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郑和下西洋的花销和“赚头”

文/张庆余 图/灰叔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4月12日   第 13 版)

  从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这28年的时间里,郑和前后共7次下西洋,这不仅是一次次的航海冒险,更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遗产和深远的影响。

  

  郑和7次下西洋,规模之大、装备之精良、航线之远、历时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展示了明朝强大的航海实力和造船技术。虽然花销巨大,但回报更为丰厚。每次远航的随行人员约有2.5万人,加上船只维修、伙食等费用,平均每次出行的成本高达75万两银子。然而,这样的投入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船队所携带的大量瓷器,除了作为压舱物,还用于出口,每次出海都能赚取巨额利润。同时,我国的丝绸在日本等地也颇受欢迎,船队以低价收购生丝和硫磺,之后在其他国家高价出售,获取丰厚利润。

  

  每次航海归来,船队并非空船返回,而是满载而归,从各国带回许多新奇货物。其中胡椒最受欢迎。不同产地的胡椒价格各异,郑和运回国后,以高价销售出去。此外船队还带回了苏木等各种稀罕之物。

  

  尽管郑和下西洋的贸易活动为明朝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也遭到一些大臣的抱怨。他们看到运回来的奇珍异宝,常常被永乐帝赐给宗室大臣,影响了国库收入。综合来看,郑和下西洋的利国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贸易活动,明朝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这些收入也为明朝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如北征、修《永乐大典》、迁都、修三大殿以及修京杭大运河等,推动了国家的发展。郑和下西洋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和平外交的理念。在航海过程中,郑和的船队秉持着友好、和平、互利的原则,与各国人民进行友好交往,没有采取任何侵略或扩张的行为。这种和平外交的理念,对于当今国际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