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金义集团创始人陈金义开始全身投入乳化油项目,并扬言要当中国的第二富豪。5年过去了,陈金义非但没有当上第二富豪,反而陷入“老赖门”——2008年7月25日,杭州中院的一份4500万欠款公告再次把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是陈金义第二次成为“老赖”。2006年7月25日,杭州江干区人民法院专门向社会公布了首批20名拒绝履行判决书的被执行人名单,陈金义因欠款额达3000多万赫然在列。不过,在当时舆论的一片哗然中,陈金义高调应对:他在大排档吃着快餐接受媒体的采访,还把自己的名车开到法院做抵押,并积极想办法还钱。
然而这一次,陈金义却神秘“失踪”。一时间,各种流言随之传开。
欠款在亿元以上
据杭州中院透露,此次公告的金义集团所欠的4500万只是实际欠款的一部分,目前陈金义及金义集团涉及的案件共有5个,共计欠款达8000多万。
“8000万,太少了吧。”一位对陈金义投资手法颇有研究的业内人士开玩笑似地说。在他看来,除了高科技项目——乳化油之外,陈金义还投资过旅游、酒店、高速公路、水电站等多个项目。“这些多元化项目,亏的比赚的多。”
据这位人士分析,在杭州中级法院立案的仅仅是浙江本地的欠款,而陈金义在东北一带的投资也有部分欠款,“他的欠款,起码在亿元以上。”
实际上,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陈金义的创富故事早几年常被人津津乐道。出生于贫穷山村的陈金义,早年当过民办教师和油漆匠,在杭州做过蜂蜜生意。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娃哈哈”的陈金义将第一桶金下注于股票认购权证的收购,借此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1993年,浙江金义集团正式组建。3000名员工,净资产过5亿,随着铺天盖地的广告,无人不识“金义奶”。陈金义的名声与“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不相上下。2000年,陈金义以8000万美元的资产位列福布斯大陆富豪榜第35位。
然而,神话过后,陈金义的投资却屡遭挫折。
1997年,陈金义投资1500多万在三峡库区组建产销饮料的浙江金义集团涪陵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陈金义又携3亿资金重组隶属黑河市政府的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进军高档饮用水领域。然而,这些大手笔都以失败告终。
一步错,步步错。从2003年开始,陈金义重金打造的备受争议的乳化油项目也没能给其带来预期效果,而且,他通过卖上市公司股权套现所得的现金,在继续投入到乳化油项目后,同样血本无归,致使背负的巨债无力偿还。
据悉,陈金义所从事的乳化油项目,是通过某种工艺在不可再生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可再生植物油,而在当时,却被所有人误读为“水变油”。在法国,公共汽车曾一度使用乳化油产品,但是,后来终究因为技术不太成熟、不太稳定而放弃使用。
“虽然陈金义一直宣称乳化油是新能源,是一种高技术,但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这是他的软肋所在。我曾建议他出具第三方的报告,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在《浙江科技报》副总编蒋克成看来,缺乏过硬的技术,是陈金义败走乳化油项目的关键。
陈金义去向成谜
在杭州中院的公告发布后,记者曾试图拨打金义集团注册的多处公司的电话,但均被告知已停机或号码不存在,而陈金义本人与外界联系的手机号码也被注销。
根据法院公告上的地址,记者找到了浙江金义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杭州市保路45号2楼。但现在该地方是一家幼儿园。 据附近居民介绍,当时幼儿园曾有一幢房子出租,二楼的租客就是浙江金义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05年中期,金义集团就已经搬走了。
很快,记者通过网络搜索找到金义集团的另一个地址——杭州下城区朝晖路209号中山花园风荷苑4楼,但当记者赶到时,却发现金义集团的办公地点楼门已经被锁,无论从电梯还是安全通道都无法进入。据该楼保安介绍,这个写字楼是陈金义多年前买下,办公人员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前一段,曾有人陆续来搬走东西。
除办公地点外,浙江海盐县的金义乳化油研发基地也在今年3月被杭州中院封查。
种种迹象表明,陈金义“有预谋”地“人间蒸发”,金义集团处于停业状态。
在关于陈金义去向的众多猜测中,“已在四川出家”一说流传最广。毕竟,陈金义信佛多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今年过年的时候,曾有和尚在楼里出现过,并声称是陈金义的朋友。”在金义集团楼下办公的蒋克成证实。
但一位曾与陈金义交往甚密的朋友对记者表示,他还能联系得上陈金义,但陈金义现下不方便露面。对于出家的传言,他认为,选择出家的方式逃避债务问题,不太符合陈金义的一贯作风。“他为人很高调,但还算负责任,起码的道德底线还在,现在出家就等于否定了其过往对‘乳化油’的追求。”按照上述人士的理解,陈金义即使出家,也是在还完债之后,“他现在还在忙,忙新项目。”
典型的交际型企业家
据与陈金义相识多年的朋友——被陈金义称为“李姐”的浙江新文化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敏介绍,陈金义是个思维很清楚的人:陈金义出去吃饭,左右各坐了朋友,陈金义与他们交叉着聊天,能保持各自的话题,思维毫不混乱。
至今,李玉敏仍然认为,陈金义并非传说中的“老赖”,而是一个率真的人。“他有钱的时候经常来找我,这几年,他发展得不好,所以称‘不好意思’来见我了”。李玉敏对记者透露,早在2006年,一次陈金义驾车接李玉敏去吃饭,途经一个银行的时候,陈金义指着该银行的门面对李玉敏说:“我欠这个银行钱。”“陈金义要真是想赖人家钱,他没有必要主动说这个话,他欠人家钱,他心里是清楚的。”李玉敏说。
对于陈金义的失败,李玉敏如此评价:“人要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往往是要失败的。他未能成功,主要是受到人、资金、管理和大环境等方面的制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陈金义在大部分人眼中,则是个典型的交际型企业家,他擅长新闻炒作、热衷商业投机。陈金义为了推介其乳化油项目,曾通过多种渠道,“攀上”了知名华人张政权慈善基金协会的某些项目;在他陷入困境时,通过大吐苦水,竟使得“浙商教父”鲁冠球出手相助。“当年他来参加我们的40周年社庆,也是希望通过我们跟科技厅拉上关系。”《浙江科技报》有关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或许,正是当年不成熟的市场经济造就出了陈金义这样一批长袖善舞的商人,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又囿于自身的局限,难以突破。陈金义如今的窘境,也许可以算是交际型企业家没落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