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环球人物》记者专访俄罗斯救援直升机组

安东机长和他的米-26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罗旻 李荣刚 发自绵阳 《 环球人物 》(

    汶川地震13天后,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突显。唐家山堰塞湖是地震引发2000万立方米山体滑坡形成的,位于北川县湔江上游。截至5月25日上午9点,湖中积水已近1亿立方米,每昼夜仍以2.06米的速度上涨,开渠泄洪刻不容缓。 

    紧,悬湖高高在上,分秒威胁下游130万绵阳城百姓安危;难,蜀道难,加之震后道路交通彻底中断,重型抢险设备从临时基地擂鼓镇进入唐家山只有空中路一条。 

    5月27日11点28分,擂鼓镇,一架巨大的白色直升机腾空而起,8只转动着的螺旋桨掀起狂风,地面顿时飞沙走石。只见它,宛如一只“巨鹰”盘旋空中,慢慢放下吊钩,钩住地面上的一台挖掘机,轻轻抓起,匆匆飞去 

    10分钟后,它已飞到10公里外的唐家山堰塞湖上空,并将挖掘机稳稳放在堰顶。 

    唐家山上空的“鹰” 

    这只白色“巨鹰”——米—26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为支援中国汶川的抗震救灾,它于北京时间5月24日凌晨3点,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飞来。36小时后,它降落在绵阳机场。 

    米—26不愧为“空中巨无霸”,在它的协助下,5天内已有120台大型机械设备运抵唐家山堰塞湖的堰顶,这些设备包括重型推土机、挖掘机和装载机等,每件重量都在10余吨。“无论是吊运机械还是装载货物,每当这架‘巨鹰’从天而降时,总能令人感到神秘和震撼。”绵阳机场参与救灾的志愿者对本刊记者说。 

    6月1日,本刊记者在负责此次救援任务的俄罗斯机长安东·亚历山大诺维奇·列别捷夫带领下,目睹了这架神秘“巨鹰”的风采。 

    上午10点,阳光下,米—26白色的机身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安东机长打开直升机蛤壳式后舱门,放下折叠式装卸跳板,把记者“接”进了货舱。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长12米,宽3.3米,高2.9米,几乎是普通直升机内部空间的3倍。宽敞的货舱内装有两辆吊车,每辆可以在舱内搬运重达5吨的单件货物,且行动方便自如。 

    “米—26自重29吨,货舱可以装载20吨货物,这相当于100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两辆步兵装甲车。用于战场救护时,可容纳60名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和4至5名医护人员。” 安东机长对记者说:“作为直升机这个载重量相当惊人,它甚至能吊起同为重型直升机的美制CH—47!”安东机长又指着“地板”对记者说:“米-26能干也能‘吃’,它配备有10个油箱,其中8个就位于货舱‘地板’下,2个在发动机上方。另外可带4个辅助油箱,飞机最大标准燃油量为1.2万升。” 

    离开货仓,安东机长带领记者进入位于飞机前部的驾驶舱,驾驶员位于左座,副驾驶员位于右座。后排左侧是飞行工程师座,右侧是领航员座。“你们看到飞行工程师座位后方的仪表板了吗?对,就是它,离地时,它连着起落架上的传感器,会告诉你直升机的起飞重量。5月27日上午11点29分,我们第一次起吊时,显示的数字是12.7吨,那是一台挖掘机的重量。”安东机长说。 

    第27次救援 

    安东机长30岁,中校军衔。他告诉记者,俄罗斯救援小组由10人组成,与米—26同隶属于俄罗斯紧急救援部。他们这个小组曾在希腊、法国等地参加过26次国际救援行动。“这是我们第27次参与国际救援行动,也是最难的一次。” 

    他进一步解释说:“首先是地形复杂,峡谷多的地方容易产生足以让任何直升机坠毁的气流。其次是苛刻的停放地点,飞机的降落点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小。第三,唐家山堰塞湖的挖渠行动开始后,天空总是下雨,湖水随时可能溃堤,给整个作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都是对我们10位机组成员最严峻的考验。” 

    米—26此次的主要任务是吊运设备,吊运推土机之类的固体物品相对简单,最难的就是吊运油罐。“因此,这次我们的‘吊钩手’瓦吉姆的任务更为艰巨。”安东机长说。 

    “吊钩手”瓦吉姆 

    42岁的瓦吉姆,身高1.65米,与本刊记者交谈时,他总是自嘲“长得像猴子”。不过他也确实特别灵,关键时刻还真离不开他。 

    5月28日,在堰塞湖作业的29台挖掘机急需补充燃油。米-26需尽快将重达12吨的油罐吊运到那里。油罐是圆柱形,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远比其他设备大,一旦油罐发生晃动,就可能导致整个飞机坠机。 

    由于中国的“吊钩手”没操作过,瓦吉姆当时又没在,怎么办?紧急时刻,俄方机组人员强调,务必要等瓦吉姆到现场后,才能起吊。1小时后,执行其他任务的瓦吉姆终于回来了,只见他登上飞机,熟练地放下吊钩,轻轻地吊起油罐,稳稳当当地越过崇山峻岭…… 

    采访结束了,性格开朗的瓦吉姆拥抱着记者,给记者取了一个俄罗斯名字“瓦吉尔”。他说“瓦吉尔和瓦吉姆是兄弟,中俄两国也是兄弟!”

海外援兵 各显神通
安东机长和他的米-26
桥上螺丝钉清晰可见
德国人的“帐篷医院”
拉菲尔医生与灾区孩子
俄罗斯心理医生 妙“嘴”治病
日本地震专家给灾后重建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