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年时间,我住在北京东二环的光明桥附近,早晨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坐公交车,也就两三站的距离。闲暇时,经常和老伴到天坛公园里转一转,渐渐地有了四个新发现。
我发现,天坛比永定门早建130多年。天坛建于1420年,永定门建于1553年。虽然现在天坛被列为北京“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之一,但它却是先于“中轴线”的南延,早就屹立在这里。
北京的天坛,其实是仿照南京的天地坛而建。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的钟山之阳建圜丘,钟山之阴建方泽,用以举行祭祀天地大典。后来决定天地合在一起祭祀,于是就修建了天地坛。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后,在北京同时修建了故宫和天地坛。史书记载,北京的天地坛“规制悉如南京,唯高敞壮丽过之”。
不仅北京和南京有天坛,西安也有天坛,而且是唐代所建。据史料记载,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
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所以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天地的场所,就是天坛。
北京天坛的院子,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也就是说,天坛的南半部院子是方形,方墙方角方院,北半部院子是圆形,圆墙圆角圆院。
当然,这个“天圆地方”的概念,也体现在天坛和地坛不同的造型上。天坛建于1420年,原来叫“天地坛”,在这里又祭天又祭地。过了110年后,到了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决定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南边的“天地坛”,也改称天坛。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天坛是圆坛,地坛是方坛,方则四至,圆则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