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米斯·范德罗说:“少就是多。”我们生活在一个以金钱、地位衡量个人价值的社会,所以我们很难改变加法思维。
“人们通常倾向于加法思维”,这是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进行了8个不同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在这些实验中,他们要求参与者对不同的东西进行改进,这些东西包括设计、路线、结构,甚至高尔夫球场的洞。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在考虑改善一种情况时,首先想到的总是有无可能添加一些东西。
加法思维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议程会越来越满、机构中的官僚程序会越来越多、科技发展了,人却越来越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优先选择加法思维呢?这是因为加法更容易,而减法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和努力,最容易的当然也就最受欢迎。从小到大,我们生活
的环境总是告诉我们,必须多做才能多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法思维对我们的观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认为生活应该添加更多的东西、经历更多的事情、认识更多的人,而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生活中的变化并不都是加法导致的,减法也一样会导致变化。
如果我们缺失减法思维,眼界可能会变窄,只看到一种风景,看不到另一种风景;心理也会失衡,一方面总是不满足,内心充满挫败感,另一方面被欲望遮蔽双眼,对已有的福气和机会视而不见,享受不到已在掌心中的快乐。
当然,我们倾向于加法思维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文明是通过变化的积累而建立起来的,我们的大脑自然优选这种思维方式。
如何平衡这两种思维方式呢?
首先,要意识到加法思维可能只是一种冲动。这种意识的提示会让我们打
破习惯,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心理上不排斥减法思维。
第二,当我们试图运用减法思维时,我们需要学会控制情绪。加法在我们脑子里根深蒂固,一旦尝试减法,焦虑油然而生,这种焦虑使我们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从容面对减法。
第三,要给减法思维一些时间,以便精确地检测出哪些是不必要的。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不会更好吗?这需要时间,它不像加法思维那样较快地解决问题。但即便如此,减法也是值得我们一试的。