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然而以红、蓝、灰为主色调的三款奥运会和残奥会制服,却成了人们难以抹去的记忆。走在大街小巷,依旧能看到穿着奥运制服的人。据悉,奥运制服上的祥云图案和被称为“番茄鸡蛋”的红黄色调,已经成为中国服装新的流行元素。
原来,从奥组委工作人员、志愿者、奥运火炬手,到姚明、易建联等大牌体育明星,约有15.6万人穿着的制服,都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她,就是北京服装学院的副教授贺阳。
踏进贺阳的工作室,墙上贴满了手绘的草图和各个阶段的修改方案,甚至被否定的设计、初定的制服仿真图贺阳都保存着。“劳累,但不苦涩,我理解了从前不懂的东西。”贺阳意味深长地概括了自己的奥运制服设计历程。
高难度的命题作文
今年45岁的贺阳,是个地道的湘妹子。然而,就是这个湘妹子,成了北京2008奥运会奥运制服及火炬手服装设计的总设计师。从2005年到2007年,设计奥运服装就是贺阳生活的全部。贺阳说:“这两年,我一直在大悲大喜中度过。”
“奥运服装设计是高难度的命题作文,”贺阳脱口而出,“比如说,国际奥委会规定奥运制服的设计元素,必须包括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奥运会会徽、核心图形、强烈鲜艳的色彩系统以及合作伙伴组合标志。”另外,奥运服装的设计元素还必须要与奥组委和举办城市紧密结合。学过设计的人都知道,限制越多,图案能出现的组合就越少,现成的纹样、色彩反而成了设计的最大“障碍”。
“很多前期参与进来的设计师都放弃了。”贺阳告诉记者,最后,只有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三家院校参与了定点招标。2005年12月5日,贺阳带领的北京服装学院团队,赢得了这个机会,开始奥运制服的设计工作。2007年8月30日,他们的奥运制服设计方案从2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终获国际奥委会通过。
悟出云纹中的古典深意
“本以为花几个月时间,就能设计完奥运制服,没想到光是选择云纹这个核心图形,我和我的团队就花了3个月。”
贺阳说,大家看到的云纹图案设计非常漂亮,在网络或是印刷品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直接运用到服装上就会被大大弱化。用得少就成了抽象的色块,用得多又丧失了制服的易识别性。
头3个月,贺阳和助手一直找不到感觉,与服装设计打了20多年交道的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反复揣摩之后,贺阳悟出了云纹中饱含的深意:“中国古代设计讲究‘计白当黑’和图底互换,云纹图虽然是曲线,但内部很有张力,看似祥和宁静,实际充满了力量。中国有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是如此。云纹图案中的云卷虽然是柔软的,但是不论你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它都是很有张力的。”
贺阳在原有云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她和助手抽取了一个云纹,单独放在腰际,并用白色形成虚实对比,同时还加入了水纹的元素。“我选择把云水结合。水也是一个很能表现中国传统的东西,古人云‘智者乐水’。云和水可以跟人的身体任意组合,既能表现人体的动感,又能体现图形本身的张力。云在天,水在地,这样的设计也包含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哲学寓意。”
图案是选定了,然而摆放的位置,又让贺阳大伤脑筋。“最后,我们选择上半部分为图形,下半部分为白色,整体形成‘祥云’往上翘的弧度。这样的曲线就像是笑脸。会徽的设计在开始时,是放在下半部的,彩色的,但这样人穿起来会显得比较矮,拍摄效果不好。后来,我们把会徽放到上面,采取反白的方式突出标志,这种黑白关系可以使穿着者的重心往上提,整个人显得健康、挺拔。”
设计之路始于做“戏服”
贺阳出生于长沙一个艺术气息很浓的家庭,父母都在剧团工作。和其他孩子不同,贺阳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色彩”。“小时候喜欢一些有变化的东西。五彩斑斓的戏台,演员们鲜艳的戏服和化妆用的各种水粉浓墨,我都特别感兴趣。”
渐渐地,“不用功,很大胆”的贺阳,开始做起戏服来。“因为特别敢想敢画,我进步很快”。当贺阳做的第一件戏服被文工团的演员看到时,他们简直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小姑娘的作品。
1979年,在湘潭市一中读书的贺阳高考落榜,在家一呆就是5年。“我没有着急找工作,在家待业的5年里,我就静心自己动手改衣服,将父母穿过的旧衣服改小给自己穿。”贺阳的衣服越做越出色,远近闻名。
凭着一股韧劲和闯劲,5年后,21岁的贺阳终于考取了中央工艺美院服装系,从此正式踏上了她的服装设计之路。
“各自为政”的夫妻档
说来凑巧,贺阳的丈夫杭海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教授,也是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设计者之一。因为这种特殊的“搭档”关系,所以贺阳每次接受采访总是会被问起,这是否是巧合。贺阳承认,自己最初争取设计奥运服装的动力,正是来源于丈夫。“那时候我看他整天忙于形象系统的设计工作,很羡慕。”但同时,她并不愿意总和丈夫相提并论。“在茶余饭后,我们总会对对方的作品发表一些看法,但工作上却是各自独立的。”
贺阳和杭海是大学同学。杭海很喜欢收集古玩玉器,尤其是汉族传统银饰,平日里夫妻俩常去潘家园淘宝。20年来,杭海的审美观一直影响着贺阳,贺阳称自己是那种饰不离身的人:“传统的东西是我的护身符,所以我身上总少不了这些玉器挂件”。在奥运服装设计的困难阶段,正是这些传统的东西给了贺阳灵感。
生活中的贺阳几乎没有什么休闲活动。她偶尔看看电视,关注的也是服装,走在路上,也是看行人都穿什么衣服。在贺阳看来,设计奥运服装是“缘分”,在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之后,贺阳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更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了,更体会到民族的气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