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说文解字》: 什么叫“文”?什么叫“字”?

文/友多闻图/马宏亮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7月05日   第 11 版)

  从42岁起,东汉人许慎开始深入研究中国汉字的字形和起源。经过长达21年的努力,他不仅摸索出造字的规律,还发现了汉字间相互关联的特点。他将研究成果撰写成书,名为《说文解字》,并交由其子献给皇帝。这部著作成为中国最早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许慎,字叔重,东汉时期的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曾任京城洛阳太尉南阁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他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四书五经,但淡泊名利,决心穷尽一生探索汉字之源。

  

  在许慎之前,我国古代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文字和词汇研究的作品,如西周的《史籀篇》,秦朝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西汉的《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东汉的《滂熹篇》,还有当时已经成书的《尔雅》《方言》等,这些都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理论指导。

  

  《说文解字》涵盖“说文”与“解字”两层含义。许慎解释,仓颉开始造字时,大概是按照万物的形状临摹,所以这种图画似的符号,叫“文”。这以后,那些形与形、形与声结合的符号,便叫“字”。“文”,就是描绘事物本来的形状,“字”是滋生、繁衍的含义和内容。许慎进一步阐明,“文”是先有的,“字”是后造的。秦代以前,文字只称“文”或“书”,不叫“字”。这反映了汉字从图画符号到概念符号的发展过程。一些古文字学家,称独体的字为“文”,称合体的字为“字”。独体的“文”,因为不能再分解,故说明之,即“说文”之义;合体的“字”由两三个不同的“文”构成,故剖解之,即“解字”之义。上述两层意思合在一起,可作《说文解字》之书名的含义。

  

  许慎在撰写《说文解字》的时候,共发现9353个字,多数是由甲骨文转化来的古文、籀文、篆文、俗体和奇字等。那又按什么顺序来编排这些字呢?许慎反复地审看和比对,终于发现,很多字,都有形体相似的外形结构,于是提出偏旁和部首的概念,并采用“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编排原则。

  

  许慎因此被誉为“中国汉字的部首之父”,因为他创立了540个偏旁部首,并将9353个汉字归类到各个部首中。他还根据部首形状关系,将汉字分为14大类,每类编为一卷,全书共15卷,约13.3万字。

  

  《说文解字》首创按部首排列汉字的编排方法,极大地方便了检字,并清晰地解释了汉字的基本含义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