣。
会场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们坐而论道;会场外,“占领达沃斯”行动的参与者们用雪块垒成冰屋,抗议社会不公。担任本次论坛联席主席之一的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保罗·波尔曼关注世界食品安全与能源安全问题。而他的员工则在会场外抗议公司的养老金改革,“波尔曼的收入是普通员工的285倍,却要削减员工20%—40%的养老金”。
这就是达沃斯,每年在冰天雪地中来一次全球“约会”。来者各取所需:政治家们宣誓立场,企业家们寻求商机,学者们洞悉世界,抗议者们表达诉求。
欧债危机前途未卜
达沃斯最早出名,源于其较高的海拔和洁净的空气,是治疗肺病的好地方。此次论坛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治疗欧债危机的“良方”。不过,绝大多数与会者对此都充满了担忧与不确定。
著名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断恶化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面临的其他挑战让今年达沃斯的气氛变得异常“沮丧和失望,人们不知道未来会变好还是更坏”。
英国首相卡梅伦更是毫不掩饰地“唱衰”欧元,他表示,所有成功的货币都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持,包括强势的中央银行、健全的金融制度、高度一体化并能灵活应对冲击的经济体系、能抵御风险的财政制度等,“欧元区的问题不是缺乏其中某项制度,而是根本一个也没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呼吁各国向IMF增资以帮助欧洲应对危机。一些国家愿意响应号召,但也是有条件的,英国财长奥斯本表示,只要欧元区国家自己先出资,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20国集团国家也愿意做出相应贡献。
也有唱反调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就直截了当地表示:“不要花那些不必要的钱。我们不是不想履行责任和承诺,我们希望支持欧盟,但我们不希望做出一个最后不能实现的承诺。”这番表态让德国在论坛上成了众矢之的。
很多学者对这些争论持冷眼旁观的态度,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说:“欧洲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上是这么说,但回去之后,情况照旧。”
以“人才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本届论坛首个公开辩论议题是“20世纪的资本主义是否适合21世纪?”此外论坛还设置了“改造资本主义”、“重塑资本主义”等讨论环节。“今年没有人再为资本主义辩护了”,多次参加达沃斯论坛的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对记者说,“大家都在反思资本主义”。
会前,达沃斯论坛创始人兼主席施瓦布表示,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亟待改革,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未能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吸取足够教训,无力应对债务危机等新风险,“试图使用过时的制度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只能使世界陷入新一轮危机”。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副主席艾伦·巴克尔表示,改造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让资本主义变得有责任感”。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2012年全球风险报告》,世界发展的最大风险是长期财政入不敷出和收入差距严重,全球面临进一步遭受经济冲击和社会动荡的危险。报告指出,在一些发达国家,前途渺茫的年轻人数量急剧增长,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依赖债台高筑的国家养老,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可能使全球化取得的成就功亏一篑。
一组论坛期间常被提及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2011年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为8.3%,1500万工人受到影响。西班牙的最新数据表明,该国去年12月失业率达22.8%,其中年轻人失业率超过40%。从伦敦街头的骚乱到“占领华尔街”运动,这批失业人口已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动力。资本主义制度必须变革。
施瓦布认为,资本主义的未来是以“人才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人才主义”以人才、开拓和创新精神为中心,可以引领经济、社会进步,提升“合作实力”。
“中国的表现最值得期待”
有人说,这是一届没有“中国”和“美国”的达沃斯,因为两国均没有政府高层出席此次年会。“达沃斯是一个问题‘会诊’大会,欧洲、中东等地区前景不明朗,他们带着‘问题’来到达沃斯,但中国和美国目前更关注解决国内事务。”丹尼尔·格罗斯对记者说。
尽管如此,中国仍成了与会者关注的焦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说:“世界经济能否增长,主要取决于新兴经济体,而中国的表现最值得期待。”
但斯宾塞同时指出,“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存在通胀压力”。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也表示,中国关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使几亿人摆脱贫穷,但目前需要改变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
关于中国的另一个讨论焦点,是人民币问题。此次论坛有一场“欧元、美元和人民币前景”的讨论,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尽管人民币已有所升值,但仍被低估。人民币不仅应对美元升值,对欧元及日元也应升值。参加讨论的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人民币汇率可能是目前世界对中国误解最大的领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
世界经济格局改变
配合论坛主题,“转型”和“新模式”成了与会者谈论的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告诉记者,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这导致全球话语权产生了变化。
IMF副总裁朱民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访时强调,在关注目前的金融危机时,也需要看到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寻找一个新的模式,“从过去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来看,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朱民认为,这些变化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需要重新考虑市场经济机制。例如,金融机构的增长远快于实体经济,并且可以独立于实体经济发展,以至于不断产生金融波动和危机。但目前看来,市场还没有一个自动调整功能,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市场经济应该反思如何改善收入分配。
其次,全球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重心都在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但新兴经济体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过去靠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内外环境,以内需为主导的模式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以前农业向工业、服务业发展,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现在则是在全球进行,速度和规模远超以往。这需要思考各国间该怎样协调、全球化如何适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