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讽刺与幽默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古城“从商” 文化化受伤伤

文/郭如震 《 讽刺与幽默 》( 2023年09月01日   第 01 版)

  如此修缮
  图/孙德民

  酒馆变火锅、茶社成餐厅、明清院落改建成日式风格.....近日,央视新闻对甘肃省天水古城修缮中存在的更改文物原貌、违规私搭乱建、遮挡消防设施等问题进行曝光,引起广泛关注。

  

  天水古城作为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对破损的古建筑院落进行修缮,本是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的好事,但修缮后的天水古城,不仅原有文物被大规模破坏,还增加了许多不符合原有布局的商业设施,让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令人扼腕叹息。

  

  古城改造不同于传统商业开发,对开发者的历史素养和专业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若古城开发无视历史原貌,罔顾专家建议,只考虑“经济账”而忽视“文化账”,就会造成开发后的古城商业化、同质化严重,失去原有的独特性、文化性、艺术性,也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最终只会泯然众城。

  

  天水古镇斥近9亿元巨资开发却造成大规模的古迹破坏,也并非开发商一方之责。文保古城的所有业态设置和装修改建,都理应经过上级文物保护部门的审批。而当地的开发建设却未能做到合理规划和及时监管监控,甚至在古建筑专家提出修缮方案后仍置若罔闻,强行开发,暴露出当地政府在古城的规划、开发和监管中存在诸多失职,应追查到底。

  

  古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一砖一瓦既是历史的厚重载体,也是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依凭。古城是否可以进行商业开发?答案是肯定的。古城的存续不能一味依靠政府的扶持维护,我们也乐见扎根古城千年的文化重现生机。放眼望去,一些古城因为缺乏维护开发渐渐荒废,另一些则过度开发变成“商城”。因此古城如何商业开发,开发到什么程度,发展和保护如何有机融合,是关乎古城文化存续的严峻考验。

  

  天水古城事件,也给各地的古城开发敲响了警钟。要避免古城的同质化和商业化,就要将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留原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貌的前提下,充分发掘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创新开发文化业态,打造古城独有的文化“名片”,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让古城历经沧桑仍能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