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惊心动魄的美国民主党党内初选的落幕,政治新星奥巴马终于正式登上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角逐白宫宝座的擂台。不论在美国政坛,还是在外交政策领域,奥巴马都是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他有许多涉及美国外交的崭新理念。但与麦凯恩相比,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可能更难以把握,外界只能从民主党一贯的对华政策理念,以及他在对华问题上的相关讲话中去勾画他的“中国印象”。
从总体上说,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华政策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贸问题。共和党主要代表大型工商集团的利益,主张贸易自由主义;而民主党出于维护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工组织的利益,倾向贸易保护主义。两党在经贸问题上的分歧,还有近来有所升温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可能导致民主党拿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开刀”。
其次是全球和地区问题。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美国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舆论和压力在增多。虽然两党都主张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但重点有所不同——共和党更注重全球安全和战略,而民主党更重视环保、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最后是民主、人权问题。共和党对华政策中的民主、人权政策服从于其反恐战略,而民主党更关注民主、人权本身。随着美国内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有所上升,民主党可能会不断指责共和党政府对中国的“姑息政策”。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无疑将受到民主党一贯对华政策轨迹的影响。但随着中美关系发展的日益成熟和稳定,在接触中对华施加影响已成为两党的战略共识。奥巴马称:“我不会妖魔化中国,因为我清楚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的艰巨性,也清楚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以维护持久和平与繁荣的重大意义。”
从奥巴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来看,他将把中美关系刻画为“合作与竞争”——一方面美国要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美中应扩展可合作的领域。
奥巴马认为,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美中关系应该是建设性的。在经济关系方面,他曾多次谈到美中贸易与中国商品质量问题。但在贸易问题上,奥巴马虽然坚持保护美国工人的权益,但他并不反对自由贸易。相反,他反复强调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安全方面,奥巴马强调提高美中军事关系透明度、防止“妖魔化”的重要性。在核不扩散与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他也寻求中国的帮助。在人权问题上,奥巴马的策略可能比布什政府的政策更具进攻性,但也会顾及人权问题与经济、安全问题之间的平衡。在台湾问题上,奥巴马看中台湾在防范中国大陆方面的所谓“价值”,强调台湾“民主”对中国大陆的所谓“示范意义”,但仍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如果将奥巴马的中国观与其竞争对手麦凯恩的相比,其最大的劣势在于:他缺乏实际外交经验,外交政策中包含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他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中美两国的外交磨合期可能会相对较长;但他也有可能将某种新的理念带入美国外交政策,不拘于以往的对华外交经验,从而开拓出一条新的中美相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