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清自己要什么
□ 张小平
1949年夏天,他因学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当时,科研人员的收入普遍较低,他每月都得扳着指头过日子。一天,他偶然在报纸上发现有家公司正在举办填字比赛,最终的优胜者可以得到5万美元的奖金。他被这笔丰厚的奖金深深吸引住,便邀了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报名。
经过4天3夜的反复琢磨,他们终于填写完所有的答案,满意地交了卷。两个月后,主办单位寄来函件,祝贺他们取得最高分。可是,还有一组选手的分数和他们一样高,必须通过加赛一道难度更大的测试题来决出最后的胜负。
眼看巨额奖金就要到手,他激动万分,再次邀齐几位留学生,开始新一轮的分工合作。他的任务是在韦伯斯特大字典中查找出5个字母的词语,然后把它们一一列出来。他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昼夜不停地查字典,直到第三天清晨被困乏折磨得再也坚持不住,这才想起要回宿舍睡上一觉。
在宿舍门口,他顺手买了一份《纽约时报》,无意间看到头版醒目地刊登着《日本汤川秀树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金》的新闻。他不禁停下脚步,仔细阅读整篇报道。刹那间,他的心似遭受电击。他反复问自己:“你现在是在干什么?”他意识到自己近期的所作所为实在错得离谱,下定决心再也不能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被那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蒙蔽。于是,他用力地撕碎了这几天整理出来的所有词语记录。
此后,他执著地走上了科学研究的寂寞之路,直到8年后也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就是著名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面对巨大的成就,杨振宁常说:“我很幸运在重要的选择关头,作出了对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往往来自于审慎的自问和反思。在忙碌的时候,你我不妨抽空停下来,叩问自己的心灵,问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反思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女作家的“怪”习惯
□ 黄鹤
蕾妮哈特是美国著名的神怪女作家,当代稿酬最丰厚的作家之一。27岁时,接连被病魔缠附的蕾妮哈特不得已开始靠写作赚钱。
一次,蕾妮哈特在患上白喉症期间创作出一首诗歌。当她准备把文稿邮寄给编辑时,突然想到自己的病菌可能会传染,便不顾身体尚未康复,连夜蹒跚地找了多家药店买到一瓶消毒液,细致地替诗稿消了毒。尽管费尽苦心,3个月后,她还是收到了编辑无情退回的诗稿。
蕾妮哈特深感遗憾,可她并不灰心,此后更加勤奋地写作,且在每次投稿前都习惯性地替文稿消毒。日子久了,她这种尊重编辑的做法流传开来,成为文坛佳话,编辑们都很乐意收到她的稿件,在审核后大都予以发表。此后,蕾妮哈特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内就完成了40多篇小说,赚取了8000多美元的稿酬,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
蕾妮哈特的成功经历引起众多文学青年的追捧,一时间,很多作者在文稿写成后,都要找来消毒液替它们消毒。可是,这些经过消毒的文稿依旧未能发表。有个叫格林的青年找到蕾妮哈特,疑惑地问:“为什么同样都经过消毒,您的作品能顺利发表,而我的却一再被退回呢?”蕾妮哈特想了想,答:“那是因为你在被退稿后没有做出改变。”
原来,在早期的那篇诗稿被退回后,蕾妮哈特就开始反思自己写作的不足。她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过于繁琐,再创作时便十分注意控制字数和纸张,而之所以总替文稿消毒,也是提醒自己要惜字如金,这样就能节约下购买消毒液的开支。
“替文稿消毒,于我是简洁的提醒,于你却是刻意的摹仿,这就是不同。” 蕾妮哈特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