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馒头摊,上演“天下无贼”

任武平 《 环球人物 》(

    一个“无人馒头摊”,上演了真实的“天下无贼”。11月6日,郑州市纬五路62号院一位卖馒头的老大娘被媒体广泛报道。5年来,她卖馒头不用守摊,回家吃饭休息,只需挂上一个牌子,上写“摊主回家吃饭,买馒头请把钱放到箱子里,谢谢合作”,顾客拿了馒头自己留钱,“比自动售卖机还强”。小事引起轰动,人们纷纷跑到巷子口“围观”,感叹它所体现的诚信之美。

    回想年初,馒头曾引发过诚信危机。4月,有媒体曝光上海华联超市出售的3种馒头,是用回收馒头加上着色剂做成的。“染色馒头”遭到温家宝总理点名痛斥:“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随后,长达半年时间里,个人失信、企业失信、政府失信等事件层出不穷,一连串老人诬陷扶助者、路人不敢救幼女的负面事件把诚信危机推向最严峻的地步,恰在此时,又是馒头踩下了刹车,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的社会里,“信”与“德”依然存在。

    “染色馒头”和“无人馒头”,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人心中,都有善与恶、美与丑的两面,“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争论了两千多年都没有答案。于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承认人心存在恶和丑,才知道怎样引导善和美。同样是老太太,一个在被扶起来后诬陷扶人者,一个卖馒头时不守摊,前者率先撕毁了信任,结果自然是人们“路见摔倒,不敢再扶”;后者率先给予了信任,结果自然是顾客“天下无贼,等价交换”。美国心理学家辛巴杜在1969年做过一个“破窗实验”:砸坏汽车上的一个玻璃,很快就有人打烂其他窗户,直至偷走汽车。“无人馒头摊”的老太太,恰恰是堵住了每个人心中的那扇“破窗”,先给予别人完全的信任,才能换来“投桃报李”的互信,才能造就强大的“道德气场”。

    除了道德自律,诚信还需要法律和制度来撑腰。那么多摔倒的老太太诬陷行善者为肇事者,需要研究惩恶的制度。比如,被救者和施救者,哪一方应该负责举证?存疑时应有利于哪一方?能不能得到免费法律援助?那么多年轻人不敢见义勇为,需要研究扬善的制度。比如,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指导年轻人先询问、再施救;广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措施(征求意见稿)》,拟对见义勇为者提供最高50万元奖励。这些措施能保障人们在信与不信、诚与不诚的一念之间,有选择“诚”和“信”的胆量。

    社会诚信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个人诚信只是其中最基础的环节,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更需要法律和制度来撑腰。比如,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对重大食品安全案依法从重判处,“瘦肉精”案主犯被判处死缓,涉案企业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可谓大快人心。相反,跨国企业沃尔玛的“假猪肉”案,仅在重庆一地,5年被罚20次,最近一次被处以最高上限的罚款:269万元。沃尔玛为何屡教不改?网友尖锐地指出,其一家门店日营业额就达160万元,失信的惩罚不用两天就挣回来。这就需要研究,要不要尽快制定真正有威慑力的惩罚条例?

    两千多年前,子贡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答“足食,足兵,民信”。子贡问,如果逼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呢?孔子毫不犹豫地说,去掉军备和粮食,唯独不能去掉信。“无信不立”,个人如此,企业如此,国家更如此。所以,不妨从一个小小的“无人馒头摊”出发,用道德、法律和制度,唤回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

馒头摊,上演“天下无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