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启示

《 环球人物 》(

    “治心”比“治水”更重要

    □ 张小平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兴修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渠。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百姓受益很大,都颂赞孙叔敖是爱民如子的好官,要为他树碑立传。

    可是水渠修成后,沿堤的农民就开始在旱季把庄稼种到堤岸边,有的甚至把农作物种到了堤坝内。等到雨季来临时渠水上涨,这些农民为了保住自家的渠田和庄稼不被淹,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这种情形愈演愈烈,水渠被挖得遍体鳞伤,经常因为决口导致水灾。就这样,一项辛苦修成的“水利”工程变成了潜在的“水害”。

    历代苟陂的百姓都对县官治理水患充满了期待。如果一任县官在渠水暴涨时能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漏洞,治水有功,他便会被百姓称颂为好官;而如果县官在水灾时置之不理或治理不力,造成一定的损失,他便会被百姓贬损为庸官。这样延续了1500年,苟陂县一带便出现了87位好官,而庸官则多达395位。

    到了宋代李若谷到苟陂任知县,他一上任便被告知要当好官就必须做好决堤时修堤的准备。可李若谷似乎没想过要当好官,他不仅把以前集结的护堤军队全部遣散,还让杂役在水渠边的乡镇村庄贴满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本县概不抽调任何军队护堤,而只抽调沿渠百姓自行修好决口的堤坝。”

    百姓们都对李知县的做法忿忿不平,私底下议论他是有史以来最不得人心的庸官。这话传到李若谷的耳朵里,他哈哈地笑了:“好官庸官不是评出来的,得看最后的治水效果。”果然,此后沿堤的百姓都因害怕在水患时被抓去救灾,再也没人为保自家良田而擅自放水,甚至在堤岸边种的庄稼也越来越少。“水害”得到根本治理,人们这才意识到李若谷是真正有为的好官。

    比修堤抗灾更重要更有效的,是引导人们消除自私自利的念头,修筑起自律自理的堤坝。

    宁静中得到智慧

    □  鲁先圣

    我的日本朋友大竹是个高级职员,他在下关的郊外有一所乡间别墅。别墅里有个200平方米的游泳池和很大的花园。他每天下了班以后,都会开车到乡间别墅去。他先到自己的花园当中赏花、浇水、施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由一个现代社会职员变成了一个大自然中的人。然后他到游泳池里,游泳、洗热水澡,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平静下来。 

    接下来他会穿上棉质的衣服,到一个什么摆设也没有,十分简洁明了的房间去,坐在榻榻米上,静静地倾听风铃的声响,凝视风铃的坠穗在风中摇曳的样子。而后,他会端起一杯茶,慢慢品尝茶的芳香和韵味,琢磨茶道的深邃和悠远,从中领略人生的品性和境界。

    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他几乎不与人交谈,一切都在和谐的宁静中进行。他说,他感觉自己从进了别墅的那一刻起,就暂时与世俗的生活告别了。在游泳、洗浴、听风铃和品茶的过程中,自己渐渐进入了沉静的状态,心胸开阔起来,视野一片明朗,不论多么困难的问题,都有了清晰的思路。

    我随他到他的别墅去时,他告诉我他正有一个重大的问题要做决断。我说,为什么不找朋友一起商量拿拿主意呢?他说,不,争论是争论不出什么答案来的,只有把一切的杂念都忘却掉,才会有清晰的思路和办法。我问他,每一个日本人都是这样吗?他说:“是的,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们的古人说过“宁静致远”。意思是,在宁静中才可以得到智慧。但是,现实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像大竹那样把这句话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我们现在选择的决策方式,多是无休无止地开会,很多人在一起激烈地辩论甚至争吵。时间和机会,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当争吵没有结果的时候,也许应该坐下来,静静思考一下。

名人经历
启示
段子、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