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笑林》中国幽默文学的滥觞

文/韩晓艳 图/王成喜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8月23日   第 11 版)

  自古以来,幽默便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在任何社会群体中,智者、愚者并存,他们的言行交织出一幅幅幽默的画卷。当愚蠢的行为被传颂,便化作了笑话。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中:“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幽默”在这里的释义是安静和默然,后逐渐演变为引人发笑的代名词,涵盖了调笑、欢笑、苦笑、狂笑、傻笑等多种情绪表达。

  

  “诙谐”一词,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中:“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因其诙谐善辩,汉武帝就将他看作一个有趣健谈的侍从,并不委以政事。

  

  笑话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的《薛昭传》:“昭潜于古殿之西间,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可能是一边笑一边说话,也可能是说的话引人发笑。此后,引人发笑的言语与事件,被称作“笑话”。

  

  中国笑话的搜集和整理,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算是最早的笑话记载。而《庄子》《孟子》《韩非子》中的很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等,不仅诙谐风趣,更蕴含深刻哲理,是中国幽默文学的宝贵财富。《史记》和《汉书》中,也有很多滑稽嘲谑的记载和描述。

  

  真正将笑话提升为独立文学形式,并编纂成专著的,是三国时期邯郸淳编著的《笑林》。《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共三卷,所记都是诙谐故事。虽原书已佚,但鲁迅在《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十余则,仍可见其风貌。《笑林》不仅开创了中国笑话文学的先河,更使邯郸淳被誉为“笑林始祖”。

  

  邯郸淳,东汉时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生于公元132年,卒于221年,享年89岁。他才华横溢,既擅文学,又通六艺,书法造诣尤深。关于其姓名之由来,实非因地域而得名,而是“邯郸”本为复姓。

  

  邯郸淳自幼聪慧,勤学不辍。青年时,他离开故土,前往洛阳求学,拜大书法家曹喜为师,刻苦研习,终成大器。他不仅精通苍、雅、金各体,尤其擅长虫篆(似虫形之篆书)。《书小史》称其“志行清洁,才学通敏,书则八体悉工,学尤善古文大篆”。

  

  赤壁之战后,邯郸淳随曹操来到邺城。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争相要邯郸淳。曹丕对

  曹操说:“我急需一个文字侍从!”曹植也来找父亲:“没有邯郸淳这样的人才,我那里就无法运转。”最终,曹操将其赐予曹植。曹植欣喜若狂,马上安排邯郸淳当了给事中(相当于副参谋长),与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并称为曹植的“四友”。

  

  后来三国统一,邯郸淳年龄也大了,干脆赋闲在家,专职著述。把自己几十年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都写下来,留下了《笑林》与《艺经》两部杰作。《笑林》讲的是幽默和笑话,《艺经》讲的是博戏和游艺。

  

  邯郸淳的《笑林》故事,有很多都成为后世经典。比如《山鸡献楚》: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直十倍矣。

  

  把山鸡当凤凰,卖者造假,买者真信,而且肯出高价。后来山鸡死了,没想到国王感动于他的一片诚心,给予重奖。一个笑话,成为励志故事。

  

  《笑林》中的笑话,还有“楚人隐形”“善治伛者”“火中救物”“胶柱鼓瑟”“人云亦云”“吴人设笋”“人言不可皆信”等,皆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它们以幽默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荒诞,让读者在笑声中品味生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