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刘志丹女儿接受本刊专访——

斯诺称父亲为“现代侠盗罗宾汉”

在陕北,刘志丹的故事依然流传很广。上点年纪的人,都会唱那首信天游:“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本刊记者 章孝安 刘心印 《 环球人物 》(

    提起刘志丹,耳边就会响起那首语调高亢、悠扬的歌:“陕北出了个刘志丹……”这位陕北红军的创始人,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把游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陕甘红军的灵魂人物。他33年的短暂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2008年11月底,记者在西安见到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时,老人刚刚过完79岁生日。她身着中式对襟棉袄,戴着一顶红色帽子,谈话间思路清晰、言语幽默,对于往事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你看我长得像不像我爸?”刘力贞问记者。刘力贞家的客厅里摆放着很多老照片,父亲刘志丹和母亲同桂荣的两张大照片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刘志丹牺牲时,刘力贞只有7岁,她对父亲的记忆很少,更多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 

    山沟沟走出的刘景桂主席 

    1903年农历8月14日,刘志丹出生在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芦子沟村。“那是个山沟沟,我家就在沟壑里。” 刘力贞说。 

    刘家在当地条件较好,刘志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私塾先生,兼做一点小生意。刘志丹是家里的长孙。因为出生在中秋节的前一天,祖父为他取名“景桂”,字“子丹”,后来他自己改名“志丹”。 

    “我的曾祖父和我的曾外祖父是好朋友,在母亲才七八岁时,父亲和母亲就订了亲。”1921年春,19岁的刘志丹和17岁的同桂荣完婚。婚后第二年,刘志丹考入当时陕北地区仅有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在那里,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父亲是学生会主席,经常带领同学们举行反军阀、反帝、反侵略的游行示威”。 

    1925年3月,刘志丹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党组织推荐他去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一团第二连学习,后转入炮兵科。翌年毕业后,刘志丹被党派到冯玉祥统帅的部队,任第四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主任。刘志丹这时只有23岁,但在西北军中已是知名人物。 

    1927年夏,国民党反共“清党”,刘志丹转入地下活动,1928年5月在渭华发动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他担任起义的军事委员会主席。渭华起义虽然不到一个月就失败了,但为这一地区后来的革命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陕北至今流传着一百多首歌唱刘志丹的信天游,“渭华原上开红花,刘景桂主席到我家……穷苦人拧成一股绳,打倒土豪咱当家。” 

    刘力贞还听家人说,1932年,不到20岁的习仲勋,在甘肃两当县发动兵变失败,非常伤心。父亲鼓励他说:“我失败的次数比你多,我失败了70多次,失败了再战,接受经验教训。”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是“人见人爱的宠物” 

    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回到陕北组织革命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1929年冬天,女儿的降生,让刘志丹非常兴奋。“父亲给我取名‘力真’,是‘真诚’、‘质朴’的意思。” 

    1934年初,31岁的刘志丹担任红四十二师师长,同年5月任陕甘边军委主席。他刚带着军队开始转移,没过多久,国民党便贴出了悬赏捉拿刘志丹家人的告示。刘志丹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十几口人躲进山窨(读yìn,指悬崖峭壁上挖的岩洞)子里藏着。“他们烧了我们家,掀了我家的祖坟。”夜里,刘力贞的母亲和奶奶去沟里找水,遇到了国民党兵。“奶奶怕连累全家,拉着妈妈滚下山崖,幸亏被树挡住才算捡了条命。”为了缩小目标,刘志丹的家人开始分散转移。 

    “妈妈带我在一个山洞里藏了8天,靠接雨水吃炒面维生。那时我才4岁多。后来,二姨父在山上找到我们,将我们带回自己家的草窑里藏起来,才躲过这一劫。”不久,习仲勋打听到她们母女的下落,把她们带到了南梁根据地,才与刘志丹团聚。 

    在南梁根据地的两年,是刘力贞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写道:“一个漂亮的6岁小女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五角星,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还为自己有一个‘土匪’父亲而骄傲。”“红军里头的娃娃很少,所以斯诺的妻子海伦说我是‘人见人爱的宠物’。”刘力贞笑着说。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这样描写刘志丹:“刘志丹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对有钱人怀有山区人民的一贯仇恨。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 “斯诺没见过父亲,他形容父亲是罗宾汉,因为罗宾汉是个杀富济贫的侠盗。其实父亲哪里是侠盗,他是个英雄好汉。”刘力贞回忆,“别看父亲斯斯文文,打仗可厉害!都叫他‘活地图’,哪里的地形什么样,甚至哪个村有几个锅、几个炕,能往哪里跑,他都知道。” 

    即便在根据地,刘力贞见到父亲的机会也不多。1935年,刘志丹带着红军去了陕北,4个月拿下6座县城,陕甘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由于形势变化,刘力贞跟着母亲随政府迁往甘泉下寺湾,入秋后又转移到永坪。“妈妈抱着刚出生的弟弟,我自己骑一匹马。一次马突然受惊了,大人们吓慌了,我抱着马鞍一声不响。爸爸跑过来制服了马,哈哈大笑说‘这女子真厉害,到底是我的娃’!”这个片断,是刘力贞对父亲难得的记忆。 

    1935年9月,刘志丹任红军第十五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他又上了前线。“父亲刚走,我和弟弟就病了。俘虏来的国民党军医给我们开了药。我吃了药就头晕恶心,弟弟吃药不到两小时就断气了。等到明白过来,那个医生已经逃跑了。”为了不让在前线的刘志丹分心,同桂荣没有把儿子夭折的消息告诉丈夫,只是盼着打了胜仗之后,刘志丹能早点回来。 

    给毛主席做棉鞋 

    正当人民革命闹得轰轰烈烈时,苏区开始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10月5日,刘志丹被调开执行一项任务,他骑马路过安塞真武洞时,碰到一位通信员。通信员身上带着一封写给红十五军团领导的信,信中是即将被捕的干部名单,上面有刘志丹的名字。“为了不使党分裂,不使红军自相残杀,父亲毅然舍身顾全大局。”刘力贞说。刘志丹看过信后,把信交给通信员,让他送到军团部,然后转身便去保卫局报到,说:“我知道你们在找我。” 

    刘志丹被关在瓦窑堡的窑洞里。刘力贞和母亲想方设法去看他,但牢房的窗户全用砖封了,只留下一个气眼。刘力贞喊“爸爸”,听到的只有阵阵咳嗽声。 

    此时,南方苏区已相继失败,主力红军被迫长征,陕甘苏区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党中央也决定把大本营放在陕北。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了陕北吴起镇,毛泽东一听说刘志丹被关起来了,立刻下令停止“肃反”。11月,周恩来到瓦窑堡,亲自将戴着手铐脚镣的刘志丹释放了出来。 

    “回到家,父亲对母亲说,寒冬腊月毛主席还穿着单鞋,你快给做一双棉鞋。我母亲就去街上买了黑礼服呢面子,两天赶出了一双棉鞋,她亲自给毛主席送去。主席穿着走了两步,夸母亲手真巧,十分感谢母亲。”刘力贞说。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东征。4月14日,他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当时局势比较紧张,父亲被草草埋在了瓦窑堡城南的一个果树园里。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4月正是梨花开的时候,满院的梨花,我感觉连大自然都在为他吊孝,很多人都在哭。”7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父亲下葬的场面,刘力贞仍然眼含泪水。 

    同年6月,为纪念这位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建人,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志丹县。 

    1943年5月,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为刘志丹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典礼。几乎所有在延安的中央领导都为他题了词。毛泽东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朱德题词:“红军模范”;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我很感动,当时边区也是非常困难的时候。他已经走了七八年了,沿途的老百姓还自动地摆香案长跪,还哭。一个给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刘力贞说。 

    最不容易的是母亲 

    1999年,94岁的同桂荣在西安去世。每次想起母亲,刘力贞都抑制不住想哭:“我这个人其实在精神上的依赖性很强,特别是对于我的母亲。” 

    1938年,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曾派人送刘力贞去苏联上学,张国焘叛变后,由于国民党查得紧,走到甘肃就回来了。“幸亏我没去,我走了,母亲想我想到吐血,父亲走了以后,我就是她的生命。”刘力贞流着泪回忆说。 

    “父亲去世后,祖父觉得我们孤儿寡母在外面太可怜,派人接我们回去,母亲坚决不回。她担心祖父让她改嫁,她和父亲感情非常深。” 

    一次,同桂荣听说部队要转移,赶紧回家打包裹,邓颖超看出了她的心思,说:“大妹子,你干什么?我们还没动呢,你收拾什么?放心,不会把你丢下的!” 

    1948年,18岁的刘力贞已经有了两年的党龄,成为延安大学校部秘书。这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当时在《陕西日报》工作的记者张光。“我不找骑马的、有警卫员的,那样就要当他的附属物,我就失去独立性了。”刘力贞笑着说。 

    1949年初,刘力贞到沈阳医科大学学习,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读研究生。由于学习紧张,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陕北后,刘力贞拖着病弱的身体,带领30人组成的医疗队,在陕北巡回医疗。之后,她留在西安工作、生活。 

    1980年,陕西省五届人大工作会议补选副主任时,刘力贞成为候选人。在打印候选人名单时,她的本名“刘力真”被打成“刘力贞”。不曾想,刘力贞高票当选为陕西省人大副主任。从此,她的名字也改成了“刘力贞”。 

    刘力贞有一子一女,如今都已成家立业。“我对孩子说,你们干什么我不干预,人的能力有大小,最主要的是不要亏负于先人,绝不给我们的先人抹黑。” 

斯诺称父亲为“现代侠盗罗宾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