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生当思“余几许?”

文/于文岗 图/许力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7月05日   第 11 版)

  读刘征《怪味集·雕蛇篇》,其中有几句话引人深思:“语言学家啊!人类自从有了语言至今,一共说过多少话呢?如果除去废话,还余几许呢?”

  

  确实,话语浩渺如烟海,废话与有用的话难辨,笼统而言还余几许也不好计。具体到人,就说于世有补、于人有益、为人所记的话。

  

  先说大人物的言论,让人铭记的也不多。中山先生口才好,演讲无数,被誉为反封建的“大炮”,但其常被人引用的也仅数句而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纵观历史名人,除去废话,所余同样屈指可数。唐朝“一代名相”魏征,留有《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谏太宗十思疏》。但被人熟记的,却是唐太宗评价他的三句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宋太宗赵光义“大兴文治”,而后人热传的也不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戒石铭》,且还是采用“夺胎换骨法”,从孟昶的二十四句九十六字《颁令箴》中“夺”来的。据《四库全书》记载,乾隆皇帝共写了3.9万余首诗,但我脑子里却一片空白。餐桌上,几位文友也是一句不记。

  倒是杨子才评论他的诗记住了后四句:“奢靡铺张古未有,由盛而衰子孙愁。一马源头搅泥沙,百马下游饮浊流。”

  

  “余几许”不在言多。老子《道德经》仅5000言,流传2000多年,还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著作。《论语》也全部传承,且获“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好评。诸子百家的著作虽多,但真正留下的都是精华。即使有些言论看似废话,但因其独特和经典,也能跻身“余几许”之列。晋惠帝那句“何不食肉糜”即是。

  

  由上观之,“余几许”既是考量,也是标尺。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吃、说、做,但真正有价值、令人难忘的又有多少?人们拍照留念,但真正值得珍藏的照片又有几张?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层出不穷,但真正触动人心的又有多少?官员们忙于日常事务,但真正影响深远的又有哪些?

  

  人生当常思“余几许?”芸芸众生,生生不息。一天忙忙碌碌,看似说了很多话,做了很多事,出了很多镜,露了很多脸,实则如同“乾隆写诗”,大多成为分母而少了“余几许”。人生多舛,成功不易,成事也难,常事与愿违,致使成效一般、结果不佳甚至流于“废”。故而无论干啥,都须从“每一”入手,在“几”处着力,舍其俗而择其要,谨言慎行,善始善终,提防烂尾,尽己所能去成就那最有可能的“余几许”,就像大浪淘沙后的名人名著、名篇名言、名字名画、名楼名筑、名园名院以及老字号等。具体点,就是用良知良心说话,说百姓想说的话,说解决问题的话,说有益人类文明的话,不说正确的废话;用胆识撰文,撰洞世补世醒世之文,不造文字垃圾;用心做事,用诚心匠心做事,做攸关民命之事,不办蠢事烂事缺德事。如是,不敢保证绝对增加时代精华,但一定能减少各类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